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變身”微型計算機
細菌作為多種疾病的病原體,讓人望而生畏。但它們并非一無是處,其中的一些不僅能幫助人類制作泡菜、酸奶等美食,還能參與廢水處理,甚至還會計算,你敢相信嗎?
科學家對屬于大腸桿菌的一種細菌進行了基因改造。改造后的細菌神經元以各種排列方式組合,完成了12項任務,如識別0~9之間的數字是否為質數、A~L之間的字母是否為元音,甚至能計算出一個披薩可均分成幾片。
每個細菌神經元的長度只有2~5微米,由它們組成的生物計算機尺寸比傳統計算機小很多。另外,由于它們能自我復制,因此可大規模生產生物計算機,且成本低廉。
AI“偵探”是個“工作狂 ”
一名警察需要81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被AI“偵探”迅速完成了。它是如何實現的呢?
這名AI“偵探”名叫Soze,它能將現有的分析工具進行整合,對數據進行快速、深入、全面分析。這使得它能夠比人類或其他工具更快、更準確地發現潛在證據或有效信息。在短短30個小時內,Soze“審查”了27起復雜案件的證據材料,完成了一名警察需要81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銀杏竟然是瀕危植物
銀杏隨處可見,可它竟然是一種瀕危植物。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瀕危狀態主要關注的是植物在野外環境的生存狀況,不包括街道、小區里人工栽培的植物。因此,當我們談論瀕危植物銀杏時,指的是“野生銀杏”。
在評估植物的珍稀程度時,不僅要考慮數量,更要關注其野生種群的分布情況和基因的多樣性。由于大多數銀杏野生種群不在自然保護區內,加上生態環境破壞、人類移栽等,都會對銀杏造成嚴重威脅。在許多野生銀杏大樹周邊,已經多年不見天然更新的幼樹。此外,作為城市行道樹的銀杏多為“近親繁殖”,無法增加銀杏的基因多樣性。
因此,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的有絕種風險的物種里,銀杏的受威脅等級比大熊貓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