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早上好”……師幼間親切地問候、暖心地招手,開啟美好的一天。
在沅江市中心幼兒園,從幼兒入園的那一刻開始,教育就在細微之處悄然展開。
有一種成長叫“相信我,我能行”。近年來,沅江市中心幼兒園秉持“自由自信自主,成為我自己”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走出了具有園本特色的素質教育新路徑,在辦學質量、示范引領、教師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備受家長和社會贊譽。
立足園本,聚焦課程
“您對幼兒親社會行為是否了解”“您是否有意識地對幼兒親社會行為進行指導”……對老師、家長開展調查問卷,讓他們對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幼兒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利己、缺乏合作意識、同情心弱化等,這些都阻礙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加強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成為沅江市中心幼兒園的重要議題。
思深方益遠。沅江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厚的人文資源,如何合理利用這些資源豐富園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讓幼兒、家長和教師成為課程的建設者?2021年開學初,沅江市中心幼兒園教研組同聯盟園一道進行親社會行為的思維碰撞,幼師們帶著這些問題積極地展開了親社會行為園本課程的探索。
園長鄔德清介紹,按照國家與地方課程的基本精神,以幼兒園課程五大領域、游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家園共育活動為基本框架,通過課程選擇、重組與整合,幼兒園開發了具有園本特色的三大親社會行為教育主題活動資源,即小班《我們的動物朋友》、中班《四季的變化》、大班《我愛家鄉沅江》,真正做到寓教于游戲,寓教于生活。
有了規劃圖和路線圖后,園所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開展得得心應手。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幼師孫琳一邊拿著手偶“小老鼠”和“小老虎”,一邊模仿它們的聲音,給幼兒們帶來了一堂社會領域的展示活動。“通過角色扮演、移情訓練的方式,讓孩子們學會謙讓、不欺負弱小等。”孫琳道出這堂課的設計初衷。
“圍繞《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們還創建了兒歌育人、故事育人、游戲育人等特色課程。”談及園里多元課程體系,鄔德清如數家珍。“這些課程體系為本區域內幼兒園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教育資源。”他說。
打造特色,積蓄力量
如果說豐富的育人課程筑牢了園所的“根”,那精彩的特色活動則筑牢了“魂”。
打開沅江市中心幼兒園親社會行為培養主題活動資源庫,按照認知合作、分享、安慰、助人等類型,分別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趣”秋游、生日分享會、愛心義賣等。
精心布置場景,讓幼兒體驗“爬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根植童心;邀請畢業生返園開展交流活動……每一年的畢業季,作為“湖南省幼小銜接優秀試點園”的沅江市中心幼兒園總會不斷創新形式,豐富孩子們的成長經歷,幫助他們積蓄力量,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孩子們在幼兒園走出一小步,就是他們日后邁向社會的一大步。”在鄔德清看來,幼兒的學習不應局限于教室、幼兒園,而是要向家庭、社會自然延伸,幼兒能學會更多。
你看——
小班的孩子走進了交警大隊。“我們觀看了交警叔叔指揮交通。”劉雨桐邊說邊做起了手勢,口中還說著“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中班的孩子走進了圖書館。“在圖書館看書要靜,禁止大聲講話。”陳嘉妮說。這也是開展此次活動的出發點——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公共意識。
水龍頭里的水是從哪里來的?水是怎樣變干凈的?帶著這些疑問,大班的孩子走進了自來水廠,看到了水從渾濁變清澈的處理過程,增強了幼兒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
這些活動,雖各具特色,卻共同指向一個核心—— 以教育之名,促成長之實。
孩子的成長,家長最有感觸。大班臧晰澤的媽媽說,到了大班,明顯感覺孩子在社會認知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進超市、醫院等社會實踐活動,孩子不僅了解到這些社會機構是怎樣運轉的,還學會了許多社會生活技能,更讓他們對未來的學習生活環境有了初步認識。
作為益陽市示范性幼兒園,這所具有70 年歷史的幼兒園歷經歲月洗禮,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與品格。展望未來,鄔德清表示,園所將發揮“優質+特色+示范”的作用,為沅江市的學前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