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7月31日,中國國家畫院大運河主題美術創作項目動員會召開,正式拉開了這項2024年度重點創研項目的序幕。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原副院長于文江以及中國國家畫院在職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藝術家、院內退休返聘藝術家、院外藝術家40余人出席本次會議。動員會上,劉萬鳴、于文江做動員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研究員曹光章受邀進行專題講座;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王魯湘發言。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處長袁學軍主持動員會,介紹了項目前期籌備工作以及后續實施的具體情況,并著重說明選題申報與統籌、項目實施的時間安排、作品要求、驗收展覽等事宜。
劉萬鳴在講話中強調了大運河主題美術創作項目的重大意義,并對選題文本進行了系統分析。劉萬鳴表示,2024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此項目通過展覽、研討會等形式,展現大運河別具一格的文化魅力和底蘊,助力推動大運河文化當代傳承和創新繁榮發展,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獻禮。此次項目圍繞大運河主題,聚焦生態環境、自然景觀、歷史風物,征集全國范圍內的藝術家進行采風、寫生、創作,包含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等多種藝術形式,共同繪寫運河人、運河景、運河情,共同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作為中國國家畫院的藝術家,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發掘大運河厚重的文化底蘊,運用好歷史文化資源,用藝術作品講好大運河故事,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持續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國家畫院連續開展了“黃河主題”“長江主題”等國家重要文化主題創作項目。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國家畫院作為國家級的美術創作、研究機構,有責任承擔起歌頌大運河文明、傳承大運河文化、助力大運河流域建設的任務。2024年,中國國家畫院計劃圍繞“大運河”文化為主題,開展大運河文明溯源、保護傳承、時代價值等方面的研究,組織藝術家赴大運河沿線地區考察、采風、寫生,探尋大運河流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的時代價值,感受大運河文化的魅力,賦予大運河文化新內涵、新活力,用美術精品力作全方位、多元化地講好“大運河故事”,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精神。與此同時,此次展覽將為中國國家畫院與大運河沿線城市的藝術家搭建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項目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甄選150位藝術家參與,每人提交一件創作作品、二至五件寫生作品,組織中國國家畫院藝委會對作品進行評審。展出時間為2024年11月。(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