



摘 要:為加快良種推廣,夯實連城縣甘薯產業發展基礎,2022年引進22個甘薯新品種進行區域試驗,對各品種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品質等性狀進行觀察鑒評。結果表明,‘福薯806’表現最出色,可作為鮮食型或地瓜干加工型品種示范推廣;其次為‘龍薯599’,可作為鮮食型或淀粉加工型品種進行示范種植;‘龍薯35號’‘龍薯601’‘黃金薯1號’‘黃金薯3號’可作為加工后備品種示范推廣。
關鍵詞: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
中圖分類號:S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1038(2024)07-0059-05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24.07.011
Regional Trials and Screening of New Sweet Potato Varieties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varieties and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 Liancheng county, 22 new sweet potato varieties were introduced for regional trials in 2022. The high-yield, adaptability, stress resistance, qua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variety was observ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ushu 806’ performed the best and could be used as a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for fresh or dried sweet potato processing varieties. Next was ‘Longshu 599’,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demonstration planting for fresh or starch processing varieties ‘Longshu 35’‘Longshu 601’‘Huangjinshu 1’, and ‘Huangjinshu 3’ could be further demonstrated and planted in the county.
Keywords: Sweet potatoes; new varieties; regional testing
甘薯產業是連城縣傳統特色農業產業。近年來,連城縣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強化一產、深化二產、優化三產、融合驅動”為主攻方向,形成了集選育、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連城甘薯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4 000 hm2以上,是當地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素有“世界地瓜之都”“中國紅心地瓜干之鄉”等稱號,2023年甘薯制品加工產值81億元,全產業鏈產值145億元。當前,連城甘薯產業存在品種較為單一、品種更新換代慢、專用型品種缺乏等問題,不能滿足新時代客戶差異化需求,制約了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連城縣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引進了22個新品種進行區試種植,對甘薯新品種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品質等性狀進行鑒定評價,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鮮食型、加工型等的新品種,加快良種推廣,夯實甘薯產業發展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為‘福薯806’‘鄂薯17’‘齊寧21號’‘桂薯10號’‘龍薯601’‘金薯22’‘龍薯34號’‘龍薯35號’‘龍薯36號’‘龍薯38號’‘龍薯599’‘龍薯116’‘福寧薯20號’‘泉薯19’‘蘇薯33’‘廣薯72’‘廣薯22’‘煙薯26’‘黃金薯1號’‘黃金薯3號’‘西爾瓦娜’‘廣薯87’(CK)共22個。品種來源于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
1.2 試驗地點
試驗地位于連城縣亨明村(東經116°44′,北緯25°41′),海拔375 m,土壤為黃底紫灰泥田,堿解氮118 mg/kg、有效磷30.9 mg/kg、速效鉀130 mg/kg、有機質26.3 mg/kg、pH值4.8。試驗地塊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光照充足。
1.3 試驗方法
小區長17.6 m、寬4.0 m、面積70.4 m2,每小區4行,株行距20 cm×100 cm,單行種植,每行種植85株,每小區種植340株,7月6日栽插,11月22日收獲。
1.4 測定指標與方法
1.4.1 生長期
在整個生長時期觀察記載各品種的株型、葉型、葉色、莖色、分枝習性、結薯習性等特征特性。
1.4.2 外觀品質
收獲期對結薯整齊度、薯形、薯肉色、薯皮色、芽眼、根點、條溝開裂等外觀品質進行綜合評價。
1.4.3 食味品質鑒評
收獲后第二天進行食味品質鑒評,每個品種取2個中等薯塊洗凈、編號、蒸熟,邀請科研專家、農技人員、企業老板、種植大戶等近20人,逐一對參評品種的香度、適度、面度、黏度、纖維感等指標進行評價,然后綜合評分,對照以80分計,參評品種參照打分[4-8]。
1.4.4 抗病性鑒評
在各品種栽插后30、50、80 d和收獲期調查記錄各品種蔓割病、甘薯瘟、甘薯病毒病、斜紋夜蛾、小象甲等病蟲害發生情況,采用梅花5點取樣,每點調查20株,每個品種調查100株。
1.4.5 干物率、淀粉率測定
甘薯收獲后取中薯(100~250 g)2~3根,搗碎混勻后稱取2個樣本(每個樣本100 g)放入烘干箱中烘干,測定干物質含量,計算干物率[9-12]。淀粉率計算參照福建省甘薯區域試驗方案計算[13-15],計算公式見式(1)。
淀粉率/%=干物率×100×0.869 45-6.345 87"" (1)
1.5 數據處理方法
用Excel 201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長性狀
2.1.1 地上部生長性狀
株型方面,除‘鄂薯17’‘桂薯10號’2個品種為匍匐外,其余20個新品種均為半直立;蔓長除‘廣薯22’‘黃金薯3號’‘廣薯87’(CK)3個品種較短,‘鄂薯17’‘桂薯10號’‘煙薯26’‘西爾瓦娜’4個品種較長外,其余15個品種均為中等;分枝數除‘福薯806’‘龍薯34號’‘龍薯599’‘廣薯87’較多外,其余18個品種均為中等;莖粗‘福寧薯20號,‘煙薯26’為較粗,其余20個品種中等。
2.1.2 地下部主要性狀
由表3可知,在結薯習性方面,17個品種(含CK)中,‘福薯806’‘福寧薯20’‘鄂薯17’等品種結薯集中, 結薯習性好;‘桂薯10號’‘龍薯116’‘蘇薯33’等5個品種結薯為較集中,結薯習性一般。在薯形方面,‘龍薯36號’為短紡錘形,‘蘇薯33’為球形,這2個品種薯形不太美觀;6個品種為紡錘形、14個品種為下紡錘形,薯形均較美觀。在薯皮色方面,5個品種為棕黃色,1個品種為紫紅色,1個品種為棕紅色,1個品種為紫色,14個品種為紅色。在薯肉色方面,14個品種為黃色,3個品種為橘紅色,2個品種為橘黃色,黃色較適宜加工地瓜干,紅色作為鮮食型品種較受消費者青睞[16-18]。外觀品質方面,80分以上的有7個品種。在薯塊商品性方面,4個品種為好,‘齊寧21號’等9個品種(含CK)為較好,7個品種為一般,2個品種為差。薯塊商品性好的品種具有示范推廣價值。
2.2 鮮薯及抗病性品質
2.2.1 鮮薯產量
由表4可知,‘福寧薯20號’產量排名第一,為46 162.5 kg/hm2,比CK增加35.77%;‘泉薯19’第二為44 980.5 kg/hm2,比CK增加32.29%;‘龍薯601’產量第三為44 080.5 kg/hm2,比CK增加29.65%。22個參試品種田間未發現甘薯瘟、蔓割病等病害。
2.2.2 薯塊干產量
表4顯示,‘龍薯116’薯塊干產量最高,達到12 439.80 kg/hm2;‘泉薯19’第二,為12 392.10 kg/hm2;‘福寧薯20’第三;產量為12 219.15 kg/hm2;‘龍薯599’產量第四,為11 833.50 kg/hm2。
2.2.3 干物率和淀粉率
由表4可知,干物率和淀粉率最高的為‘龍薯116’,其次為‘金薯22’,干物率和淀粉率分別為32.60%、22.00%;第三是‘西爾瓦娜’,干物率32.26%、淀粉率21.70%。有12個品種比CK低。
2.2.4 食味品質
表4顯示,高于80分(比CK高)的品種有7個,從高到低分別為‘福薯806’(81.6分)、‘龍薯116’(81.2分)、‘龍薯599’(80.8分)、‘西爾瓦娜’(80.7分)、‘金薯22’(80.5分)、‘龍薯38號’(80.4分)、‘泉薯19’(80.1分)。
3 結論
通過對各參試品種綜合性狀的鑒評,篩選出了鮮食型、地瓜干加工型、淀粉加工型等類型的甘薯新品種。具體為‘福薯806’結薯集中,商品性好,鮮薯產量位居第4,比CK高5 517 kg/hm2,干物率、淀粉率較高,蒸熟后食味品質好,可作為鮮食型或加工型品種示范推廣。‘龍薯599’結薯集中,商品性好,鮮薯產量比CK高,干物率、淀粉率高,食味好,可作為鮮食型或淀粉加工型品種示范種植[19-20]。‘龍薯35號’‘龍薯601’‘黃金薯1號’‘黃金薯3號’可作為加工后備品種示范推廣。今后,將加大新品種的推廣力度,讓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為生產力,加快連城縣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參考文獻:
[1] 潘祥華, 卓敏, 張祖金, 等. 高產鮮食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種福寧薯12號的選育[J]. 福建農業學報, 2011, 26(4): 733-736.
[2] 馬代夫, 李強, 曹清河, 等. 中國甘薯產業及產業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 江蘇農業學報, 2012, 28(5): 969-973.
[3] 林亮亮, 俞祖興, 陳云善, 等. 福清市9個甘薯品種比較試驗[J]. 浙江農業科學, 2017, 58(5): 741-742, 746.
[4] 楊文鈺, 屠乃美. 作物栽培學各論[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 143-145.
[5] 陸漱韻, 劉慶昌, 李惟基. 甘薯育種[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5.
[6] 馬代夫, 邱軍, 房伯平, 等. 國家甘薯區試考察與產業發展建議[J]. 雜糧作物, 2004, 24(5): 306-308.
[7] 曾瑞柳, 潘祥華, 卓敏, 等. 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J]. 農業科技, 2014(5): 1-4.
[8] 馬遇菲. 脫毒甘薯高效栽培技術分析[J].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21): 42-44.
[9] 陳肇聰, 謝永平, 陳育華, 等. 潮汕地區甘薯新品種比較試驗[J]. 鄉村科技, 2022, 13(21): 64-67.
[10]" 何靄如, 陳勝勇, 余小麗, 等. 高花青素甘薯品種湛紫薯3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 熱帶農業科學, 2022, 42(10): 39-42.
[11]" 余金姜, 武小霞, 崔紀超, 等. 優質高淀粉甘薯新品種莆薯12的選育[J]. 熱帶農業科學, 2022, 42(9): 31-38.
[12]" 蔡云英. 甘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基層農技推廣, 2022, 10(10): 83-84.
[13]" 王琴霞, 張仙平, 朱偉君, 等. 甘薯新品種引進比較試驗[J].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2(9): 27-28.
[14]" 黃益通. 莆田市優質紫色甘薯新品種對比篩選試驗[J]. 農業與技術, 2022, 42(23): 54-58.
[15]" 趙秋芬, 邢開宏, 何竑, 等. 德宏州反季節甘薯高產高效栽培[J]. 云南農業科技, 2022(6): 30-31.
[16]" 吳敏文, 任德寶. 優質淀粉型甘薯新品種的引進與鑒定[J]. 中國農技推廣, 2022, 38(11): 20-23.
[17]" 郭達偉, 陳紅玉, 梁金平. 兼用型甘薯新品種龍薯116選育及主要特征、特性鑒定[J].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 40(4): 33-36.
[18]" 林同歡, 陳美華, 邱子文, 等. 優質甘薯品種的引進及篩選試驗[J]. 農業科技通訊, 2022(12): 96-98.
[19]" 李明福, 張云瓊, 李鵬林, 等. 云南專用型紫甘薯新品種的篩選[J]. 貴州農業科學, 2022, 50(12): 11-17.
[20]" 劉建榮, 安瑞. 優質甘薯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報告[J]. 農家參謀, 2022(23):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