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筆、一把刀、一張牛皮、幾許顏料……刀起刀落間,皮影造型躍然而出。近日,《科學導報》記者在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山西傳統工藝(手藝)大師創新工作室領辦人、呂梁市孝義皮影傳承人胡發偉的皮影工作室看到,一件件色澤鮮艷、構圖簡潔、雕工細膩、造型別致的皮影藝術作品顯得格外亮眼,燈光照在上面透出立體感,獨具審美價值。
孝義皮影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是集光影、雕刻、說唱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他的雕刻制作繁而不亂、簡而不疏、刀法犀利、色彩簡潔,線條遒勁有力,既于古樸粗獷中顯現出古老藝術的率真氣質,又體現了黃土高原濃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闭f的就是皮影戲藝人憑一張白布、兩根竹竿,便讓一張牛皮演繹千軍萬馬和世間百態的精彩故事。而華麗的皮影,都是皮影藝人一點點刀雕彩繪而成。
胡發偉是山西“皮影之鄉”孝義皮影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他16歲時因一場意外造成左大腿高位截肢,成了終生殘疾人,本就家境貧寒的他為了生存,先后學習了釘鞋、刻章等。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給皮影劇團修復損壞的“影人”和道具時,接觸到很多漂亮的傳統皮影作品,便對這門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喜歡上了這門手藝。后經人介紹拜皮影老藝人陳義文、梁全民和李世偉為師,開始學習皮影雕刻技藝。由于他從小酷愛美術、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因此進步很快,經他手雕刻出的皮影,人物鮮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雕刻’是皮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選皮、制皮、繪圖、雕刻、染色、封色等10多道工序,刻三四千刀才能變成色彩斑斕的‘影人’上戲?!焙l偉在傳承皮影雕刻這項傳統技藝的過程中,帶領一幫人深鉆細研,在繼承學習本地皮影老藝人的技藝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融入自己的技能和思想感悟,大膽嘗試創新,融入時代元素,不斷從工筆繪畫、刺繡、剪紙紋樣等藝術作品中吸收養分創新雕刻工藝,創作了多部作品,賦予了皮影雕刻技藝更多的表現內涵。
比如,用皮影藝術給美女換上更漂亮的頭飾、畫上櫻桃小口,使人物形象更加寫實地表現出女性直觀魅力,賦予她更強的靈魂。2023年,胡發偉在山東第四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上,現場雕刻了一件柳葉蛾眉、發髻高綰的古典仕女作品。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從臉部到發髻之間拇指大小的面積上,他竟雕出了36根頭發絲,每根直徑不到0.18毫米,雕刻過程堪比外科手術,觀展人員圍觀點贊,連連豎起大拇指?!邦^發絲太細,不能描樣,只能憑經驗跟著感覺走,轉刀轉不好頭發絲就斷了,皮影就毀了。要掌握皮影雕刻這門手藝的絕活,必要人刀合一、物我兩忘,沒有很強的設計繪畫能力和雕刻功底很難做到?!焙l偉說,點睛之處使用轉刀得有功力。
此外,他還創造性地在皮影底圖、元素方面,深鉆細研,以便于雕刻時更加得心應手,作品更加活靈活現、增強了表現力?!耙胱屍び叭宋镨蜩蛉缟?、活靈活現,每個環節都要做到極致,表情、發絲、衣服的花樣,每一刀每一筆都不能錯。”胡發偉說。
經過多年實踐,胡發偉在皮影刻刀研磨方面也不斷革新,針對不同的刀法刻繪需求,他創造性地將皮影刻刀研磨成37把各種規格的獨特工具,使雕刻更加得心應手,創作的作品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雕刻皮影講究的是轉皮走刀,刻刀把把不同,每一個線條都會傳遞出獨有的韻律與節奏。其次,根據牛身上不同部位的牛皮特性選材,讓皮影作品更加具有表現力。”胡發偉說,除了注重工具和選材,在皮影底圖元素方面他也做了深入發掘,從古代元素到現代人們的生活場景,極大地豐富了皮影的表現內涵。為適應時代發展和顧客的需求,他開發出17款形態各異的框架和包裝。與此同時,他在染色方面也大膽創新,將原來的骨膠改成牛皮膠,使染出來的皮影艷麗而火爆,讓粗獷質樸的孝義皮影展示出精細靈秀的一面。
胡發偉癡迷皮影雕刻20多年,從雕刻新手到市級、省級、國家級非遺文化代表性傳承人,一路鉆研一路收獲,目前已設計創作各類皮影作品1萬余件。其中,《關公圖》《四美女圖》《狀元圖》《五虎上將圖》等精品力作在省、市以及全國舉辦的各項活動中多次獲獎,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備受國際友人喜愛。他的工作室被山西省總工會、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命名為“傳統工藝(手藝)大師創新工作室”和“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稱號,他被太原理工大學聘為創新創業教育導師。
為了將這門精湛的技藝傳承下去,他先后培養了10余名徒弟,都活躍在皮影演出和雕刻行業。他多次在政府的支持下,帶領弟子們深入鄉鎮社區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培訓學員1000余人,并到校園里與孩子們分享皮影文化。他說:“多讓孩子們接觸皮影,將來就會有人傳承這門藝術,這也是我作為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責任。”
胡發偉表示,皮影雕刻給了他無限的想象空間和自由,他將沿襲著千年皮影的傳統雕刻手法,在傳承這一古老的技藝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進步,讓這門來自黃土地的古老藝術再綻光彩。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