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15 日,網傳南方醫科大學一名教師因救人上課遲到,被扣2000 元并全院通報批評,該查處通報截圖引發關注。不少網友表示教師遲到原因是治病救人,校方不應進行處分。學校回應稱,已關注到有關網絡信息。學校正在向相關單位了解核實情況,后續將跟進處理。
(6 月17 日《春城晚報》)
從通報內容看,這個事件并不復雜,卻引發巨大的網絡輿論,網友們主要討論的是,學校對教師“救人遲到”的處理結果。
涉事教師因發現分管的患兒病情危重,在上課之前查看患兒情況,發現疑似腦出血,于是采取緊急處理措施,但也因此耽誤了上課時間,遲到了29分鐘。可見,這位教師是出于醫師的職業精神,秉持對患者負責的態度,時刻記掛著患者的病況,才會因探視患者、緊急處理而遲到。
該教師的行為合理合法,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并沒有考慮太多,僅憑本能和職業準則就立刻作出了正確選擇。所以,在事件公開后,網友才會集體為之抱不平,認為院方的處理不公,過于僵化理解規章制度,而漠視“生命第一”的價值理念。
眾所周知,“司機為救人闖紅燈”不會被罰款,因為這是基于“緊急避險”的原則,即便違法也不予以處理。同樣的道理,教師“救人遲到”事出有因,雖然違反了“上課守時”的校規,但情有可原,不該被罰款、批評。該教師的行為,符合“生命至上”理念,真正體現了尊重生命。對她的學生來說,這恰恰就是一堂生動的“醫德課”。
醫者,仁心仁術。該教師不僅是在救治病人,也是身體力行詮釋了“生命至上、救死扶傷優先”的理念,踐行了南方醫科大學的“博學篤行,尚德濟世”校訓。對于這樣一位優秀醫師,學校豈能拘泥于規定,僵化執行處罰標準,以所謂的違規對其處罰。恰恰相反,學校應向全校師生宣傳其事跡,給予其應得的獎勵,以樹立“濟世救人”的醫師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