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核心素養培養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教學活動以提升教學質量,成為廣大歷史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它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是相對于傳統的單課時教學而言的,它強調以大單元為教學單位,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整合與規劃。教師依據歷史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打破教材原有的單元界限,將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行重組與整合,構建成一個有機的大單元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歷史事件、人物、現象背后的本質與規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整合教學內容,構建大單元知識體系
在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歷史教材,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大單元主題。例如,在教授中國古代史時,可以將“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古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等內容分別整合為一個大單元。圍繞大單元主題,梳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框架。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大單元為例,教師可將從先秦時期的分封制到秦漢的皇帝制度、郡縣制,再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清的內閣制與軍機處等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演變進行系統整合,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發展脈絡與演變規律。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深度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師根據大單元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具有啟發性、探究性和層次性。在教授“近代中國的民族覺醒”大單元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情況下,中國社會各階層是如何進行抗爭與探索的?這些抗爭與探索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分析近代中國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不同表現,深入探究中國近代民族覺醒的歷程與意義。在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愛好和認知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開展深入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探究活動是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的核心環節。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歷史角色扮演、實地考察等探究活動。以“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大單元教學為例。教師首先整合教學內容,將工業革命的背景、主要發明、進程、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整合為一個大單元。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分組探究工業革命在不同國家的發展情況及其對本國和世界的影響。有的小組研究英國工業革命的經濟影響,通過分析數據和資料得出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其成為世界工廠;有的小組探究工業革命對社會階層結構的影響,發現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興起與對立;還有的小組研究工業革命的文化傳播,闡述了工業革命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教育的發展等。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歷史文獻等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并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探究成果。通過這一案例可以看出,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教學效果。
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與空間
現代信息技術為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便捷的教學手段。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展示歷史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料,使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場景。在“古代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借助 VR 技術讓學生“走進”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等歷史遺跡,直觀地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是一種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探究活動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實施策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確保歷史大單元深度教學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