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市市第三中學(簡稱“津市三中”),你總能見到這樣的場景:抱著一堆機器元件的學生圍著理科教師問個不停。“這是我校的常態。”專職科技輔導員庹云笑道,師生開動腦筋集思廣益,讓三中校園的科創氛圍日益蓬勃。
科技充實著孩子們的生活。意識到這一點后,津市三中校長申建和班子團隊研究,決定把科技創新教育作為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堅持走創辦“科學教育”特色之路。
庹云告訴記者,農村中學辦科創困難有二: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家長認識有待提高。
走出去,讓學生去到更大的舞臺。在校領導的支持與肯定下,庹云帶領科創興趣小組的學生以賽為練,誓要漸漸轉變家長“唯分數論”的態度。
科創賽事看似高大上,其中的科學問題卻多源于生活。學生胡依娜的父母是養雞專業戶,他們發現雞數次遭到黃鼠狼的“襲擊”,如何生態環保地驅趕黃鼠狼?順著這一難題,胡依娜和物理老師楊世亞一同討論,還真找到了辦法。
原來,黃鼠狼有怕光這一習性,又害怕比自己體型更大的狗,胡依娜想到可以將“光”和“狗叫”進行結合驅趕黃鼠狼。在楊世亞的指導下,胡依娜購置了相關材料,自己動手涂制燈光顏色,很好地解決了家中的實際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發明還獲得了常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漸漸地,家長發現參加科創比賽非但沒有影響學習,反而讓孩子的意志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都有提升。2022 年9 月,學校的科技專利“一種車內兒童防遺留主動檢測報警儀”網上申報獲得通過。學生科創團隊成員張志鵬的父親感慨:關于學業與興趣的平衡,不用太計較短期內的“有舍有得”,孩子的長遠發展才是重要的。
在尋找科創課題的過程中,庹云帶領學生充分挖掘并利用本地的資源,讓科創既有“鄉土”味,又不失“科技”感。多個學生課題獲得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項目組和湖南省教科院、常德市教科院的獎勵。
“在深化課程改革、轉變育人模式的今天,高考早已不再是‘一考定終身’,學生‘核心素養’大過‘應試技巧’的養成。”申建明白,學校堅持了17 年的這條科創育人路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