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土木水利專業研究生招生規模日益擴大,對于該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培養標準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土木水利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面對新工科背景下新挑戰的有效方法。針對土木水利專業研究生在創新實踐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從課程體系設置、導師隊伍建設、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校企聯盟、搭建高水平實踐基地以及完善土木水利研究生創新實踐培養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提升土木水利研究生的綜合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 "新工科;研究生;土木水利專業;創新實踐能力;實踐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3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12-0149-04
0 "引言
當前傳統工科教育模式的理論知識教育已經無法適應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新時代高等教育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提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1]。基于國家戰略發展的新需求,為更好地面對國際競爭新形勢以及滿足立德樹人新要求,新工科概念應運而生。2017年2月,中國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形成的“復旦共識”,提出新工科概念。隨后的“天大行動”“北京指南”以及教育部牽頭開展的第二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都表明我國對新工科建設進行了積極且有意義的探索[2]。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可以解決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產生的社會新需求與工程專業人才傳統落后培養模式之間的矛盾,培養工程創新實踐能力強且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3]。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設正在穩步推進,與此同時,要求土木工程等傳統工科進行改革創新。我國目前許多重大工程建設(如高速鐵路工程、海洋建設工程)正在積極推進,這些重大工程建設規模大,建筑難度也大,要求工藝技術更為復雜,對工程類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但我國當前研究生教育質量尚不能滿足社會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尤其是不能滿足大量創新型、應用型研究生人才的培養需求。所以,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對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以期提高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創新技術人才,是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1 我國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創新實踐教育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為滿足工程行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已成為趨勢[4],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土木水利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務,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國內大部分高校雖然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就如何培養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紛紛進行探索,但是在創新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依舊存在培養效果不明顯、培養總體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筆者認為目前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1.1 "教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不夠合理
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很多都是從土木工程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演化而來的,在專業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教學模式依舊重理論、輕實踐,學科前沿探索性知識較少的問題。課程設置上缺少實踐應用型案例分析課程且沒有注重案例資源庫建設,導致學生理論知識學習不扎實,無法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工程類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面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工程技術轉型升級的人才,這明顯是不匹配的。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授課模式沿用傳統的理論講授式,這種“填鴨式”的講授方式會產生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而學生沉默不語的現象,學生沒有獨立思考所講授的內容,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提高學習積極性,不利于主動思考、發現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能力的開發,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難度。課程教學也因此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導致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不足,嚴重影響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
1.2 "導師團隊建設不足,雙導師優勢不明顯
研究生導師團隊建設水平的高低與能否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息息相關,直接影響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準[5-6]。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導師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歷,而我國教師多屬于“學院派”,很多青年教師在讀研和讀博期間跟隨導師大多進行的是縱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在畢業之后直接進入高校,這期間沒有進行過工程實踐,導致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指導研究生實踐教學時力不從心,影響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特點,各大高校普遍實行雙導師制度,即專業學位研究生由校內導師與校外(企業)導師共同指導。但在部分高校,這種制度逐漸流于形式,具體表現在:目前大部分高校以校內導師為主,校外導師話語權不重,導致研究生不重視校外實踐的機會;校內導師因為學歷很高且具有非常扎實的理論知識,往往對學生進行理論指導,但工程實踐經驗不足,而校外導師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歷,能夠指導研究生動手實踐過程,但可能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從而忽略對學生的指導;研究生在進行校外實踐時從事一些輔助性的機械性工作,往往比較難有機會參與前沿性的創新實踐項目;校內外導師之間聯系不夠密切,甚至不認識,從而導致對研究生的培養與指導大部分是由校內導師完成的,校外實踐環節質量令人擔心。
1.3 "實踐基地不充足,工程實踐難以落實
專業的工程實踐活動是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而實踐活動是受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規模和水平限制的,所以實踐基地建設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有重要影響。目前,在土木水利研究生實際培養過程中,部分學校實踐教學設施落后和實習基地建設不足,再加上土木水利研究生不斷擴招,規模日益增大,遠不能滿足近年來土木水利研究生規??焖僭鲩L的需要,學生到實踐基地進行實踐鍛煉的機會總體偏少。
有些高校的實踐基地建設甚至還處在起步階段,由于與企業合作較少,與企業之間的聯系不緊密,使得實踐基地的規模不大、數量不多,不能滿足不同專業方向的全部研究生進行實踐活動,導致無法充分鍛煉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1.4 "研究生創新實踐培養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由于新工科對研究生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現有的一些評價體系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目前土木水利研究生的評價內容和方式較為片面,以結果式評價為主,大多數研究生評價還是唯分數論、唯論文論。而且現階段評價仍以教師為主體,沒有綜合考慮社會及用人單位、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評價主體較為單一。教師只能根據學業成績、論文發表情況評價,導致學生過于關注學業成績和論文發表,而忽視創新實踐能力等綜合水平的提高。
2 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提升舉措
在新工科背景下不斷加強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體現國家和高校重視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決心。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2.1 "構建創新實踐型研究生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
思想是行動的動力,要想培養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就要讓研究生在思想層面追求創新、渴望創新。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自主創新[7]。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還要突出創新實踐的特征,以實踐課為主、理論課為輔,增加應用性高與創新性強的課程。與此同時還要及時對課程進行調整和更新,及時了解和學習新技術與新工藝,使課程的設置適應土木工程行業的需求和特點。在土木水利研究生完成必修課后,選修課程中可以增加較多的案例教學課程供學生選擇,通過工程實例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設置符合土木水利研究生定位的課程后,要注意創新教學模式,突出對專業學位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高??梢月摵闲值茉盒:推髽I共同積極推動在線教育資源和平臺建設,系統匯總國內外相關網站資料、教材課件等,加強網絡視頻教學資源平臺開發,如圖1所示。推進線上優質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上的優秀資源,如大學慕課、高質量的網絡公開課等教學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豐富教學模式。其次,學校可以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學術講座,可以將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放到課堂中解決。根據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講解、興趣誘導,將學生分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小組對具體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然后進行方案設計和可行性分析,教師對每個組的解決方案進行評判,選出最優解。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豐富教學手段,學會啟發并引導學生主動建立創新思維方式,可以把案例問題式、互動討論式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利用翻轉課堂和現場教學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還可以采用研討式或者學生講授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積極鼓勵學生思考與討論,使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提升學生思考與創新的能力。
2.2 "建立高水平“雙師型”導師隊伍,充分發揮雙導師優勢,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實行的是雙導師制度,一位是來自學校的教師作為校內導師,理論知識很豐富;另一位是校外導師,是企業技術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歷,負責指導學生專業實踐活動。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要想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對導師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
專業學位研究生更加注重實踐能力,因此,在為專業學位研究生選擇校內導師時盡可能選擇主持過多項橫向課題的教師,這類教師與企業交流較多、實踐經驗比較豐富。高校要著重培育校內導師的實踐能力,建立不僅理論知識豐富且實踐能力強的專業學位導師隊伍,即高水平“雙師型”導師隊伍。高??梢耘c企事業單位建立導師實踐培訓通道,研究生導師以特派專家身份進入企事業單位進行實踐培訓,一方面可以豐富研究生導師的職業背景,增強他們的實踐經驗,提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導師可以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幫助解決企業實際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在不斷加強校內導師實踐培訓的同時還要大力建設校外導師隊伍,高校應積極創造校外導師在校內學習進修的條件,讓他們加強工程理論的學習,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建立健全校外導師師資庫,并利用大數據平臺,為研究生匹配與校內導師方向一致的校外導師。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發揮自身優勢,共同完成研究生培養任務,充分發揮雙導師優勢,最終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
2.3 "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校企聯盟,共同搭建高水平實踐基地
從土木工程學科特點與土木水利研究生培養目標來看,提升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在整個培養過程中是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各大高校在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均取得明顯進展,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航空航天實驗教學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建立工程技術創新實踐基地;國防科技大學建立國家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作為研究生進行實踐活動的場地,實踐基地的建設規模及管理水平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有直接影響。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并建立校企聯盟是搭建高水平實踐基地的一個有效方法。
高校與當地龍頭企業、科技公司或相關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立校企聯盟,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建專業研究生產學研創新實踐基地。如圖2所示,產學研深度融合并建立校企聯盟,可以促進培養過程中各種資源的高效整合,實現各方效益的最大化;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網絡平臺,在校企之間共享工程實例、理論知識及文獻資源等,建立校企產學研優勢互補、共贏模式;通過校企共建的專業研究生實習基地,加強雙方交流,將產業,高校、科研院所與實踐應用系統地結合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建立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時,應注意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突出地方高校特色,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區域經濟建設作出應有貢獻。如大連市2023年教育工作會議指出,繼續推動成立在連高校合作發展聯盟,加快形成市校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新局面,推進高校緊密對接大連產業需求培養人才,促進學生培養方向與大連城市發展同向同行。
2.4 "完善土木水利研究生創新實踐培養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
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論文開題和答辯等環節設置多個節點,優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體系,對培養過程實施全程監控,過程式和結果式評價相結合,形成規范有效的管理性文件。在進行專業實踐前,學生提交實踐申請和計劃書并簽訂實踐協議書,最后送至導師和學院審核。
研究生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專業實踐審查考核機制??梢越⒀芯可c校內導師、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溝通的通道,并且實時記錄溝通情況,作為實踐考核的依據之一。在實踐進行到中期時要有期中檢查,學生提交實踐周記和匯報表,經過校內外導師共同檢查,合格者才可以進行后續的實踐活動,實踐結束后由學院組織實踐答辯進行綜合評價。答辯委員會要邀請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方案與評價機制,根據該研究生匯報的專業實踐成果和情況進行包括工程技術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確定最終的考核成績[8]。
土木水利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主體可以多元化,可以在研究生培養質量相關的評價工作中加入社會、用人單位,家長等評估力量。以實地調研、問卷調查、郵件調查等多種方式征求各評價主體的意見,構建管理系統、評估系統和信息反饋系統,起到“旁觀者清”的作用,讓高校真實、客觀且全面地認識不足,從而在專業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進行針對性完善[9-10]。
3 "結束語
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標視為我國培養土木工程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本文分析土木水利研究生創新實踐教育培養存在的一些問題,指出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實踐教育培養在教育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設置方面不夠合理;在導師團隊建設中存在導師實踐水平不高且并不能充分發揮雙導師優勢的問題;實踐基地較少、不充足,無法滿足全部研究生的實踐需求,從而導致工程實踐難以落實;在培養質量評價反面存在評價內容、方式、主體單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構建創新實踐型研究生課程體系,以實踐課為主、理論課為輔,推動在線教育資源建設以及平臺開發,創新教學模式,以案例式教學、翻轉課堂豐富教學手段;通過建立高水平“雙師型”導師隊伍解決導師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充分發揮雙導師優勢;促進與企業和科研機構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同搭建更多的實踐基地;完善培養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引入社會評估力量。
以上是筆者對提升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提出的一些措施,希望為我國土木水利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提供參考。
4 "參考文獻
[1] 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 劉江濤.基于新工科建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22(2):67-72.
[3] 邵永健,毛小勇,趙寶成,等.提升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3):89-94.
[4] 李賢,呂恒林,吳元周.全日制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6(2):
53-56.
[5] 嵇鳳云.關于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7):61-63.
[6] 勾紅葉,蒲黔輝,洪彧,等.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交叉創新能力培養及導師團隊建設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21(5):54-60.
[7] 彭曙蓉,蘇盛.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19):139-141.
[8] 賀山明,廖春發,梁勇,等.產學研協同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技術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J].高教學刊,
2020(36):47-50.
[9] 章倩倩.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綜述[J].就業與保障,2021(19):102-103.
[10] 朱裔榮.“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材料類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黑龍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2021(2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