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實現了全面的改革。在現代化教育理念下,要求廣大教育者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發展綜合素質。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繪本進行輔助教學,以此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繪本的有效價值。其次,分析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運用繪本教學的問題。最后,結合實際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有著生動性、趣味性等特點,將繪本融入學科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閱讀理解能力。初中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每一門課程都有著極高的教育價值,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優秀的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健全的人格。這對于初中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然而,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過于注重對教材內容的講解,總是讓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和記憶,忽略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難以發揮教學優勢。在新時期下,教師可將繪本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此豐富教學活動,拓展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如何有效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繪本進行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運用繪本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實施德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初中階段,教師應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思維認知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此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使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將繪本應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圖畫和生動的文字進行引導,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與法治概念。與此同時,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往往比較生動,并且與教學主題有關。學生能夠將繪本故事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從不同角度思考社會、自然、生活,促進思維認知的發展。
(二)有利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繪本故事中的情節和角色往往有著鮮明的情感元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繪本,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主動閱讀并將故事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引發情感共鳴。繪本的故事情節簡單生動,能夠直觀地展現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為。學生在閱讀時能很好地理解這些內容,從角色、主題和情節中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當學生被這些情感因素吸引,他們往往會主動進入繪本故事情境,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繪本中的故事情節簡單易懂,背后隱藏的道理卻頗為深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繪本中隱藏的道理,找到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都是主動學習的狀態。教師會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需求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實踐,這樣不僅能夠把學生引向深層次思考,還能同時提高學生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思辨能力作為每一位學生不可缺少的關鍵能力之一,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運用繪本教學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未轉變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繪本開展教學活動,對教師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有著極高的要求。雖然將繪本融入課堂教學能豐富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教材內容,但就實際而言,部分教師缺乏對繪本教學的關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仍然將教材作為主要教學載體,忽略了教材內容的延伸與拓展,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導致課堂教學活動枯燥單一,教學氛圍十分沉悶,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二)內容選擇不合適
將繪本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針對性選擇,保證繪本符合教學主題的某一方面,以此實現教學內容的延伸與拓展,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從這一方面來說,教師選擇的繪本是否與教學內容相匹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質量。在實踐中,部分教師沒能對繪本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選擇的繪本故事往往與教學主題不符,或與生活實際脫節,無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難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三)教學評估難度大
除上述兩個問題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繪本教學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學評估難度大。教師通常會通過筆試或口試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情況、知識掌握度進行綜合評估。繪本教學往往側重于情感共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傳統的評估方式不再適用。如何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情感體驗、道德選擇和實踐能力是擺在教師眼前的挑戰之一。另外,繪本中的情節和角色往往存在主觀性和多樣性,加上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問題的理解和評價可能會因觀點不同或個人經歷不同而有所偏差,教學評估的難度也會有所增加。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巧用繪本進行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要想全面發揮繪本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優勢,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應當不斷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繪本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用全新的教學視角創新教學活動,將繪本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發揮出“1+1>2”的效果。同時,教師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等,以此提高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確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在實踐中,學校可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組織全體教師進行線上加線下、理論加實踐的綜合性學習,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了解繪本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以及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同時,使教師充分掌握繪本教學的技巧和方法,以便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繪本進行教學。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等一系列活動,鼓勵教師主動學習最新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比如,每周召開教學研討會議,讓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和問題,總結階段性的教學成果,并與其他教師相互交流和反思,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不斷提高教學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教師不斷總結經驗、更新知識、調整教學策略,還能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分享,讓他們互相啟發,互相支持,共同成長。
(二)結合教材內容,合理選擇繪本故事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往往會將教材作為授課內容,學生也會通過教材獲取知識。為了進一步發揮繪本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效果,教師應做好對教材內容的深度分析,了解課堂中的教學主題以及教學重難點,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確保選擇的繪本故事與主題相關且具有代表性。在選擇好繪本后,教師還需注重一些講授繪本故事的要點,確保故事流暢易懂,符合學生閱讀認知;引導學生觀察故事中的人物情節和道德問題,進行討論和思考;結合學生個人經歷和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故事進行評價和反思。
以人教版教材為例,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時的主題為“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是重要的教學內容,重難點為“多把尺子量自己”“人貴自知”。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知道正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掌握正確認識自己的途徑和方法;學會正確對待他人評價,形成客觀完整的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認識程度,樹立正確價值觀。結合這一主題內容,教師可將《大腳丫跳芭蕾》《小豬變形記》等繪本融入課堂。《大腳丫跳芭蕾》講述了一位小女孩做了一件別人認為“不適合自己”的事,最后在堅持不懈中如愿以償,得到大家的認可。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喜歡跳芭蕾,但是腳比常人大,被告知不適合跳芭蕾。她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被邀請表演,得到了一片歡呼,獲得了大家的認可。通過這個故事,可以向學生傳達“一件事情的成功,與他人看法無關、與身體是否合適無關,只有認清自己、了解自己并相信自己,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小豬變形記》講述了一只小豬百無聊賴,想體驗別的動物的生活,最后意識到真正的樂趣在于認識自我。故事中的主角模仿了不同的動物,有著許多滑稽有趣的經歷,卻發現還是做自己最好。通過這個故事,可以向學生傳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做最好的自己,認識自我,而不是盲目羨慕或模仿他人”的道理。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與學生互動。以《大腳丫跳芭蕾》為例,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閱讀完故事,知道了哪些道理呢?是否在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呢?如果是你,在經歷他人的否定和嘲笑之后,還會一直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嗎?”以此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討主人公如何認識自己并發揮優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實現自我發展。
(三)創設教學情境,引入繪本故事主題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主題和故事情節,掌握教材知識點,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學習主題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情境,以此引入繪本故事主題,讓學生身臨其境一般,閱讀繪本故事,理解繪本內容,體會繪本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將情境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生參與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讓友誼之樹常青》是第二單元第五課《交友的智慧》中的內容。該課時與“友誼”有關,主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呵護友誼、如何與他人建立正確的友誼、如何處理好與朋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如何用智慧來維護友誼。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思考本課時的題目,詢問學生對此的理解和想法。如:“什么樣的朋友關系才是最持久的呢?在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的朋友呢?我們該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誼呢?”教師可引入繪本故事主題,向學生介紹繪本《蝴蝶和大雁》的故事背景,讓學生猜測故事的主題和內容。緊接著,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繪本,說出故事主要內容以及蘊含的道理。在講解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圖片、視頻等輔助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展示“毛毛蟲”和“小鳥”玩耍的動畫視頻,通過圖片的方式呈現“蝴蝶”與“大雁”的形象,讓學生理解故事中“即使蝴蝶與大雁見面,也沒能在第一時間認出對方”的情節。因為它們都長大了,不再是當初的模樣,所以沒能在第一時間認出彼此。教師又可提出一些問題,如:“為什么蝴蝶和大雁的友誼能夠長久呢?它們在日常相處的過程中會不會有矛盾呢?”以此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通過想象說出它們在相處時可能會出現的矛盾,以及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教師可讓學生結合繪本故事和教材內容,以小組的形式分享交友經驗和看法,說出繪本故事的內涵,回答“在生活中該如何選擇朋友?該如何與朋友相處?該如何建立友誼和呵護友誼?”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從不同層面理解繪本故事的內容,知道即使曾經的好朋友變了模樣,生活發生了變化,友誼也一直都在。從初中到高中、從高中到大學,甚至出社會,總會有一個令人動容的、屬于自己的友情故事,要學會呵護友誼,讓友誼之樹常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繪本是當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將教材內容更加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引發學生對生活、人生、社會等方面的深度思考,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優秀的品質,促進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