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學前教育領域內,早期閱讀教育需要統籌規劃幼兒園和家庭兩個層面,才能拓展幼兒的閱讀視野,協助其通過閱讀了解外界生活。早期閱讀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增強其記憶力,發展其促進思維。在整合早期閱讀教育資源的過程中,針對農村幼兒家庭的閱讀氛圍與環境,給予家長科學合理的閱讀指導措施,能夠有效幫助幼兒開展閱讀活動。本文將著重探究農村幼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現狀及指導策略。
早期閱讀活動以故事繪本、情感教育繪本等為主要閱讀資源,旨在引導幼兒體驗讀物中描繪的場景和情節,有效促進閱讀認知提升。在農村幼兒家庭環境下,部分家長不了解如何為幼兒篩選合適的讀物。早期閱讀教育氛圍存在偏差,難以促進幼兒閱讀思維發展,容易影響教育效能。
一、農村幼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現狀與不足
(一)家長閱讀意愿不強、期望過高
在部分農村地區,家長教育觀點較為傳統,認為幼兒園應承擔主要教育職責。他們不重視早期閱讀,參與熱情不強,無法實施科學的啟蒙方法,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上述現象比較普遍。一些家長片面地認為早期閱讀教育活動只涵蓋識字這一類任務,一些家長對幼兒期望過高,要求其短時間內掌握較多詞匯、故事等。尤其在運用古詩詞繪本等閱讀資源的過程中,一些家長親子閱讀意愿不夠強烈,直接影響幼兒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意愿不強、期望過高,是農村幼兒家庭未開展有效早期閱讀教育的主要影響因素。
(二)閱讀資源匱乏
部分偏遠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較差,家庭閱讀資源相對匱乏,難以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滿足幼兒閱讀需求,發展幼兒閱讀能力。家長并未意識到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只依賴幼兒園發放的繪本讀物。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難以保障幼兒在幼兒園與家庭中的閱讀連貫性,容易使早期閱讀質量大打折扣。
(三)家庭閱讀氛圍較差
在農村地區的幼兒家庭中,早期閱讀氛圍會影響幼兒的閱讀體驗和認知效果。但很多家長既沒有設置專門的閱讀區域,擺放干凈整潔的閱讀設施和舒適的課桌椅,提供適合幼兒學習的讀物,也不重視閱讀習慣培養,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人文閱讀氛圍。這樣會導致幼兒無法將幼兒園和家庭閱讀緊密聯系在一起,培養閱讀思維和語言表達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意識和學習習慣。
(四)閱讀教育方式單一
在不同農村地區,家庭和幼兒園對早期閱讀教育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家長采用的閱讀教育方式普遍單一。農村家庭閱讀環境相對一般,難以調動幼兒的閱讀興趣。很多家長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滯后,親子閱讀互動頻率較低、溝通和引導較少,通常采用灌輸式教育方式。這樣容易影響幼兒閱讀體驗,不利于幼兒閱讀思維發展和閱讀審美養成。
(五)閱讀教育時間不合理
在不同地區的農村家庭中,早期閱讀教育時間安排不合理。家長對啟蒙閱讀重要性認識不足,通常在幼兒3歲之后才提供繪本讀物。這樣容易導致繪本數量和類型較少、分類標準不一致等一系列問題,不利于幼兒發展語言溝通能力和閱讀思維,形成屬于自己的一套成熟的閱讀認知體系。由于閱讀啟蒙較晚,農村幼兒的閱讀學習相對滯后于城市幼兒。
二、農村幼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的有效指導策略
(一)重視更新觀念,形成科學教育認識
農村幼兒園和社區機構需要幫助家長更新早期閱讀教育觀念,形成科學的閱讀認識,充分了解早期閱讀在幼兒智力發育、心理健康、語言溝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首先,將各種繪本分享給家長,引導家長積極參與早期閱讀教育活動。其次,列舉常見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誤區,讓家長明白早期閱讀并不等同于看書識字,進而對親子閱讀重要性形成全面的認識。最后,定期組織教育培訓,將分享優秀課例、教育實踐經驗,協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幼兒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
(二)鼓勵家長學習,提高閱讀教育能力
在指導農村幼兒家庭開展早期閱讀教育活動時,幼兒園和社區機構需要指導家長持續學習,充分重視閱讀啟蒙,提高家庭教育能力。首先,鼓勵家長在家中營造濃厚閱讀氛圍,成為幼兒的榜樣,以身作則帶領幼兒開展閱讀。其次,指導家長如何分配閱讀時間,提升幼兒學習效率。再次,鼓勵家長持續學習,提高教育能力和個人素質水平,發揮模范作用,讓幼兒切實感受到早期閱讀的必要性。最后,積極配合家長工作,解決家長的教育課困惑,協助家長樹立家庭教育的自信心和信念感。
(三)正確引導家長,創設早期閱讀環境
在幫助農村家長更新教育觀念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正確引導家長創設閱讀氛圍,參與閱讀活動。首先,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在家中單獨設置一個閱讀區域,配置圖書、書架、課桌椅、閱讀支架、護眼燈等設施。其次,指導家長篩選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需求的閱讀資源,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再次,提前調查家庭條件,協助家長認識到幼兒適合閱讀哪些類型的繪本,全面解讀繪本主題、教育意義,作為早期閱讀的指導方向。例如,《小王子》《青鳥》等簡單易懂的繪本,故事情節相對連貫,人物關系比較簡單,更容易幼兒理解插圖與語句之間的關系。在創設閱讀環境的過程中,家長可以選擇這樣的繪本供幼兒瀏覽,并將閱讀次數和時間長度限定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家長逐步掌握早期閱讀教育的發展規律,讓親子在閱讀環境中共同成長。
(四)借助親子共讀,促進早期閱讀發展
針對不同農村地區幼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現狀,幼兒園需要幫助指導家長參與親子共讀活動,從聲情并茂地朗讀繪本、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等層面給予幼兒正向的影響和心理暗示。一方面,家長在意識到早期閱讀教育的重要性之后,需要與教師溝通交流,征求專業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不遺余力地將親子共讀策略傳授給家長。例如,在親子共讀《穿靴子的貓》《妖怪山》等繪本的過程中,幼兒會對某些故事情節產生興趣,想要弄清楚小妖怪異常表現背后的邏輯。此時,教師可以指導家長采用以下策略:一是故事講述。具體要求幼兒連貫講述情節,培養閱讀理解和概述能力。二是雙向互動。具體鼓勵幼兒將繪本視為家庭成員之間互動工具,將故事橋段和生活細節聯系起來,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三是思維訓練。具體指導幼兒根據繪本大綱繪制思維導圖,形成規律的閱讀習慣和系統的思維觀念。此外,教師要積極引導家長分享親子共讀經驗和心得,通過家校通、家長會、聯絡簿等溝通平臺共享信息,時刻關注幼兒語言、閱讀、表達、溝通等能力的發展情況。綜上所述,親子共讀是促進幼兒早期閱讀習慣養成、思維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可以協助家長更新教育觀念。
(五)通過家園合作,構建良好溝通渠道
在指導農村幼兒家庭開展早期閱讀教育的過程中,家長需要與幼兒園達成共識,在構建家園合作機制和溝通平臺的基礎上,構建良好的溝通渠道,及時消除信息壁壘,對幼兒的發展進程進行客觀評估。幼兒園可以通過閱讀教育方法培訓、親子繪本講座、家校閱讀打卡、閱讀難題解答等活動,引導幼兒樹立閱讀榜樣,與幼兒共同成長和進步。教師和家長就智力培養方法、表達訓練策略、閱讀時間安排、閱讀環境渲染等層面,彼此交換意見,逐步達成教育共識。
(六)拓展閱讀資源,培養早期閱讀習慣
幼兒園和社區機構需要協助家長拓展早期閱讀資源,培養幼兒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一方面,教師需要指導家長如何利用高效的閱讀教育方法,如朗讀法、點讀法、操作感知法等,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分享欲,讓幼兒快速進入早期閱讀情境,積累閱讀經驗,提升閱讀意識。另一方面,家長需要經過時間和經驗的雙重積淀,耐心接受教師專業指導,細心觀察幼兒在閱讀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將其分享反饋給幼兒園,共同制定最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書單。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幼兒家庭早期閱讀教育普遍呈現出幼兒閱讀意愿不強、家長期望過高、教育內容匱乏、氛圍差、時間不合理等情況,不利于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為提高教育效能,教師需要提供多重支持,指導家長科學開展閱讀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