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以下簡稱“百千萬專項行動”)由國家標準委會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十部委聯合啟動,旨在充分發揮標準化助力質量提升的基礎性、引領性和戰略性作用。本文通過研究四川試點城市參與“百千萬專項行動”的開展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議,為市場監管部門下一步指導企業開展該行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四川,試點城市,“百千萬專項行動”,問題,建議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5.020
0 引 言
李偉等[1]在《產業之窗》2020年7月總第264期發表的《“百千萬”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對標平臺設計、對標方案設計、對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百千萬工程成效判定方面進行討論;王明華等[2]在《中國標準化》2021年第9期發表的《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工作的實踐和思考》介紹了對標達標工作開展的意義和必要性,并以廣州市對標達標工作為典型對象開展研究分析。現有論文對以四川為代表的西部地區企業參與“百千萬專項行動”的工作實踐分析還不多,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 存在的問題
1.1 個別企業片面追求對標數量
出于增加對標數量的目的,個別企業對每種產品、每個規格進行對標。如某西餅屋生產的糕點執行GB/ T 20977—20 07《糕點通則》標準,對標CODEX STAN 192—1995山梨酸鹽含量相應指標要求,對標的產品有”皇家曲奇”“歡樂滿福”“拿破侖”等糕點;某陶瓷公司生產的陶瓷執行GB/ T4100—2015《陶瓷磚》,對標ISO 13006:2012破壞強度和吸水率相應指標要求,對標的產品有地磚和墻磚。企業未在“百千萬專項行動”平臺上選擇“全部型號”這一選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標泡沫。
1.2 企業標準未成為對標主體
從對標結果看,不少參與“百千萬專項行動”的企業執行和對標專業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官方標準。如果官方標準達到了國外先進標準要求,企業的產品質量也就滿足了市場需求[1]。企業如果執行的是國際、國外先進標準,其指標足夠先進,也沒必要對標。截至2022年7月20日,在“百千萬專項行動”平臺上,四川11市對標結果自我聲明數量為1073個,其中執行企業標準數量為150個,占比不到14%。由“采標者”向“制標者”轉變才有利于企業改進生產方式、提高產品質量。
1.3 強制性標準體現不出指標先進性
強制性標準是指為保障人體的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行政法規定強制執行的標準。在對標實踐中,執行強制性標準的企業存在對標先進標準中的某一強制性指標情況。如執行GB13078—2017《飼料衛生標準》飼料企業對標“微生物限量標準(ICMSF)”關于沙門氏菌含量m=0的指標。按照GB 13078—2017《飼料衛生標準》規定,沙門氏菌(25 g)中飼料原料和飼料產品不得檢出。對標強制性標準指標有違“百千萬專項行動”初衷,使得對標工作失去意義。
1.4 優勢企業參與數量不足
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構成了四川工業經濟的“四梁八柱”。從對標結果來看,載貨汽車、綠茶、辦公家具或辦公室用具、電纜、低壓開關設備、水泥、乳膠涂料位居對標結果前列。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參與“百千萬專項行動”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參與企業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布的對標結果較少。
1.5 其他方面
一是參與持續性不強。從對標結果來看,個別城市的企業對標結果聲明呈現突擊性特點,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然后很長時間再無新增。二是編制對標技術方案能力欠缺。截至2022年7月20日,成都、宜賓、樂山、達州、遂寧共發布對標方案34個,和東部沿海城市相比差距較大;三是銷售領域企業不應參與對標。如某加油站對標GB 17930—2016《車用汽油》標準中的終餾點和苯含量的指標要求,某眼鏡店對標ISO 12870:2018《眼鏡架 通用要求和試驗方法》標準中的鼻梁變形率、高溫尺寸、抗拉性能的指標要求。銷售領域企業不具備生產產品的條件,無法控制產品質量,因此不應對標。
2 原因分析
2.1 企業對標意愿不強
企業標準意識不強,認為參與“百千萬專項行動”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企業雖明白標準的重要性,但認為生存才是第一要務,不急于對標;企業擔心填寫的企業法人代表等信息被泄露,不愿參與;對標結果聲明提到“我司對公開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負責,”企業對此有所顧慮,擔心產生不必要的法律責任;部分中小型企業不具備技術研發能力,即使知道執行的標準同先進標準有差距,但也沒有研發資金和科研人才,索性不參與。
2.2 宣傳力度不夠
個別市場監管部門片面追求對標結果數量排名,未充分地向企業宣講參與“百千萬專項行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企業的宣傳未能做到全覆蓋,未全面發動行業協會動員企業參與,組織專題對標達標培訓會的次數較少,未能充分發揮企業的對標主體作用;宣傳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未能借助互聯網等手段進行宣傳;宣傳僅限“一陣風”,而不是“長流水”,一段時間過后,宣傳效果不斷下降。
2.3 對標指導缺乏
“百千萬專項行動”對標專業性較強、涉及領域廣泛、技術指標眾多。不少參與企業既缺乏與行業、協會的交流,也缺乏標準化主管部門、技術服務機構的專業指導,選取對標指標、制定對標技術方案存在一定困難。由于未建立相關的溝通聯系渠道,企業在對標過程中,有疑問時不能第一時間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為政”的對標現象,迫切需要發揮行業部門的聯動作用、城市政府的帶動作用、地方標準化主管部門的推動作用、技術服務機構的互動作用,形成協同推進的良好機制。
2.4 扶持力度不足
“百千萬專項行動”的組織實施涉及會議舉辦、主題培訓、媒體宣傳、專家指導等各方面的開支。由于個別區(市、縣)市場監管部門針對該行動的經費不足,調研不到位、宣傳不到位、培訓不到位,導致對標結果不理想;企業檢驗檢測、改進生產工藝需要一筆開支,有時還會增加生產成本,對標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不能馬上產生經濟效益,由于激勵政策不完善,部分企業缺乏持續開展“百千萬對標專項行動”的動力和積極性。
3 解決對策
3.1 加強領導,制定方案
成立“百千萬專項行動”工作組,工作組辦公室設立各區(市、縣)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通過梳理本地區重點特色產業,形成對標對象清單,確保對標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組織動員企業參與;結合上級部門下發的文件,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出臺開展“百千萬專項行動”的具體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時間進度要求;組織相關技術力量為企業提供服務,發揮好計量測試、標準化服務、檢測檢驗、認證服務機構的作用,形成企業為主體,相關行政部門、行業組織、標準化服務機構等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鼓勵企業在線申請對標標志,該標志可用于產品、產品包裝、標簽、說明書及廣告宣傳等場合,并且無償使用。
3.2 摸清現狀,統籌推進
各區(市、縣)市場監管部門要在熟悉當地企業標準整體水平、與國外同行業差距和分布情況的基礎上,圍繞產業發展部署,選取優勢產業、支柱產業作為對標產業,提高產品對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企業查找標準之間存在的差距,分析查找自身短板,找準標準提升空間,及時修訂產品標準,不斷提升企業標準化能力與自身發展水平,達到或超過國內外先進標準,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相關產業共同達標提升;融合對標達標工作和國家標準等各級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動團體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通過企業集體采用執行團體標準,推動形成對標達標工作由點及面成行業、區域鋪開的新局面[2]。
3.3 加大激勵,保障經費
制定切實有效的政府資助和扶持政策,爭取當地政府整合政策資源向對標達標企業傾斜,讓企業切身體會到企業對標達標帶來的“政策紅利”。在完善激勵政策方面,對率先達標的行業、企業給予經費獎勵和相關政策扶持,落實標準化經費加計扣除政策和股權激勵稅收政策。通過建立標準創新融資增信制度,協調金融機構的銀行信貸資金向達標企業傾斜。對達標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優先進入政府采購目錄,形成優標優質優價的良性經營環境;在經費支持方面,完善對標達標行動經費多元籌集和保障機制,積極爭取財政經費支持,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為專項行動提供工作經費。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標準和質量提升專項基金[3]。
3.4 重視宣傳,營造氛圍
把好脈、找準點,集中組織對標達標企業進行宣傳推介活動,借助區(市、縣)地方局微博、抖音、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當地政府門戶網站等平臺,調動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資源開展專題報道,做好對標達標政策文件的宣貫工作;不定期公布參與對標企業名單,宣傳對標達標企業典型實踐,引導企業專注于質量,提高采用先進標準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對標達標企業的標桿示范作用;利用商會、行業協會帶動引領,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形成行業內帶動作用,營造追求高標準、崇尚高質量的氛圍;利用產品質量監督機構檢驗記錄的數據,主動聯系符合相關對標項的企業積極參加,進一步擴大“百千萬專項行動”的覆蓋面。
3.5 深入調研,答疑解惑
深入基層實地考察,了解企業在對標達標中的困難,分地區、分行業召開推進會、座談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展現場宣貫和對標培訓,向企業、區(市、縣)地方局標準化業務骨干講解“全國對標達標信息服務平臺”的操作流程,訓練熟練掌握對標達標業務的企業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郵件、微信工作群建立溝通渠道,分享對標達標方法技巧,為企業開展對標以及技術方案制定提供了交流平臺,讓企業在對標達標過程中遇到困難能夠在第一時間得以解決;組織行業內優秀的標準質量專家“把脈診斷”,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時刻關注企業對標達標工作進度,加強交流分析及時解決企業對標達標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
4 結 語
“百千萬專項行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面廣,技術性強,要有效發揮標準、計量、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的整體效能。政府部門、行業組織、標準化研究和服務機構要做好協調和配合工作,充分調動經營主體參與積極性,以先進標準引領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偉,趙本東.“百千萬”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J].產業之窗,2020(7):70-72.
[2]王明華,楊曉峰.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工作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1(9):138-142.
[3]張佩玉.對標先進找差距 取長補短促發展——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劉洪生解讀“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方案”[J].中國標準化,2018(3):44-47.
作者簡介
李根,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質量和標準化。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