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運動方式對大學生高尿酸血癥患者尿酸、身體機能及相關指標的影響。方法:選取27名高尿酸血癥大學生患者,隨機分為健康教育組、有氧運動結合力量訓練組和中國傳統八段錦練習組,每組9人。實驗干預12周,每周3次,每次50分鐘。干預前后測試1)血液指標:血尿酸、甘油三酯;2)身體成分;3)心肺功能指標:肺活量、最大攝氧量。結果:干預后,各組血尿酸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有氧加抗阻訓練組下降幅度最大。此外,有氧加抗阻訓練和八段錦練習組身體成分和心血管功能改善也最為顯著。結論:對于大學生高尿酸血癥患者,有氧+抗阻訓練具有更好的干預效果,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并改善身體健康狀況。
關鍵詞:高尿酸;運動;大學生;干預
Interventional Study On Different Exercise Methods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Hyperuricemia
DONG Rou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201 China)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ercise methods on uric acid, physical function, and related indicators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hyperuricemia. Methods: A total of 27 college students with hyperuricemia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health education group, aerobic exercise combined with strength training group,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Ba Duan Jinexercise group, with 9 people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lasts for 12 weeks, with 3 sessions per week, lasting for 50 minutes each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following tests are conducted: 1) Blood indicators: blood uric acid," triglyceride; 2) Body composition; 3)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dicators: lung capacity,and 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blood uric acid levels of all groups decreas, but the aerobic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group show the greatest decrease. In addition, the aerobic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group and the Ba Duan Jin exercise group show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dy composition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Conclus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hyperuricemia, aerobic plus resistance train has a better intervention effect, which helps to reduce blood uric acid levels and improv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Key words:hyperuricemia;exercise;college students;intervention
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紊亂性疾病,表現為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近年國內外研究指出無論男性或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測試超過420μmol / L即可診斷為痛風患者[1,2]。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在逐步增長,且患病人群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資料顯示,高尿酸血癥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后的第四高,持續的高尿酸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3,4]其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運動干預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手段,已被證實對高尿酸血癥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運動方式對大學生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干預效果,為制定針對性的運動康復方案提供依據。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在云南農業大學以網上報名的方式招募志愿者,最終篩選到27名患有高尿酸血癥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發布的《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中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 [5];2)年齡18-25歲,性別不限;3)排除患有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的患者;4)可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且有足夠的時間配合完成實驗測試。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健康教育組、有氧運動加抗阻訓練組、八段錦練習組。每組9人。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志愿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2干預方案
健康教育組:借助微信群這一便捷的溝通平臺,定期向學生普及高尿酸血癥的相關知識,以及提供針對性的飲食和運動建議。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通過微信與指導者交流溝通。
有氧運動加抗阻訓練組: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有氧加抗阻運動,每周3次,每次50分鐘。1)有氧運動方案:采用60%-70%最大攝氧量強度的快走至慢跑,30分鐘/次。2)阻力訓練方案:采用彈力帶、啞鈴等方式進行,20分鐘/次。在每周的一、三、五進行訓練,每次先進行有氧訓練,然后進行抗阻訓練。
八段錦練習組: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在每周的一、三、五,由專業的武術老師指導進行50分鐘的八段錦練習,約4遍。
2.3檢測指標
在實驗干預前后,采集患者的靜脈血,檢測血尿酸(Uricacid ,UA)、甘油三酯(TG)等指標。同時,采用生物電阻抗法測量身體成分,包括體重、體脂率等。此外,通過肺活量、最大攝氧量等指標評估心血管功能。
2.4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 26.0統計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均以均值加減標準差的形式展現,確保了數據描述的準確性。為了比較實驗前后的數據變化,采用配對t檢驗方法。而在對比不同組間的數據時,選用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當Plt;0.05時,表明兩組數據間存在顯著差異;而當Plt;0.01時,這種差異則被認為是極為顯著的。
3.實驗結果
3.1患者基本情況
本研究三組各有學生9人,總共27人,三組學生性別、年齡、患病年限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gt;0.05),實驗過程無脫落樣本。
3.2血液指標
從表2可以看出,干預后,三組血尿酸水平均有所下降,與干預前相比Plt;0.05,有氧+抗阻組下降幅度最大,且與其他兩組相比出現非常顯著性差異Plt;0.01。三組的甘油三酯水平實驗后出現下降,與實驗前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lt;0.05),但三組組間實驗后相比統計學差異不顯著。
3.3身體成分
表3顯示,BMI在干預后有氧+抗阻組與干預前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其他兩組雖然下降但是統計學無意義。干預后體脂率與干預前相比下降且差異顯著(plt;0.05),但是組間相比差異不顯著(pgt;0.05)。
3.4心血管功能變化
干預后有氧+抗阻訓練組的最大攝氧量和肺活量的變化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并且與其他兩組實驗后相比有統計學差異plt;0.05。
4.結論與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尿酸血癥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可能與近年來年輕人偏好碳酸飲料、奶茶、燒烤、火鍋等高嘌呤食物有關。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加上運動干預,效果更好。有氧+抗阻鍛煉具有更好的干預效果,同時中國傳統八段錦練習也能降低血尿酸水平,還能有效改善身體成分和心血管功能。這可能與不同的運動形式能夠全面提高身體代謝水平、促進尿酸排泄、增加肌肉量、減少體脂率等因素有關。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不同運動方式對人體的影響,借助分析生物學手段和細胞信號轉導通路概念,探究運動調節尿素代謝的機制,為不同人群防治高尿酸血癥提供更可靠的個性化的運動方案。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20,1(36):1-13.
[2]唐月鵬.線上與線下運動健康教育在高尿酸血癥患者行為改變中的比較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21,6.
[3]李闊弟.快速力量訓練聯合有氧運動干預對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效果及氧化應激機制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20,5.
[4]馮澤龍,薛政昊,陳德明.不同運動干預方式下運動強度對高尿酸血癥的治療相關研究進展[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23,41(02):88-96
[5]高宇,黃彩華. 12周有氧聯合抗阻訓練對血清尿酸水平的影響[J].福建體育科技, 2022,41(05):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