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競爭日益激烈且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航天制造企業需進一步加強數字化戰略規劃,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產品設計與研發、生產及管理的智能化,從而提高競爭力。基于此,本文針對航天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展開研究,旨在為航天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提供有益的參考。
目前,我國一些學者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主要涉及技術、組織、戰略三個層面。筆者在總結和歸納這些學者的相關文獻后給數字化轉型下了如下定義: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應用數字技術來制訂符合信息社會需求的戰略規劃,優化技術流程,從而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
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的資源能源、生態環境、要素成本等都在發生動態變化。在此背景下,制造企業要想實現提質增效,就必須借助數字技術來全面優化制造企業的生產方式、工作流程和商業模式,實現創新發展。數字技術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企業可以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搭建數字化平臺,優化業務流程、組織結構和價值鏈,實現運營效率、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從容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挑戰,牢牢把握發展機遇。
(一)航天制造企業面臨的挑戰
航天制造企業作為航天科技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
在科研生產方面,航天制造企業需要不斷追求技術創新,持續投入資金和人力資源來研發新的航天裝備,以滿足航天裝備更新換代的需要。然而,航天裝備的研發周期較長,在研發過程中,航天制造企業需要有效應對各類風險。另外,由于航天技術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和專業性,航天制造企業還需要應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挑戰。
在經營管理方面,航天項目涉及巨額資金,且整個項目的周期較長,這要求航天制造企業采用更高效的項目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手段,在確保整個項目按時交付的同時,有效控制成本。與此同時,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監管要求也增加了航天制造企業的管理壓力。另外,在合作、溝通、協作等環節中,航天制造企業還需要加強團隊建設,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能力。
(二)航天制造企業的內部發展需求
在科研生產方面,航天制造企業需要提升產品的設計效率和生產效率;將實驗方式由實物實驗轉變為數字化實驗;使科研生產模型數據的應用范圍從單一專業、單一領域、單一環節擴大到多個專業、多個領域和全流程;推動實施“總裝拉動戰”,讓生產交付更精準。在經營管理方面,航天制造企業需要連接內部價值鏈與外部價值鏈,構建新的經營管理模式,以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同時實施數字化管理,實現智能決策的目標。
數字化轉型作為時代命題,對航天制造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字化轉型能夠使航天制造企業的戰略規劃重心從傳統生產制造轉向智能化生產,提高航天制造企業的科研生產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航天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其中,在科研生產方面,通過數字化轉型,航天制造企業可以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從而縮短產品上市周期。在經營管理方面,通過數字化轉型,航天制造企業可以更好地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專利和商業機密;提升航天項目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與準確性;實現對資金、項目進度、供應鏈的實時監控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項目交付的準確性與及時性;實現全面質量管理與控制,提高產品質量;打造數字化協作及團隊管理平臺,提升團隊建設與管理的效率,從而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提高團隊的凝聚力。
(一)實現跨部門協作與資源整合
數字化轉型要求航天制造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實現高效的協作與資源整合。只有打破各部門之間的壁壘,實施統一的工作流程,才能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共享,提高決策的準確性與效率。
(二)加強人才培養與組織文化建設
人才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數字化轉型要求航天制造企業培養具備數字化技能和創新意識的人才隊伍,提升員工的數字化素養和技術能力,同時建立開放、包容的組織文化,提升員工對數字化轉型的認同感,激勵員工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
(三)提高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
數據是企業的重要資產。數字化轉型要求航天制造企業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提升數據管理能力,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時,數字化轉型還要求航天制造企業提高數據分析能力,準確處理和分析海量的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數據,為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四)具備項目管理與供應鏈管理能力
數字化轉型往往涉及項目及供應鏈管理,這要求航天制造企業具備較強的項目管理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具體來說,在項目管理能力方面,航天制造企業應具備較強的項目風險管理能力、項目進度控制能力、項目成本控制能力、質量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在供應鏈管理能力方面,航天制造企業應具備較強的供應商選擇能力、庫存管理能力、物流協調能力、合同管理能力、關系維護能力等。
(五)建立創新與改進機制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航天制造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創新和改進機制,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來不斷適應技術和市場的變化,從而保持競爭優勢。
(六)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保證信息安全
完善的網絡基礎設施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石。這要求航天制造企業擁有高速穩定的網絡基礎設施、安全的數據存儲與處理系統、有效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及完善的監測與更新機制。
(一)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方向
航天制造企業需要從企業文化建設、數據模型構建、業務模型構建、網絡建設等方面出發,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方向。
(1)企業文化建設。航天制造企業應鼓勵全體員工參與數字化轉型,同時鼓勵他們打破部門壁壘,加強協作,分享數字化轉型經驗,從而營造積極、合作的文化氛圍,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潛力,進而推動數字化轉型。
(2)數據模型構建。航天制造企業應應用仿真技術,以更高效和更經濟的方式構建數據模型,實現產品呈現方式由物理樣機向數據模型的轉變,在提高產品設計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產品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3)業務模型構建。業務模型主要包括項目管理、質量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模型以及各類評估模型。在構建業務模型時,航天制造企業應將這些模型與數據模型進行整合,形成網絡化和數字化的管理決策體系,使管理從依賴文檔轉向依賴模型數據,風險管控方式從事后應對轉變為事先管控,決策從依靠經驗判斷轉向依靠定性和定量分析。
(4)網絡建設。航天制造企業應根據數據模型構建、業務模型構建需求,建立網絡基礎架構,做好網絡設備采買、網絡拓撲結構設計、網絡協議建立、網絡安全策略及網絡容災與備份策略制定等工作。
(二)確定數字化轉型方針
(1)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針。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以創新、開放、合作和適應性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向員工傳遞追求卓越的價值觀,并通過領導層示范、員工培訓、激勵機制等手段,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
(2)數據管理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針。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體系,有效采集、存儲、處理和分析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確保數據的標準性;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和管理技術,智能化分析與管理海量數據,從而為管理層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支持。
(3)業務管理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針。航天制造企業應制定清晰的業務流程,厘清業務的關鍵節點和各節點之間的關系,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業務開展效率,并建立業務指標和評估體系,監控業務運行狀況,以便于及時調整和優化業務策略。
(4)網絡建設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針。航天制造企業應建設安全、穩定且高效的網絡基礎設施,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設備,構建局域網與廣域網,確保內外部信息傳輸的流暢性和安全性,同時加強網絡安全管理,防止數據泄露,保護知識產權。
(三)采用合適的數字化轉型方式
(1)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式。①領導層示范。航天制造企業領導層應大力支持數字化轉型,并以身作則,推動企業文化創新。②員工培訓。航天制造企業應開設數字化轉型相關培訓課程,以提升員工的數字化技能,增強員工的數字化意識,激發其參與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③激勵機制。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獎勵制度,獎勵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提出創新想法的員工。
(2)數據管理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式。①采集和整合數據。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數據采集系統,整合各部門數據系統中的數據,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②分析數據。航天制造企業應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如人工智能技術、機器學習技術等,實現對數據的智能分析與挖掘。③保證數據安全。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數據管理機制,明確數據的查詢權限和使用規范,防止數據被篡改。
(3)業務管理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式。①優化業務流程。航天制造企業應分析和優化業務流程,采用數字化工具和技術來提高業務流程的效率。②制定業務指標。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關鍵業務指標。③持續改進。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反饋機制,及時收集用戶和員工的建議,以改進業務管理方式。
(4)網絡建設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方式。①做好網絡規劃。航天制造企業應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發展規劃,制訂科學的網絡規劃。②做好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航天制造企業應選擇合適的網絡設備和技術,完善網絡基礎設施。③做好網絡安全防護。航天制造企業應部署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等安全設備,以防范網絡攻擊,防止泄密。④做好網絡設備和流量的管理與監控。航天制造企業應建立網絡管理平臺,實時監控與管理網絡設備和流量,從而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為實現數字化轉型,航天制造企業應積極應用新技術,加強人才培養,推進組織變革,同時加強與外部合作伙伴的溝通與協作,以提高企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自身的長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未來,通過數字化轉型,航天制造企業的生產流程將更加科學化、智能化,業務運營模式將更加靈活、敏捷。
(作者單位: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