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并將其列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關鍵戰略。報告同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當前的背景下,職業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極具重要性,它不僅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如何加速職業教育的變革,以更有效地助力教育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成為了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一、職業院校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技術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前我國經濟已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對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這一趨勢為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但同時,也對傳統職業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凸顯了職業院校在探索發展路徑時所面臨的亟待攻克的現實困境。
(一)難以滿足高層次技能人才日益增長的要求
面對社會產業結構的深刻轉型和新技術應用領域的持續擴展,我國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現有職業教育體系所培養出的技能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明顯低于市場需求,這凸顯了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結構性短板,尤其是職業本科教育在初步發展階段,其專科層次培養模式的局限性顯得更為顯著。因此,打破傳統專科層次的培養模式,推動職業教育評價體系的全面優化與升級,已然成為深化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使命。
(二)缺乏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職業教育要提升教學質量,校企合作是一項亮點,也是職業教育的特性所在。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符合市場需求人才的關鍵,而當前職業院校所踐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部分都采取頂崗實習模式,即學生在校完成兩年的課程學習后,學校與學生通過自薦形式進入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實習。這種合作模式離產教融合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在具體實施上也缺乏規范性和體系化。
二、高質量發展下職業院校轉型指標體系建設
基于職業教育目前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根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構建職業院校轉型體系的核心在于深化校企合作與政校聯動,以強化政府、企業和學校三者融合的育人模式,并構建與創新鏈及產業鏈緊密契合的專業體系。
(一)建立地方特色人才培養體系
依據湖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市場需求特色,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優化職業院校的專業布局,設立并發展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同時對傳統專業進行革新與升級,使人才培養與新業態、新產業、新技術、新職業對接,并著力培養符合數字經濟時代需求的高層次技能人才。
(二)強化校企政協同育人的職業教育特色
職業教育尚未獲得社會足夠的認可與肯定,主要還是由于其類型屬性彰顯不到位。因此,發揮校企政聯合培養的特色十分關鍵。首先,要建立政府采購績效指標體系,以科學、合理的評估方式來保障職業院校整體軟硬件設施建設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人才培養需求。其次,構建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引入合適的企業進校聯合培養人才,推進產學研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搭建校內校外導師雙師制的特色學徒機制。
結語:綜上所述,職業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學校、政府和企業三方共同協作努力,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潛力,通過與時代的密切結合,深化產學合作,加大政府投入,切實做好政府采購績效指標體系改革建設,科學合理進行專業革新設置,方能促使職業教育更快更好的發展。
基金資助:2023 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善用復合治理:新時代湖南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項目編號:ZJGB2023846);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 年專項立項課題“新階段高校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長沙市屬高校為例”(項目編號:XJK23BCJ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