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遺保護的重視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河南省的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已漸成趨勢。河南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非遺資源,這些非遺項目以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不斷吸引著海內外游客的關注。而在旅游業的不斷推動下,旅游文創產業也愈加興盛,不同行業的企業紛紛開始將非遺元素融入其文創產品當中,借此提升宣傳力度和市場競爭力。通過探討河南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的融合路徑,通過科學規劃和創新實踐,讓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河南省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文化價值。
[關 鍵 詞]河南省;非遺;旅游產業;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J5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5-0052-03
文獻著錄格式:白東丹.河南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路徑研究[J].天工,2024(15):52-54.
河南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民間藝術、醫藥等多個方面。這些非遺承載著河南人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河南的旅游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覽。旅游文創產業在這個背景下獲得了嶄新的發展,通過將非遺與旅游產業結合,可以實現雙贏的局面。然而,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的有效融合面對著一系列挑戰,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
一、河南非遺的概況
河南省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重要文化發祥地,承載著豐富多彩的非遺。在傳統技藝領域,豫劇作為河南地區的地方戲曲,以獨特的音樂唱腔和表演形式吸引著觀眾,展示著河南人民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在表演藝術方面,楚雄大鼓作為河南鄭州的民間樂器,承載著楚國宮廷音樂的傳統,富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而河南少林武術代代相傳,體現了中國武術的精髓。此外,河南省的傳統節日與民俗如清明節祭祖、元宵節燈會等,展現了河南人民獨特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這些非遺不僅承載著河南的歷史文化記憶,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二、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的優勢
(一)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的價值和意義
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的融合,具有深遠的意義,既是實現非遺有效保護的策略,也是推動旅游文創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將非遺融入旅游體驗中,不僅提升了游客的文化體驗,增強了他們對中國非遺的感知和認識,也為非遺的傳承和活化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機遇。這種融合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為非遺從業者和相關產業鏈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弘揚了文化自信,增強了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強化文化傳播與國際交流方面,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的聯動效應有助于將中國的非遺傳播到世界,促進了跨文化的理解與尊重。總之,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的深度融合,對于傳承和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實現非遺的可持續發展和推動旅游文創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帶來的經濟、文化和社會效益
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業的深度融合為經濟、文化和社會帶來更大效益。在經濟層面,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收入來源,同時激活了相關周邊產業和服務業。在文化層面,增強了全世界對中國非遺的認知,促進了公民文化素養的提升,實現了非遺的保護與創新發展。在社會層面,這種融合強化了文化認同和民族凝聚力,推動了城鄉融合和社區活化,同時進行了國際文化交流與對話,有助于構筑包容、和諧的多元文化社會。總體而言,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的深度融合不僅鞏固了文化遺產的生態環境,還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增強了社會文化的活力和多樣性,是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力量。
三、河南非遺旅游文創產品開發現狀及問題
(一)非遺旅游資源挖掘不夠,設計運用流于表面
河南省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在非遺旅游文創產品開發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
首先,對非遺旅游資源的挖掘不夠深入。河南的非遺項目種類繁多,但是對這些非遺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比較淺顯,無法充分展現其深厚的歷史價值和文化韻味。許多具有潛力的非遺資源沒有得到系統規劃,對外傳播力度不足,導致其在旅游市場上的影響有限。缺乏有針對性的開發計劃和營銷策略,使這些寶貴的文化資產難以轉化為可觀的經濟利益,對文化價值的挖掘與宣傳也大打折扣。
其次,文創產品設計多停留在表層,缺少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本土特色的深度解讀。例如,僅僅對非遺元素進行簡單復制或拼貼,并未結合非遺背后的故事、技藝及其精神內涵進行設計。不易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針對這些問題,要想提升河南非遺旅游文創產品的開發水平,需要實施更加細致、深入的挖掘與整合策略,并建立健全的非遺信息數據庫。同時,引入專業設計人才和團隊,深入挖掘每種非遺的內在價值與特點,通過原創設計打造獨特的文創產品。更重要的是,應當結合現代市場營銷思維,借助多個渠道進行傳播,提高河南非遺文創產品的知名度與認可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此外,有必要激發并培育非遺傳承人和文創企業的創新能力,將非遺的生命力注入現代文創產品之中,使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二)非遺旅游文創產品缺乏個性,創意設計與市場脫軌
河南省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擁有眾多獨特的非遺。在非遺旅游文創產品設計方面,河南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非遺旅游文創產品個性不明顯,創意設計同質化,與市場需求存在脫節的問題,這是目前文創產品開發亟須解決的問題。
第一,許多非遺旅游文創產品缺乏創新性和個性。在產品設計上,過于依賴傳統非遺項目的形式和圖案,缺乏深度挖掘和創新性設計。這種表面化的模仿和缺乏創新性的文創產品很難形成品牌特色,不利于形成品牌效應,難以吸引目標消費群體。
第二,在創意設計方面,許多文創產品不能有效結合非遺內容與現代審美,這導致文創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一方面,對于非遺藝術的表現形式理解不深,不能將非遺的精神內核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形成新的表達方式;另一方面,產品設計過度迎合傳統審美,不能充分利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進行創新。
第三,與市場需求脫節。在設計文創產品時忽視了市場分析,沒有調研消費者的偏好和消費行為,不了解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期待,導致產品推出市場后與消費者需求不相符,銷售不暢。
(三)區域旅游品牌影響力薄弱,營銷模式單一
河南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非遺資源,為發展非遺旅游文創產品提供了天然優勢。然而,在區域旅游品牌影響力構建和營銷模式多樣化方面仍存在不足。
在區域旅游品牌影響力上,河南的非遺文創產品尚未形成較強的區域特色,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顯差異化優勢。多數情況下,這些產品沒有突破地域的局限性,國內外的知名度相對有限,品牌效應較弱。河南非遺的獨特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沒有被充分發掘和利用,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傳播缺乏系統性和戰略性規劃。
營銷模式單一也是阻礙河南非遺旅游文創產品拓展市場的一個因素。當前很多非遺產品主要通過傳統的銷售渠道進行推廣,如旅游景點周邊的紀念品店或者地方特產店,缺少對新興營銷渠道的有效利用和整合,例如線上電商平臺、社交媒體營銷、跨界合作等。這限制了河南非遺文創產品的市場拓展,導致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和文化推廣效應未能充分實現。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塑造富有吸引力的本地品牌形象,同時創新營銷策略,拓寬渠道和豐富手段,通過現代多元的方式將非遺的魅力呈現給更廣泛的受眾。
四、河南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的路徑探索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使旅游文創產品提質升級
河南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的融合探索,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于促使旅游文創產品提質升級。在這個過程中,重點是深入把握市場動態,了解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再根據這些信息開展產品開發和設計,確保旅游文創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適應性和競爭力。
河南云臺山就是積極響應市場需求,推動文創產品創新升級的典型例子。通過對游客體驗與市場反饋的分析,云臺山景區結合當地的非遺資源,如太極拳、焦作剪紙等,開發了系列旅游紀念品,這些紀念品不僅在設計上融入了非遺元素,而且注重實用性與收藏價值。同時,景區還通過與電商平臺的合作,推廣這些文創產品,擴大了銷售渠道,并借助大數據分析不斷優化供給結構,調整產品策略。
另外,河南鄭州的“非遺+文創”項目也是市場需求引領下的一次嘗試。項目組根據消費者對原創和個性化文創產品日漸增長的需求,聯合當地的非遺傳承人共同開發融合了河南地域特色與非遺元素的文創產品。如結合河南剪紙藝術,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紙工藝品、服飾配件等,以此吸引年輕消費者群體,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方式,激發市場活力。
只有打造有趣的在線互動活動和線上營銷內容,才能激發用戶參與和分享,從而拓展河南旅游市場的輻射范圍和深度。新媒體體驗營銷不僅能為游客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還能促進河南本地非遺資源在全國乃至全球的推廣和傳播,為河南旅游產業注入新活力,塑造新時代背景下的文化旅游新形象。
(二)以科學技術為依托,開展新媒體體驗營銷
河南在探索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的道路上,以科學技術為重要依托,并通過開展新媒體體驗營銷來推進這一進程。例如,鄭州的黃河博物館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互動體驗。游客可以通過佩戴VR頭盔,在虛擬環境中浸入式地體驗傳統的制陶工藝、木版年畫等。此外,河南還積極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在洛陽白馬寺等景區為游客提供與古代文物或場景互動的機會,通過這種前沿的科技手段,將非遺以更吸引人的方式呈現給游客,極大地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
同時,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游客的偏好進行分析,制定個性化的非遺體驗旅程。利用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發布河南非遺故事和文化介紹微視頻,增強河南非遺的可見度和吸引力。以“云游河南”線上活動為實例,通過直播帶貨方式展示非遺文創產品,將河南省獨特的文化遺產與現代營銷相結合,成功吸引數百萬網民在線觀看和互動,不僅提升了當地非遺項目的知名度,也為當地旅游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實施科技和新媒體相結合的營銷策略,并不斷優化和完善,河南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的深度融合始終走在創新的道路上。
(三)以研發體系為保障,打造區域旅游品牌
河南在非遺與旅游文創產業融合過程中,注重以完善的研發體系為保障,致力于打造區域性旅游品牌。這種做法體現在將非遺元素深度融入旅游產品設計、服務創新和營銷推廣中,旨在提升區域文化的影響力,形成獨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河南的少林寺將聞名世界的武術與旅游文創產業緊密結合,開發出一系列以武術文化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如武術表演、武術培訓和武術體驗等,同時,聯合相關文創企業開發與武術相關的文化衍生產品,不僅傳播了少林武術,也推動了當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形象建設。另外,通過開發線上武術教學和VR體驗等與高科技元素相結合的新型產品,為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提供了新路徑。
另外,河南開封的宋城項目為游客營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宋代文化氛圍,該項目通過對宋代歷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再創造,打造了宋文化主題公園、宋風大街等不同業態的旅游景點,由此推出一系列與宋文化相關的創意商品和文化體驗活動,把非遺成功轉化為旅游開發的資本,獲得了旅游經濟效益與文化傳承價值。
這些旅游景區與現代技術的融合都凸顯了河南省借助強大的研發體系來打造區域旅游品牌,不僅有效地利用了非遺資源,而且通過與現代旅游文創產業的結合,成功塑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這種策略不僅促進了河南文化旅游的繁榮,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旅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的經驗。
五、結束語
河南省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是促進地方文化旅游發展的寶貴財富。通過科技的加持和新媒體平臺的充分運用,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不僅能有效地保護和傳承非遺,更能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這一過程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形成一個持續、穩定的發展機制,促進經濟增長與文化保護同步發展。未來,河南省在深入挖掘非遺內涵、強化品牌建設的同時,還需注重環境營造與市場導向,以期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保持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張曉丹.溫州非遺文化與旅游文創產品的融合研究[J].環球市場,2019(5):147-149.
[2]胡善風,方敦禮,趙蕾.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路徑研究:以黃山市為例[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35(2):9-15.
[3]彭黎.非遺傳承與旅游文創產品開發互推策略研究[J].綠色包裝,2020(8):69-73.
[4]劉毅飛.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區非遺文創產品的創新開發路徑:以江蘇常州為例[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0(4):20-25.
[5]陳思琦.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四川戲劇,2018(10):54-56.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