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在雙相情感障礙標準化管理中實施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診治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112例,根據摸球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加用預防性護理干預,比較組間依從性、躁狂抑郁情況、攻擊行為。結果:實驗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lt;0.05);實驗組干預后躁狂抑郁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實驗組減少攻擊行為效果優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在雙相情感障礙標準化管理中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可以提高依從性,緩解躁狂和抑郁,改善攻擊行為。
關鍵詞:雙相情感障礙,預防性護理干預,依從性,躁狂抑郁情況,攻擊行為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8.065
0引言
雙相情感障礙屬于常見精神障礙之一,其病因尚未明確,和生物因素、神經免疫、生物節律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應激事件、季節變化和睡眠不足等因素下誘發。患者會出現情緒高漲、意志增強、情緒低落等癥狀,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在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過程中,應重視管理和護理工作。
近年來,在臨床之中,以常規護理干預為主,構建了護理體系,促進了護理實效的提高,但未能對危險因素和事件加以預防,制約了整體護理實效的提高。預防性護理干預根據疾病、患者情況,能有效規避或消除危險因素,為患者和他人人身財產安全提供保障。本研究選取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診治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112例參與研究,旨在分析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診治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112例,根據摸球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6例。實驗組男30例,女26例;年齡18歲到76歲,平均年齡(42.15±5.08)歲,病程1年到19年,平均病程(10.32±2.04)年。
對照組男31例,女25例;年齡19歲到74歲,平均年齡(42.20±5.20)歲,病程1年到17年,平均病程(10.27±2.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雙相情感障礙診斷標準。(2)患者接受了藥物治療。(3)患者和其家屬知情同意。(4)患者具備完整且準確的臨床資料。
排除標準:(1)患者由于腦損傷造成的雙相情感障礙發生;(2)患者存在溝通障礙等異常情況,難以順利配合研究。(3)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用藥指導、生活干預以及康復護理等。
實驗組:基于對照組,加用預防性護理干預,其內容如下:(1)建立預防性護理小組。加強組員選拔工作,完善組內培訓,對現階段護理干預情況進行分析,明確其中問題,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與此同時,加強對患者情況的綜合分析,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設計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2)環境干預。為患者創設良好環境,幫助其保持放松狀態,根據季節、患者需求等將室內溫濕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加強對通風光照情況的控制,在患者休息時,可通過窗簾、床簾等進行光線遮擋,提高其舒適度。此外,還應避免病房出現尖銳等危險物品,妥善放置易碎物品等。(3)心理疏導。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在溝通過程中保持細心、耐心,增強責任心,引導患者積極對待診治和護理工作。定期實施專項心理干預,對患者精神狀態加以評估,給予支持、關懷和引導。鼓勵患者培養興趣愛好,定期組織豐富的文娛活動,如紙牌游戲、故事分享等,幫其構建積極正向心態。對患者情緒進行密切觀察,制定躁狂、抑郁嚴重情況下的針對性干預措施,提高干預實效。(4)健康教育。設計系統化教育方案,將雙相情感障礙相關知識向患者和其家屬講解,強調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告知患者調節自身情緒的方法,如冥想、聽音樂等。幫助患者正視疾病,適應角色轉變,調整心境,避免出現過激行為。
1.3觀察指標
(1)依從性: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積極配合護理干預,則符合完全依從的判斷標準;患者在醫護人員或家屬提醒下可正常用藥,能夠配合護理干預,記作部分依從;患者可遵循部分醫囑,或直接拒絕配合治療和護理,則為不依從。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56x100.00%。
(2)躁狂抑郁情況:躁狂通過貝克躁狂量表加以判斷,分值在0至52分之間,評分越高則說明躁狂越嚴重;抑郁的評估依據采用抑郁自評量表,分值在0至100分之間,評分越高則說明抑郁情緒越嚴重。
(3)攻擊行為:根據外顯攻擊行為量表加以判斷,各指標分值在0至5分之間,評分越高則說明攻擊性越強。
1.4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計量資料實施f檢驗,二者表達形式各自為[(n)%]、(x±s),判斷差異顯著的依據為Plt;0.05。
2結果
2.1兩組依從性對比
實驗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lt;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兩組躁狂抑郁情況對比
干預前,無明顯差異(Pgt;0.05);干預后,實驗組躁狂抑郁情況優于對照組(Plt;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兩組攻擊行為對比
干預前,差異不明顯(Pgt;0.05);干預后,實驗組減少攻擊行為效果優于對照組(Plt;0.05),詳細數據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在生活壓力增加、意外事件頻發等因素影響下,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該疾病存在病程長、易反復的特點。雙相情感障礙和諸多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包括生物因素、大腦結構異常、心理社會因素以及神經內分泌等。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會出現思維奔逸、情緒高漲等躁狂癥狀,還會存在思維遲緩、悲觀以及情緒低落等抑郁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對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而言,標準化管理較為常用,通過用藥指導、生活干預以及康復護理等措施,可以提高用藥合理性,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提高康復效率。對于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而言,存在出現攻擊行為風險,危及患者及他人的安全與健康,但常規護理缺少預防性、針對性等特點,難以有效規避不良事件,制約了整體護理實效的提高。
預見性護理干預具有事前預防的特點,涉及環境、心理和認知等多個層面,能夠完善護理細節,有效滿足患者需求,充分發揮出護理價值。護理小組能夠提前發現潛在危險因素,并通過個性化方案規避或消除危險因素。環境干預不僅可以提高患者身心舒適度,還能增強環境的安全性,避免意外情況發生。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和其家屬疾病認知水平,還能夠幫助患者正確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學會尊重和熱愛生命。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實驗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lt;0.05);實驗組治療后躁狂抑郁情況優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實驗組攻擊行為優于對照組(Plt;0.05),意味著預見性護理干預在提高依從性、改善躁狂抑郁、減少攻擊行為方面效果顯著。究其原因,該護理模式通過健康宣教能夠促進患者依從性的提高,改善遵醫行為,為后續治療和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該護理模式存在預防性、個性化等多種優勢,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和水平,促進護理效果的增強,提高病情控制效果。除此之外,預見性護理干預加強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能夠糾正不科學觀念,保持正向心態,同時通過尖銳物品管理、宣教生命價值等措施,提高安全管理實效,能夠改善患者攻擊行為。
綜上所述,在雙相情感障礙標準化管理中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可以提高依從性,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減少攻擊行為,值得廣泛應用。
作者簡介
王瑞,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精神科護理。
汪敏,通信作者,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精神科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