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以我軍彈藥維修銷毀人才網絡培訓需求為背景,率先開展彈藥維修銷毀人才網絡培訓體系建設研究,介紹建設的必要性,總結建設思路,建設培訓體系框架,分析人才網絡培訓體系建設過程的影響因素,為網絡培訓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全軍彈藥保障網絡培訓工作的全面實施提供借鑒。
關鍵詞 "彈藥維修銷毀;網絡培訓體系;教材體系;網絡課程;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E251.3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12-0144-05
0 "引言
彈藥維修銷毀是為恢復彈藥質量狀態以及消除彈藥潛在危險性所進行的技術與管理活動。由于彈藥具有燃燒爆炸特性,加之維修與銷毀作業過程中彈藥中的火炸藥、火工品往往處于裸露狀態,易于受各種機械能、熱能、電能等環境因素的刺激,極易發生事故,因此,彈藥維修銷毀成為我軍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但由于全軍彈藥維修銷毀機構地理位置分散,集中培訓仍存在組織困難、程序煩瑣、培訓效果不夠理想等問題。
隨著軍事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軍事訓練水平的提高,全軍各維修銷毀機構間實現網絡互聯互通、網絡技術支援與教育培訓成為可能。陸軍工程大學作為彈藥維修銷毀業務培訓的專門機構,率先開展彈藥維修銷毀人才網絡培訓體系建設研究,構建網絡教學應用系統、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和網站,形成彈藥維修銷毀網絡教育訓練一體化平臺,實現業務培訓的網絡同步訓練。本文系統總結網絡培訓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主要經驗及思路,分析培訓體系建設過程的影響因素,為網絡培訓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全軍彈藥保障網絡培訓工作的全面建設提供借鑒。
1 "瞄準崗位任職需求,構建模塊化教材體系
根據專業崗位層次需求,兼顧培訓效率,科學構建彈藥維修銷毀知識體系,按照頂層法規、兼顧訓練功能、科學構建知識框架、形成培訓體系的思路構建教材體系,如圖1所示。根據訓練標準考評辦法要求,提出采取文字教材和多媒體教材兩種形式,按學習與考核兩種功能,區分業務基礎、業務主體和業務參考三種知識(技能)類別,最終確定教材體系,結合現代教育手段培訓專業崗位人才。其中頂層法規主要是相關大綱和法規標準,明確知識體系構建的最終目的;訓練過程按照功能劃分為學習和考核兩種類型,學習類訓練功能根據知識/技能類別可分為業務基礎、業務主體和業務參考三類;訓練目標的實現依托系列文字教材和配套多媒體教材,構成完整的教材體系。這種模塊化的知識體系可以根據不同崗位的訓練需求特點,合理構建針對性的學習大綱和培訓方案,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搭建專業教育平臺
2.1 "針對專業機構散遠特點,系統分析功能需求
彈藥維修銷毀機構分布在全國各地,集中組織培訓不易實施,為此,構建的教育訓練平臺應具有點對點、交互式網絡教學功能;基于彈藥維修銷毀機構多、培訓任務重的特點,構建的教育訓練平臺應具有廣播式功能,能滿足各專業機構同時培訓功能。同時,考慮到彈藥維修銷毀人才知識能力需求,構建以全軍彈藥維修與銷毀業務專家、技術人員和院校教員為教學團隊,以專業崗位學員為培訓對象,集硬件系統與軟件資源為一體的教育平臺,平臺的內容涵蓋火炸藥和彈藥基礎知識、彈藥維修與銷毀技術、設備、安全管理、安全技術、國外發展動態等知識模塊;根據教育訓練規律需求,該平臺具有專家網絡技術指導、網絡技術示范、網絡培訓、網絡考核、網絡適時教學、網絡學習與自測等功能。
2.2 "綜合運用信息手段,創新設計系統平臺
結合彈藥維修與銷毀遠程支援系統、虛擬仿真、視頻會議等信息手段,提出“平臺通用、業務專有、權限管理”構建思路,按照“一平臺、兩功能、三模塊”的框架構建彈藥維修與銷毀信息教育系統,如圖2所示。
2.3 "注重教育質量,改革教學模式
以滿足彈藥維修銷毀學員崗位任職需求為目的,依托信息教學系統,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對象、不同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2.3.1 "網絡適時教學
全軍維修與銷毀機構中受訓業務人員在相應的分會場登錄系統,授課教員在相應的分會場授課,授課時只需打開“數據模式”菜單下的“幻燈片”,將準備好的幻燈片文件上傳;也可進行媒體加載。在網絡教育功能模塊中,可以加載*.swf和*.jpg文件。文件上傳方式與幻燈片文件上傳一樣,可供各終端學員瀏覽。利用幻燈片和其他媒體資源進行網絡授課,受訓學員可以看到授課教員的適時授課視頻和對應的幻燈片,達到身臨其境的學習效果。由于各分會場之間的級別是由所賦予的用戶名和密碼決定的,各分會場均可作為教員授課的場所,其他分會場作為學員聽課的場所。為實現教員與學員更好地交流,可通過即時消息功能,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交流。
2.3.2 "網絡自主學習
主要通過在線課程進行自主學習,參加學習的學員登錄軍隊院校網絡教學應用系統,進入相關的在線課程通過閱讀網絡教材、電子教案和講授教材進行業務學習。為了提高學員學習的目的性和學習效率,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業務培訓,即開課之初交代課程學習過程中要完成的任務,學習的過程就是完成任務的過程。受訓學員可以在任務的驅動下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優化學習效果,提升學習后勝任崗位的任職能力。
2.3.3 "網絡虛擬實驗
授課教員利用網站提供的虛擬實驗科目,可以進行網絡彈藥炸毀作業培訓與彈藥銷毀機具使用和維修培訓。通過彈藥炸毀虛擬訓練,學員可以掌握彈藥炸毀場地的選擇、彈藥的裝坑方法、起爆炸藥的設置、電雷管測試、電點火機的使用等彈藥炸毀的關鍵技術環節;通過彈藥銷毀機具使用和維修虛擬培訓,學員可以掌握典型彈藥銷毀機具的技術參數、結構組成、工作原理、操作使用和故障排除等內容[1]。
2.3.4 "技術示范教學
由需要觀摩的彈藥維修、銷毀機構提出觀摩請求,訓練單位組織彈藥維修與銷毀機構進行網絡示范。示范一方利用音頻、視頻、圖片等媒體信息介紹業務工作細節,觀摩一方在網絡進行系統學習。
3 "強化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教學方法
在體系構建過程中,著眼彈藥維修與銷毀崗位特點,突出實踐教學,并堅持教育教學的協作性、自主性和發展性的基本理念,強調教學理論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進行教學實踐創新,積極推行“四個轉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2]。
3.1 "實現機械灌輸向深層互動轉變
改革理論部分教學,注重問題引領,采取課外自主學習、課內精要提示、網絡在線考試等方法,著力培養學員的問題意識、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拓展實踐教學形式,增加實踐環節比重,包括場地實踐和網絡虛擬實踐,根據學員特點,實行小班組訓,分組實施;從講授式轉向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注重以學員為本,開展教學深層互動,改變“一言堂”或者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加強案例教學、想定教學,加大現地作業、任務演練的力度,堅定不移將教學重心放在能力培養上[3]。
3.2 "實現個體學習向團隊學習轉變
依托系統網絡教學應用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成立學習小組。教員通過網上創設情境、布置任務,學員通過系統網站上的多媒體資源庫,根據任務要求進行網上虛擬操作,教員進行網絡指導,啟發學員思路,引導學員,發揮學員個人潛能。而后小組成員通過系統網絡環境,開展成員之間的交互學習和討論,增進成員間的協作與溝通,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對個人自主學習和小組交互學習階段學員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答疑,并就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輔導,以突出教員的導學功能,提高學習成效[4]。
3.3 "實現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向轉變
通過彈藥維修銷毀教育訓練平臺展開虛擬情境教學,增強學員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以系統的視頻會議、網絡課程和信息資源庫三大模塊為支撐,創設虛擬情境,利用彈藥維修銷毀虛擬實驗、三維動畫等資源,把相關的教學示范活動運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三維沉浸式的環境復制出來,結合網絡視頻系統為學員提供一個自主、交互和直觀的學習環境,實現虛擬環境中的討論交流,為教學的創新提供新的空間、平臺和可能性,豐富教學的實踐形式和多樣性。
3.4 "實現繼承式學習向自主創新學習轉變
深化想定教學模式,注重引導、激發和鼓勵學員,突出全要素、全流程的作業訓練,加強導、學、議、練有機結合,培養學員創新思維,敢于推陳出新。“導”指教員指導,教員通過系統網絡課程分析課程重點、難點,解答疑難問題,分析典型案例和習題,回答各種咨詢,疏導學習心理障礙等;“學”指學員自學,通過網絡培訓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學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瀏覽系統網站上的課程輔導材料和網絡課件,點播課程輔導視頻,進行個性化學習;“議”指議論互動,包括教員與學員互動和學員與學員互動,教員通過網絡課程留言板與學員進行議論互動,學員之間可通過網絡視頻系統實現即時交流;“練”指練習實踐,學員通過培訓平臺中虛擬仿真教學資源進行自我模擬實踐練習[5]。
4 "拓展教學隊伍,激發創新活力
4.1 "擴充團隊,優化結構,增強實力
部隊崗位培訓具有實踐應用性強、培訓層次雜、培訓周期短、培訓班次多等特點,單純依靠院校專業教研室教員很難保質保量地完成培訓任務,這與教員專業知識結構單一、崗位任職經驗缺乏、院校授課任務重、個人精力有限等因素有關。通過構建網絡培訓體系,借助網絡教育平臺,拓展教學團隊范圍,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教學團隊圍繞崗位任職需求,將全軍彈藥維修與銷毀領域專家、彈藥維修與銷毀機構和兵工企業一線的業務骨干等納入教學團隊,打破學科專業和各單位的界限,取其所長、為教所用,并使這種協同磨合固化為一種常態機制,利用網絡教育平臺,最終形成一體化的教學合力,達到部隊崗位培訓所需要的教學目標。
通過拓展教學團隊范圍,優化團隊結構,實現教學團隊技能互補、資源共享,不僅能夠改善院校專業教員理論扎實而任職經歷欠缺的狀況,突出崗位培訓的實踐應用性,提高培訓對象崗位任職能力培養的針對性,而且可以提高不同層次培訓教學的區分度,發揮教員個人優勢和集群優勢,增強各任職層次的綜合培訓效果。并且針對部隊崗位培訓周期短、班次多的情況,通過網絡教育平臺,可以快速形成培訓能力。
教學團隊范圍的拓展使得團隊中既有學術造詣深厚的專家教授,也有經驗豐富的崗位一線的業務骨干,通過專職與兼職相結合,部隊、工廠與院校相結合,大大增強教學團隊的綜合教學實力。
4.2 "培育名師,培養骨干,激發創新
借助網絡教育平臺,能夠將具有較深學術造詣、嚴謹治學精神、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教授推出院校、推向全軍,為培養全國模范教師、全軍優秀教師以及總裝名師創造有利條件,營造良好環境。
網絡培訓系統使團隊成員之間能夠順暢地相互交流溝通,有助于青年教員獲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識,拓寬思路、放大智能、取長補短,快速提高授課水平,為培養一批獨當一面、擔當重任的青年骨干教員提供機遇與挑戰。
同時,通過網絡教育平臺接收部隊受訓人員的反饋信息,可以及時了解部隊彈藥維修與銷毀崗位現狀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促使教員開展相關內容的研究,極大地激發教員的創新活力。
5 "注重綜合應用,增強培訓效果
堅持強軍目標教育,瞄準崗位任職需求,在現代教學理念指導下,依托網絡教育平臺,以教學團隊為龍頭,以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為雙翼,達到教學團隊、教學平臺、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有機融合,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幅度飛躍。
5.1 "注重信息技術與教學理念的有機結合
融合網絡技術教育、網絡課堂、虛擬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體系包含網絡視頻系統、網絡教材、三維動畫、案例視頻等大量信息資源,為突破傳統彈藥維修與銷毀教學模式的局限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完成了“四個實現”:實現教學內容新穎性和多層次性、實現個性化學習適應性、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實現教學質量的穩定性。
5.2 "注重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有效利用
在利用信息資源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結合教學方法創新進一步更新教學資源[6]。在綜合訓練教學平臺基礎上,運用平臺的網絡視頻、網絡授課和虛擬實踐等功能,創新開展虛擬情境、任務驅動、行動導向法等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實現學習交流互動多樣性,同時提升教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5.3 "注重團隊建設與教學目標的統一性
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進行教學團隊建設,團隊建設內容必須依據人才培養目標[7]。該項目深入分析彈藥維修與銷毀崗位特點和人才知識結構現狀,結合崗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科學確定教學團隊建設方向,合理拓展教學團隊范圍,打破學科專業和各單位的界限,建立團隊合作機制,形成一體化的教學合力,最終實現部隊崗位人才培養目標。
6 "參考文獻
[1] 趙宏,陳麗,王小凱,等.現代遠程教育政策發展脈絡及問題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21(8):12-20,76.
[2] 劉雅婧,王慶鈺,王英,等.基于虛擬現實的教育創新網絡遠程管理系統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21,
44(22):121-125.
[3] 吳禎.現代遠程教育中混合式學習實施策略: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J].中國新通信,2020,22(24):104-105.
[4] 郭文革,陳麗,陳庚.互聯網基因與新、舊網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4):173-184.
[5] 陳麗.“互聯網+教育”的創新本質與變革趨勢[J].遠程教育雜志,2016(4):3-8.
[6] 張俊,徐小雙,王鋒,等.“互聯網+”課程的學生參與行為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7(6):87-94.
[7]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2018-07-05)[2022-09-08].http://www.cn
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P0201
8030540987033913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