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作為我國古代民間的一種藝術形式,距今已有千年的發展歷史。最早發現的剪紙藝術作品可以追溯到北朝時期的團花剪紙,既表現出當時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展現出其應用于宗教與祭祀的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剪紙在現代的用途更加廣泛,無論是傳統節日還是日常生活,都能夠看到剪紙所展現出的主題性的作品,剪紙作品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剪紙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四種用途。其一作為美化家居的裝飾品,包括窗花、墻花以及門采等。其二用作節日習俗,包括各類節日慶典等。其三為裝飾性的工藝美術作品,如花扇、走馬燈。其四為民間生活中各類用途的剪紙,如應用于刺繡中、蠟染工藝中等。因此,剪紙藝術作為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具有較強的傳承與發展意義。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及民間藝術,也能夠豐富小學美術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及藝術創作力,繼而促進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探討了美術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傳承及創新,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以期能夠為美術剪紙藝術的傳承、發展以及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
美術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傳承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及探索欲,將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文化專業素養,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剪紙藝術層面的審美能力獲得有效提升。我國剪紙作品之中蘊含著豐富的色彩、構圖等藝術精品,且具有深遠的寓意,所要傳達的不僅僅是淺層的形狀美,也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情感。小學生對剪紙作品的賞析,能夠提升自身審美能力及美術素養,培養創作力,幫助其通過美術藝術來表達自身的情感。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美術課堂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可以通過剪紙藝術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及創作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學生為中心,為其提供多樣化的表現及實踐機會,促使學生可以通過美術手法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剪紙藝術融入進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了解剪紙藝術的發展歷程、風格樣式等,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提升審美素養與創新素養。并且,通過引導學生對大量剪紙藝術進行賞析,也能夠幫助藝術拓展視野,促使學生對民俗文化藝術形式等有更深的了解,不斷提升美術素養。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
小學階段美術教學的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創作理念進行解讀,深入挖掘作品的精神文化內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生在美術方面的藝術修養,并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及審美觀。我國傳統剪紙藝術蘊含豐富的文化底蘊與歷史文化價值,凝結了藝術精神與民族精神,具有精神與物質雙重作用,也滲透于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國勞動人民審美思想的完美體現。通過剪紙藝術,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不斷向其滲透剪紙藝術的精神內涵,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藝術潛力及其剪紙的興趣,幫助其形成對傳統文化的自信感及認同感,繼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美術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傳承及創新現狀
一、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融入相對較少
將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之中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學校對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的支持不夠,教學措施不夠完善,教學資源不夠豐富,尤其是涉及剪紙藝術的美術工具及書籍資料等,使得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師對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融入積極性不高,融合內容相對膚淺,也只是帶領學生學習剪紙作品等,未深入探討剪紙藝術的價值及意義。
二、美術教師專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
美術教師作為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對剪紙藝術及美術教學的融合契機及協調性進行分析,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剪紙藝術融入進美術課堂教學之中。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美術教師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思想動態掌握不足,忽視學生想要學習體驗的需求,也導致學生對剪紙藝術課堂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其次,部分教師對于剪紙藝術的了解不足,現有的知識也是經過學校的統一培訓了解一二,未深入學習美術剪紙藝術的發展歷程、歷史價值等,導致在授課過程中也掌握不準教學重點與教學目標,繼而影響美術剪紙藝術的教學效果。
三、美術剪紙教學的環境氛圍不足
剪紙藝術作為傳統文化,將其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就需要在科學的環境與氛圍中展開。但是在實際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未充分意識到剪紙藝術的教學意義,過多地重視對學生美術基礎理論或者剪紙理論知識的傳輸。加上部分家長對于美術教育的重視不足,使得學生學習美術剪紙藝術的積極性不高,進一步影響了美術剪紙藝術在美術課堂中的傳播,繼而導致美術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
四、美術剪紙藝術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現階段,部分小學雖然已經將美術剪紙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相融合。但是一方面,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融合作為校本課程的方式,對其重視度不高,在教學實踐中完全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缺乏創新性,也導致學生對剪紙藝術的學習興趣不高。另一方面,美術剪紙藝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數重視理論知識的傳輸,或者單純教授學生剪出常見的作品樣式,對其文化內涵的解讀不足,這也導致美術剪紙藝術教學在小學美術中的應用意義不大。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被動地學習剪紙知識,缺乏自主思考與想象力,對美術剪紙藝術的傳承興趣不高,更不利于創新發展意識的培育。
美術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傳承及創新策略
一、提升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融合意識
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之中,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對其形成重視,了解剪紙藝術的價值及教學意義。一方面,需要學校為剪紙藝術走進小學美術教學做好資源與教學規劃的支持,完善剪紙藝術與小學美術教學的課程安排,制定完善的課程實施方案。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剪紙藝術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也要認真對待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融合教學策略,將其作為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提升剪紙藝術的應用價值。除此之外,也應當向學生宣傳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及審美價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剪紙藝術對于提升自身審美水平與鑒賞水平的重要作用,從而重視小學美術課堂中剪紙藝術內容的學習。
二、重視教師剪紙藝術的修養提升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對剪紙藝術的了解程度直接影響到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要強化教師的綜合素養。首先,教師應當充分認識與了解民間剪紙藝術,通過多種渠道學習民間剪紙藝術,對剪紙藝術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教師應當掌握正確的剪紙基本技法,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進行講解與演示,科學地進行引導,以此展現出剪紙藝術的美。其次,教師應當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剪紙藝術的教學目標應當圍繞著周期性的實踐為主要方向,重點挖掘剪紙藝術的魅力。比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折紙、紙上畫,然后剪出形狀的方式完成作品。為了保障安全性,也可以通過撕紙藝術,剪刀輔助的形式來形成對稱的剪紙圖案。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自主創作的想法,也可以嘗試對學生進行剪紙細節的講述,并教授學生學會靈活地運用剪刀,繼而剪出藝術作品。最后,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剪紙藝術的培訓,邀請民間藝術家對教師進行輔導,幫助教師充分認識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及教學意義。或者采用網課等方式,組織教師賞析各地名家的作品,以此了解不同地域剪紙藝術的應用情況,為美術教師的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等。
三、營造良好的剪紙文化教學氛圍
想要提升剪紙文化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教學質量,學生的主動參與也是十分關鍵的。但是就實際而言,多數小學生在傳統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感及體驗性不足,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剪紙文化教學氛圍營造不足。因此,教師應當嘗試營造剪紙文化氛圍,以此來激活學生對剪紙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在剪紙教學之前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剪紙的教學視頻,學生的剪紙積極性被激活,可以創作出更多生動形象的剪紙作品。教師也可以將學生所創作的剪紙作品張貼在教室內或者美術展示區,以此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其剪紙風格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按照剪紙紋樣可以將剪紙劃分為裝飾類、俗信類、造型類以及設計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剪窗花的過程中體會不同地區的民俗風情。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將剪紙藝術融入教學的過程時應當充分利用課堂的開放性,營造良好的剪紙文化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剪紙興趣。除此之外,剪紙藝術融合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獲得家長與社會的支持,學校可以組織創辦民間藝術的主題日,組織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到剪紙游戲中,通過宣傳剪紙藝術,提升家長對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支持。社會層面,則可以帶領學生到非遺傳承人或者民間藝術博物館等參觀,在諸多名家名作的圍繞下,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藝術審美水平,繼而達成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教學目標。
四、利用民間剪紙來豐富美術教學內容
首先,要引入民間剪紙資源,促使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具豐富性。民間剪紙資源指的是民間剪紙藝術為主的資源形式,包括窗花作品、扇面剪紙等。科學運用民間剪紙資源有助于增強學生與剪紙課堂的親密度,不斷提升剪紙課堂的教學質量。如,邀請民間藝術家為學生進行授課,講解剪紙藝術的技巧,與學生合作創作剪紙作品等。教師也應當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參與到剪紙的實踐之中,感受剪紙技藝的感染力及影響力,充分展現剪紙藝術的魅力。剪紙藝術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民間剪紙資源的融入,可以圍繞課堂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模式的革新,也可以拓展課外實踐活動,促使課堂教學實踐效果更優。其次,要突出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積極地推動教學形式的創新發展。一方面是傳統課堂的實踐活動,另一方面也應當充分結合剪紙藝術的基本特點,創編歌謠的形式,促使小學美術教學方式更具創新性。也可以在日常節日時引導學生通過剪紙作品來裝扮教室、校園等,如在兒童節剪燈籠花、剪裝飾畫等,促使小學生對剪紙藝術的內容理解更加全面,可以通過剪紙藝術來欣賞傳統藝術的美,也可以結合節日來顯現出剪紙的內在美。
綜上所述,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傳承及創新,既能夠有效地提升小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又能夠學習傳統民族文化,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但是在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時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影響了教學的效率。本文基于現有的問題,從提升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融合意識、重視教師剪紙藝術的修養提升、營造良好的剪紙文化教學氛圍、利用民間剪紙來豐富美術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中的傳承及創新路徑,以期能夠為剪紙藝術的發展及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簡介:
李志倩,女,江蘇昆山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術。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城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