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短視頻賦能農村婦女發展內含的特定情境需求下的個體賦能、外部環境推動下的技術賦能和政府介入保障下的組織賦能三重邏輯進行全面的分析,指出目前農村婦女在短視頻發展方面存在的現實困境,主要集中于自身能力不足的限制、自我貶低激化城鄉矛盾和平臺追求“流量至上”三個方面。為此,社會各方主體應從多個維度對農村婦女在短視頻平臺的健康發展建立切實有效的解決措施,為發揮短視頻在農村婦女發展中的賦權增能作用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
[關鍵詞]短視頻;婦女發展;賦能;農村婦女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9.006
婦女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半邊天”,婦女的發展問題始終是黨和國家的重大問題。婦女事業發展的每一步都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1],農村婦女在我國婦女群體中占大多數,農村婦女的發展程度影響著我國婦女的總體發展,但是長期以來農村婦女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而短視頻社交平臺的興起無疑為她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呈現的敘事窗口。
近年來,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社交媒體憑借低門檻、易傳播的特點在農村婦女群體中迅速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借助短視頻社交媒體走到了屏幕前,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在互聯網的翻滾浪潮中收獲了自己的一份事業。短視頻經濟的蓬勃興起,不但在短期內提高了農村婦女的經濟收入,而且從長遠來看,不僅能提升農村婦女的社會存在感和網絡話語權,還有助于婦女主體意識的自我覺醒,這無疑是對農村婦女的一種賦權增能。
一、短視頻賦能農村婦女發展的內在邏輯
賦能既包括過程,也包括結果。從結果來看,短視頻對于推動農村婦女發展的作用已經顯而易見,從過程來看,特定情境需求下的個體賦能、外部環境推動下的技術賦能、政府介入保障下的組織賦能構成了短視頻賦能農村婦女發展的三重邏輯。
(一)特定情境需求下的個體賦能
個體賦能意味著個人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夠自主學習和工作,自主決策和行動。短視頻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這有助于使用者在網絡中建立自身主體和他人的關系,為個體賦予權利和地位,實現個體賦能。農村女性長期處于“社會邊緣”,雖然新中國成立后,傳統父權衰落,農村婦女地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然而,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及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大部分農村婦女生命歷程仍然囿于家庭中。在此情境下,短視頻類社交媒體的興起無疑為農村婦女提供了一個與外界雙向溝通的窗口。短視頻給婦女提供了接觸和學習新事物的機會,使她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聞,在外界信息刺激下,農村婦女開始主動尋求渠道提升自己。農村婦女在使用短視頻的過程中,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她們通過發布短視頻收獲流量并成功變現,這使得她們在家庭中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存在感大大提高,改變了其因主體被遮蔽而產生的存在性焦慮,彰顯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她力量”。
(二)外部環境推動下的技術賦能
伴隨著“5G”、大數據等新一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覆蓋率在農村的提高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縮小了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那道無形的“數字鴻溝”。在此背景下誕生的短視頻社交媒體以其低門檻、易傳播的特點悄然融入于婦女的生活中,改變著婦女的生活方式。短視頻社交媒體創造了一個新的話語空間,讓女性能夠挑戰現實自我的各種文化限制,實現了技術賦能[2]。就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來說,大數據的發展使其能精準捕捉用戶的喜好和受眾,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背景下,短視頻平臺對“三農”視頻的扶植無疑又給農村婦女自媒體提供了天然的新場域,幫助農村婦女獲得了認知、收入、身份等多重發展。短視頻之所以能成為推動農村婦女發展的引擎,是因為它借助數字技術使得隨時隨地生產畫面和劇情成為可能,形成一種靈活就業形式[2]。不論何時何地,農村“女網紅”們都能通過短視頻平臺與“粉絲”進行互動交流,由此建立起與粉絲的親密聯系從而促成帶貨交易。在這一過程中,不僅使這些“網紅”們得到了經濟上的收益,而且使這些長期處于被遮蔽狀態下的農村婦女實現了主動自我呈現的轉變,推動了農村婦女自我滿足感的實現。
(三)政府介入保障下的組織賦能
政府介入為農村婦女發展發揮了對其組織賦能的作用,廣泛帶動了農村婦女自媒體創作者群體的形成,激發了農村婦女的活力和創造力。在推進農村婦女發展的進程中,政府為了實現促進農村婦女的全面發展和提升農村婦女經濟能力的雙重目標,在堅持黨對婦女工作領導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強化婦聯組織的功能和制定相關政策,為農村婦女的發展奠定了堅實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障。從微觀個體角度來看,政府積極引導發揮婦女模范的引領帶頭作用,通過邀請有一定影響力的農村婦女創作者參與婦聯活動,發揮正能量帶動和影響更多婦女的發展。在宏觀組織角度上,在全國婦聯的領導下基層婦聯組織聚合當地婦女創作者,創辦新媒體協會,定期組織培訓課程,為農村婦女發展提供平臺和發展陣地,為農村女性持續性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3]。
二、短視頻為農村婦女發展賦能的現實困境
從當前和長遠來看,短視頻等社交平臺無疑會對農村婦女的發展實現賦權與增能,但這背后仍然充斥著諸多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農村婦女的發展。
(一)婦女自身能力素質不足制約視頻內容質量
教育資源不足是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農村女性則是這一問題的主要受害者。從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貧困監測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農村女性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男性。農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較低必然會對自身的能力素質產生影響,進而限制她們的眼界促使她們無法走出更廣闊的天地,而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無疑給了農村婦女接觸新事物、新思想的機會。但是受到自身能力的制約,大多數農村婦女創作者難以在視頻內容上產生自己的創新點打造自己的“IP”,縱觀抖音、快手這兩大視頻平臺上的農村婦女博主,其整體內容呈現出嚴重的同質化,模仿他人視頻成風。
(二)自我貶低激化城鄉對立
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為長期被遮蔽的農村婦女提供了一個豐富自身形象維度的平臺,但短視頻中出于對流量的追捧而呈現出的對農村身份的過分強調和自我貶低,無疑會激化城鄉對立。過去農村一直處于“被講述”“被塑造”的狀態中,而城市才是大眾傳播的主場,短視頻平臺的興起給農村提供了一個自我呈現的舞臺,農村婦女由此獲得了一個自我表達的渠道,但是在流量和利益的驅使下,部分農村婦女短視頻看似真實自我呈現的背后卻是自我貶低或刻意偽造的內容。部分農村女性創作者會有意對一些刻板印象進行迎合、強化,通過自我貶低和矮化突出和放大與城市女性不同的一面,比如貧窮、不懂得打扮、受教育程度低等。這些被刻意在網絡平臺呈現出來的自我貶化和夸大的群體差異,映射到現實世界中無疑會激化城鄉對立和群體沖突。
(三)“流量至上”對農村婦女的壓迫
在短視頻平臺,“流量”即利益,農村婦女創作者生產的短視頻內容,不止受到自身認知的影響,其背后還隱蔽著更深層次的控制因素——平臺背后的資本[4]。在短視頻興起之初,農村婦女創作者是在其自身創作欲望與分享欲望的驅動下來進行視頻創作的,而隨著短視頻行業的蓬勃發展,商業資本入局成立的MCN機構,模式化了視頻內容生產并在平臺資源的傾斜下生成了諸多“爆款”,普通人難以與MCN機構培養的“爆款”抗衡,因此為了獲取流量,他們不得不對“爆款”進行模仿。而當模仿和復制成為了潮流,原創便沒有了意義,“流量為王”趨勢下,部分農村婦女創作者無疑陷入了平臺精致壓迫的陷阱。
三、短視頻賦能農村婦女發展的優化路徑
面對短視頻在推動農村婦女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來的各類現實問題,應從多個維度對短視頻賦能農村婦女發展的運行機制建立起長效全面的優化措施,為農村婦女的全面發展提供長足的保障。
(一)重視農村婦女教育,提升農村婦女能力素質
政府部門應積極介入農村婦女后天教育中來,通過補償式、發展式教育,提升農村婦女的文化思想水平,彌補教育缺失帶來的能力不足問題。政策層面上,政府應該制訂相關政策來促進農村婦女素質,婦聯組織應從當地實際出發針對性地組織提升農村女性素質的活動,提升農村婦女的認知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同時,應幫助農村婦女創作者們樹立正確的創作觀念,注重自身的個性優勢,避免盲目模仿和迎合大眾需求,應找準自身特色以多元化的呈現方式展現個人的真實魅力,打造個人“IP”,以此實現長遠發展。
(二)提升農村婦女的媒介素養,建構正確的媒介使用觀
大部分農村婦女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經濟條件和地區發展等條件的限制,對互聯網并不精通,而且農村婦女中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較低,以至于她們在復雜的網絡場域中缺乏理性的判斷能力和應對能力,這就導致她們在生產短視頻內容時難以把握尺度,往往被流量支配,因此提高農村婦女的媒介素養是短視頻推動農村婦女發展的前置要求。微觀上需要婦女自身不斷加強學習意識,增強自我認知,主動培養個人媒介素養,避免視頻創作中的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現象,積極呈現個人的正面形象。宏觀上需要政府引導與平臺監管,政府要將正確引導落到實處,既要讓這些創作者掌握對社交媒體的基礎運用,又要加強對她們媒介素養的培育,塑造農村婦女積極正面的形象,實現形象建構與經濟增收的雙重增效。通過宏觀與微觀的雙重維度提高鄉村女性博主的媒介素養,塑造鄉村女性的正確意識,在短視頻創作中展示真實的農村婦女形象,傳播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農村婦女價值取向,展現當代鄉村的真實風貌。
(三)加大對平臺監管力度,提高平臺社會責任感
自媒體平臺的特性賦予用戶較大的使用自由,但是,看似使用自由的背后,隱藏的則是平臺的操縱。平臺會根據大數據抓取用戶的偏好精準推流,可以說用戶刷到的每一個視頻背后隱含的都是“被動的自由”。自媒體平臺作為信息傳播的中介,對用戶上傳的內容具有審核與監管責任,當下平臺過分追求逐利而缺乏對視頻內容嚴格的審核與監管,甚至助長了不良內容的傳播,因此應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監管,提高平臺的社會責任感。從微觀個體自媒體平臺本身來看,首先,平臺要進一步完善內容審核機制,既要牢牢守好法律底線,又應把控好內容質量,控制不同內容的推送比例,避免因對某一領域內容推流傾斜而引起的模仿從眾現象。其次,要增強社會責任感。自媒體平臺應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植根于平臺運營的每個環節,在追求流量獲取利潤的同時,也應該注重長期的社會效益,努力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宏觀上,政府要發揮監管作用,完善懲罰措施,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多管齊下,通過法律約束、政府監督、社會監管以及自媒體平臺的自律,促進自媒體平臺的健康發展,以此通過自媒體平臺的健康發展來推動農村婦女發展。
四、結語
在自媒體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必須從婦女自身、國家監管、自媒體平臺自律等多個維度出發,為短視頻賦權增能作用在農村婦女發展中的充分發揮提供長足的動力支持,以此推動農村婦女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平等 發展 共享:新中國70年婦女事業的發展與進步[N].人民日報,2019-9-20(10).
[2]衛小將,黃雨晴.“看見的看不見”:網絡自媒體賦權農村婦女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2023(5):73-84.
[3]方勵筠.基于賦權增能的農村女性鄉村振興參與問題研究[J].山西農經,2022(3):10-12.
[4]欒軼玫,張杏.鄉村女性短視頻話語實踐中的束縛與合謀[J].傳媒觀察,2021(10):40-47.
作者簡介:趙曉宇(1997.1-),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