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能夠讓幼兒在玩樂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幼兒處于主觀性認知階段,利用各類型的游戲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體驗感,還能夠讓幼兒在最自然和最真實的環境中獲取知識。目前,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化的發展背景下,繪本教學以圖文結合的完美形式,將精彩多元的故事內涵傳遞給幼兒,使幼兒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傳遞信息,是幫助幼兒實現思維發展、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橋梁。如何將游戲教學與繪本教學有機融合,不斷提升幼兒的學習成效,成為教師關注的重要話題。本文主要分析二者有機融合的關鍵方法,對不同類型的繪本游戲活動進行探討。
一、繪本體育課程游戲化教學與游戲活動教學相融合的有效價值
繪本體育課程游戲化教學與游戲活動教學是目前最熱門的兩種幼兒教學模式。其中,繪本教學主要是利用各類型的繪本素材和資源,將幼兒帶到不同的故事場景中,主要目標在于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游戲活動的教學更加關注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育,通常需要為幼兒設置與生活相關聯的游戲情境,投放與生活相關的游戲素材,支持幼兒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下,以主題性的活動板塊進行知識探索,使幼兒獲得更加豐富的實踐動手經驗。
首先,在繪本教學與體育課程游戲化活動教學相融合的發展背景下,在設置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繪本的趣味性特征凸顯出來,將簡單有趣的故事情節投放到活動區域,讓幼兒對故事情境進行大膽模仿,結合想象力進行創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取更多元化的知識內容。其次,在過去傳統的體育游戲活動教學中,雖然教師可以借助幼兒園活動場景和空間帶領幼兒展開趣味性游戲,但活動主題往往較為匱乏。在目標設置不清晰的情況下,很多幼兒面對單一的活動形式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依據故事主題展開游戲活動,可以凸顯游戲和繪本的優勢,助推幼兒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游戲活動教學與繪本教學的融合,有利于實現幼兒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優化。教師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美工創作、閱讀競賽、角色扮演等活動,讓游戲主題指向性更加明確,讓幼兒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快速提升思維水平和溝通能力。
二、不同主題類型的繪本游戲活動探析
幼兒教育關注幼兒認知能力、行為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的發展,希望幼兒從小適應與他人相處的社會生活環境,為進一步適應未來發展鋪墊基礎。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以引導性的角色,通過利用更加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教學手段給予他們一定的啟發。繪本教學和游戲活動教學符合幼兒認知特征和興趣愛好需求,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斷提升幼兒探索知識的熱情和積極性,探究不同類型的繪本游戲活動意義重大。
(一)表演類繪本游戲活動
角色扮演是游戲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尤其對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對他人行為的模仿是認知世界的重要一步。通過表演類繪本游戲活動能夠增強幼兒的體驗感,讓幼兒身臨其境融入游戲。首先,教師要盡可能選擇包含趣味性活動元素的繪本素材,更好地支持游戲活動的后續開展。其次,還要關注繪本故事情節、角色與幼兒認知特征、行為習慣是否貼合。最后,更要關注繪本情感和價值觀念導向,突出啟發性特征,才能讓游戲不局限于表層。
以《驢子建筑工的一天》繪本游戲為例,教師可以社會中不同的職業為主題,引入醫生、公安警察、商店的售貨員等角色,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扮演各類社會角色,在濃縮的社會框架內進行模仿。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對職業的認知能力,還能夠豐富幼兒的社會性行為,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二)科學類繪本游戲活動
科學類游戲主題的設置旨在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幫助幼兒以更加理性的認知探索社會問題,掌握有效解決方式。幼兒往往對社會中的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但認知存在片面性,行為能力相對不足,如果利用錯誤的探索方法不僅無法認識到事物的本質,甚至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在科學繪本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科學主題資料,引導幼兒以更加理性的認知看待未知事物,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自主思考和科學探索。
在組織科學類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征,分別準備動物主題、植物主題、氣候主題等不同類型的科學繪本資源,結合故事中的認知情節和科學小觀點,鼓勵幼兒在實踐中進行探索。例如,在《神奇變身水》《水的旅行》等科幻主題的繪本素材下,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圖片和文字描寫,帶領幼兒了解水在不同狀態下的形態特征,通過游戲活動探索水的形態變化規律。通過開展“找水”的游戲活動,讓幼兒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不同形態的水分別隱藏在哪里。
(三)情感類繪本游戲活動
情感教學是極為抽象的。對處于形象認知階段的幼兒來說,其情感感悟并不深刻。繪本教材能夠利用豐富多彩的圖片、文字將情感元素傳遞給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立體的場景,激發幼兒感性層面的思維深度,加深幼兒對情感的真實理解和認知。
例如,在繪本故事《亂七八糟的彩虹》中,很多幼兒以主人公的視角看到了沒有色彩的世界是多么枯燥乏味,理解了情緒與顏色的關聯性,懂得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個人認知也會變得一團糟。在讀完這一繪本之后,教師可以引導班級幼兒利用手中的畫筆,將自己的情感用不同的顏色表達出來。有的幼兒此時是高興的,畫出了一朵粉色的小花。有的幼兒當前是憤怒的,畫出了一團紅色的火苗。還有的幼兒很生氣,用一團黑色的烏云表達自己的情緒。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幫助幼兒將抽象的情感轉變得更加立體生動,建立情感認知。
(四)生活類的繪本游戲活動
生活類繪本游戲活動可以借助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讓幼兒更多地掌握與生活有關的事物,不斷提升幼兒日常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根據幼兒的成長特征引入相關的繪本和活動素材,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真實的生活場景。
例如,針對故事《大衛不可以》,教師可以按照故事中的生活場景設計相關游戲情境,讓幼兒思考相關生活場景下應當如何反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豐富生活情感體驗。
三、促進繪本教學與體育游戲活動教學相融合的有效對策
(一)選擇合適的繪本素材,明確教學價值
目前,市面上的繪本豐富多彩,要想實現游戲教學與繪本教學的融合,必須選擇合適的繪本,保障素材的游戲性特征。在明確繪本的核心價值觀念之后,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規律進一步處理文字內容,創設出符合幼兒興趣愛好的體育游戲活動,讓幼兒既充實又快樂。
例如,《長頸鹿不會跳舞》這個繪本故事適合展開游戲活動。故事的作者是英國作家吉爾斯,書中的插畫洋溢著一種青春快樂的氣息。明艷的圖片內容和簡單的言語表達,讓這個作品的游戲性更強。繪本講述了主人公長頸鹿在叢林的舞會中由于不會跳舞而感到失望,它遇上了好朋友小蟋蟀,小蟋蟀讓它換一首舞曲。在另外一首舞曲的帶動下,長頸鹿開始隨著音樂律動盡情舞蹈,最終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掌聲。在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不同的樂曲,引導幼兒隨著音樂律動起舞,體驗不同小蟋蟀和長頸鹿兩個重要角色的心理。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包含角色扮演和音樂律動,還能夠鍛煉幼兒肢體協調能力,達到強身健體的目標。
(二)創設游戲活動情境,達成繪本活動目標
單純依靠豐富多彩的繪本情節展開游戲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特征和集體游戲需求,創設主題性的游戲情境和活動形式,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為后續活動的開展鋪墊基礎。
例如,繪本《城市最漂亮的巨人》講述了主人公喬治的故事。喬治是城市中的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用身上的領帶和襯衣等物品幫助遇難的山羊和長頸鹿,最終收獲了快樂,成為了城市里受大家敬仰的人,被稱為最漂亮的巨人。作品極具想象力,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配合豐富多彩、具有童趣的插圖,深受很多幼兒的喜愛。教師可以配合開展語言類游戲,創設不同的情境,幫助幼兒感知角色,了解情感價值。部分幼兒在活動中扮演長頸鹿的角色,演到長頸鹿獲得喬治幫助時,教師可以提問:“你作為長頸鹿得到了喬治的領帶,把領帶當作自己的圍巾,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此時,幼兒切身實地感受到獲得圍巾之后更暖和了,體驗到喬治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為了更好地將游戲情境劇和體育活動結合在一起,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借助常見的體育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等,想一想這些球類可以做成怎樣的禮物送給身邊的朋友,在故事情境中融入體育精神。有的幼兒發現可以將羽毛球做成一頂小帽子送給小雞取暖,有的幼兒發現可以鼓勵故事中的長頸鹿打籃球,不斷提高身體素質,抵抗寒冷。
(三)抓住游戲活動契機,實現多重教育目標的融合
為了促進繪本故事的游戲化發展,教師需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不斷豐富和拓展教學素材,讓幼兒在更具延伸性和想象力的空間中完成對知識的吸納。很多繪本情節與幼兒的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能夠引發幼兒情感共鳴,讓幼兒在不斷體驗中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與繪本角色溝通,建立理性邏輯認知,內化故事內容。
例如,在《跑跑鎮》這個繪本故事包含許多與幼兒日常生活相關聯的趣味情節。這是一本創意性的游戲繪本,故事情節巧妙婉轉、出人意料,為幼兒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故事情節巧妙婉轉。具有不同關聯的事物快速奔跑,引發碰撞,變成讓人意想不到的新事物。教師可以結合故事內容,在課堂中設置相關聯的游戲活動,利用跑跑和怦怦的關系,將一個立體紙板作為轉折的碰撞點,安排兩名幼兒拿著代表不同物品的卡片,在碰撞點互相碰撞融合,鼓勵他們思考不同的物品在碰撞融合之后會生成怎樣的新事物。這樣的游戲活動形式不僅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認知,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還鍛煉了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教學和體育課程游戲是目前幼兒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應當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更好地助推游戲活動教學與繪本教學的融合,讓幼兒在繪本和體育課程游戲中獲得無限發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