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有一條街,兩旁全是土房子。”
“那陣兒不行,下雨天路上滿是泥土,出行都不方便。”
……
一提起過去,長治市沁源縣交口鄉長征村的村民們都覺得不堪回首。
“以前的長征村是典型的貧困村,村民們只能靠種植傳統農作物來維持溫飽,一年忙到頭,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當時在村子里開了個水泥預制件廠,雖然能夠帶動一部分人就業,但對于近500人的長征村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提起10多年前的光景,長治市人大代表,沁源縣“鄉村振興先鋒”,長征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慧斌仍然歷歷在目。
a5Oy28tnShlRzBycHJoaXw==2012年,張慧斌當選為長征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剛剛上任,他就帶著支村“兩委”進行實地考察,經統計發現村子里有5000多畝荒地,之后請專家、搞調研、看市場,經過反反復復的研究,長征村將致富的良方開到了發展中藥材產業上。
“為了掌握種植技術,我購買了許多與藥材栽培管理相關的書籍,并多次到河北、運城等地拜師學藝,還自費參加各省市藥材種植交流培訓班,進行系統學習。”高職畢業的張慧斌,不僅獲得了“農民農藝師”技術職稱,還琢磨出了一套不浪費土地的立體種植技術,即連翹地套種黃芩、柴胡等中藥材,經試種后全縣推廣。張慧斌每年還會開展藥材種植技術培訓,針對中藥材的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為村民們作詳細的解答,切實解決了種植戶田間管理的技術難題。
就這樣,長征村的土地上種植了連翹、黃芩、苦參等中藥材,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張慧斌并不滿足于現狀,愛折騰的他又有了新想法——長征村有著豐富的中草藥資源,但區域內的知名度、開發程度都比較低,需要進一步對中草藥進行深加工。于是,張慧斌四處學習取經,依托成熟的技術引進中草藥深加工產業、藥妝生產線和藥草茶生產線,聘請專家打造純植物護膚品及特色食物飲品,形成了完整的康養產業鏈。
為進一步推動長征村的發展,張慧斌還著力打造了“蒲公英小鎮”項目。“‘蒲公英小鎮’是我們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和中藥材產業,打造的以中藥材制作、農耕文化體驗、藥膳養生為主的體驗式鄉村旅游項目。”張慧斌表示,2022年長征村聘請了老中醫在蒲公英小鎮坐診,為村民的健康保駕護航,2024年他們又請了本土網絡達人,在蒲公英小鎮直播。
腰包鼓起來了,生活富裕了,環境的優美同樣重要。“昔日,長征村的泥坯瓦房斑駁破舊,腳下的土路塵土飛揚,牛欄旱廁臭不可聞……”張慧斌如是說。為改善這一狀況,長征村從環境治理入手,全面開展村莊整治行動,實施以改路、改水、改廁、改房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完成路面硬化1.9公里、河道治理600余米、村莊綠化2600余平方米、鋪設自來水管網2800米,修建文化廣場、打造小游園、手繪中藥材文化墻等。現在的長征村基本實現了院落干凈整潔、街道平整順暢、墻壁白化美化,村風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
“這些年,我們村是一年一個樣,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多虧了張書記啊!”“我們的環境好了、錢包鼓了,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地學到了很多中醫藥知識和養生方法,生活更安心了。”村民們紛紛表示。
產業“興起來”、百姓“富起來”、日子“火起來”……“下一步,我們將結合長征村實際,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的林地資源,將中藥材的種植、初加工、深加工、餐飲以及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走出一條既保護生態環境,又能讓老百姓增收致富達小康的路子,讓康養產業成為長征村主要經濟增長點,助力鄉村振興。”張慧斌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