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果業是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新疆發展林果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比如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果品糖分的積累,使新疆產出的水果品質優良,口感鮮美。例如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哈密瓜、阿克蘇的蘋果等,在國內外市場上都享有較高聲譽。第一師阿拉爾市歷來高度重視林果業發展,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優勢,精心謀劃和強力推進,將林果業打造成促進產業興旺、職工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從發展林果業基地、加強管理、龍頭企業帶動、科技服務支撐、品牌和專業人才培育、投保、綠色發展等方面著手,為第一師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探索新路徑,提升林果業綜合價值,推動林果業綠色發展。
關鍵詞:林果業;管理;品牌;科技服務;龍頭企業;人才;投保;綠色發展
一、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的優勢及現狀
1.發展優勢
第一師阿拉爾市地處新疆南部地理中心,位于阿克蘇地區境內,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河上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總面積6923.4平方千米,下轄16個團鎮、鄉,2024年總人口48萬人。太陽輻射年均133.7~146.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556.3~2991.8小時,日照率為58.69%。年均氣溫10.7℃,≥10℃積溫4113℃,無霜期220天,晝夜溫差大,適合紅棗、香梨、蘋果等水果的生產,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第一師阿拉爾市產出的水果品質優良,口感鮮美,在國內外市場上都享有較高聲譽。比如阿拉爾市產的“大漠、天山良品、塔里木河”品牌紅棗,因甜度高、肉質緊實、果形飽滿、色澤紅艷和可食率高等的獨特品質,多次獲得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追捧,供不應求。
2.發展現狀
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現狀良好,呈八個顯著特點:一是種植面積大、產量高。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態勢良好,種植面積達到104萬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26.73%,可年產果品200萬噸,總產值422.3499億元。二是種類豐富。紅棗47.08萬畝、蘋果14.47萬畝、梨13.07萬畝、杏7.76萬畝、核桃13.61萬畝、葡萄0.7萬畝、桃0.61萬畝、其他5.29萬畝。在做好香梨、蘋果、杏等主打品種的同時,近年來還引進了西梅、杏李、櫻桃、百香果等一批特色林果。三是設施農業發展迅速。通過發展設施農業,讓各類南方水果在沙漠邊緣實現“南果北種”且四季出產。例如十四團金楊鎮的藍莓種植基地,今年預計可產藍莓15噸左右,明年可達45噸;十團昌安鎮的櫻桃也進入豐產期,畝產可達400公斤。四是林果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引導各團鎮依據自身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稟賦,圍繞“一團一品”進行專業化區分,從以往的同質化競爭轉變為針對性生產、銷售,重點發展高產出高效益的鮮食林果產業,逐步構建形成包含56個子品牌的“塔里木河”地域產品鏈條。例如四團重點發展吊干杏。五是技術與管理提升較快。近年來,阿拉爾市不斷引進優質新品種,強化嫁接、矮砧密植、格架栽培、水肥一體、機械作業、植保等管理措施,優化管理和推廣新技術。例如在建設千畝吊干杏高標準示范園時,種植戶直接種植嫁接后的果樹苗,省去剪枝和嫁接的麻煩,掛果時間提前。六是形成完整產業鏈。阿拉爾市從果樹品種育苗、種植、加工到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部分企業積極探索經營管理模式,推動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帶動群眾穩定就業,實現企業增效、職工增收。例如聚天紅果業公司種植高效林果面積3600余畝、苗圃1000余畝,通過發展高效林果業,推進第一師林果業高質量發展。七是冷鏈物流體系完善。為應對逐年增加的果品產量,阿拉爾市大力建設冷鏈基地、倉儲庫房,著力構建師、團、連三級冷鏈物流體系。截至2023年,共有冷庫企業73家,建成冷庫698座,庫容達26.6萬噸,年儲存量30.5萬噸。通過整合冷鏈物流資源,優化運行體系,降低了種植戶儲運成本,實現農產品錯峰銷售、保價溢價。八是經濟效益顯著。阿拉爾市實現果農人均收入近5萬元。特色林果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部分連隊的特色林果產業實現了“提質增效”,如十一團五連的1948畝西梅種植面積,每年可帶來不低于1000噸的產量,產值超過2000萬元,在采收期可帶動就業人數達到2000余人次。經過長期發展,阿拉爾市的林果產業集群逐漸形成,在農業產業集群中的地位愈發重要。
3.政策支持
阿拉爾市為了做大做強林果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一是林果業保險補貼。將核桃、棗、梨、蘋果、葡萄、杏等林果業保險納入中央財政和兵團財政補貼范圍,其中財政補貼中央占65%、兵團本級占15%,職工、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行承擔20%。這一政策的出臺,降低了職工、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經濟負擔,大大提高了果農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和發展林果業的信心。二是資金補貼與獎勵。如六團積極為職工申報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及兵團南疆林果業發展獎補資金,充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對調整種植業結構和林果業提質增效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三是稅收支持。阿拉爾稅務局針對果業協會中的個體工商戶、農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會員單位進行定制化培訓,將涉農優惠政策、稅收相關法律、財稅制度等方面的知識以果業協會為平臺落實開展。利用農閑時間深入田間地頭為果品合作社及果農面對面輔導,手把手教學演示發票申領、社保繳費等自助辦稅繳費服務,讓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針對部分企業資金周轉不暢等情況,開展“銀稅互動”宣講,幫助企業了解“以信換貸”機制,享受相關利好政策。三是引導產業升級。引導職工群眾轉變林果業發展方式,加強紅棗等林果標準化生產、品質化保障、品牌化運作,大力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推廣綠色、先進的種植模式和技術,做強林果業;積極引導職工發展設施林果業,推動“一棗獨大”向“百果齊放”轉變、“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轉變。四是上級部門財政補貼。兵團農業農村局、財政局聯合印發《兵團南疆林果業和設施農業發展獎補政策(2022—2025年)》文件,林果業方面對新定植果園經驗收符合獎補條件的每畝獎補2000元,設施農業方面對日光溫室大棚每畝獎補4萬元;鋼架塑料大棚每畝獎補1萬元。
二、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已取得的成效
1.林果業優勢明顯,地方特色凝聚形成
目前,阿拉爾市初步形成了3團紙皮核桃,4團吊干杏,5團、6團冰糖心蘋果,9團香梨、恐龍蛋(杏李),11團冬棗、蟠棗等“特中特”“好中優”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品。4團、9團各種植了1000畝櫻桃,長勢良好,預計2025年開始掛果,2026年形成產值。
2.林果加工業初具規模,產業鏈不斷延伸
在做大、做優林果種植的基礎上,推動果品加工補鏈、冷鏈配送延鏈、倉儲物流升鏈、人才服務建鏈,同時涌現出云燕農莊、映江紅等一批集觀光休閑、旅游度假、采摘體驗等于一體的綜合生態觀光園,在帶動林果業“強”起來,鄉村旅游“火”起來的同時,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3.產業體系構建趨于完善,特色產業發展迅速
林果產品冷鏈配送、電子商務、鄉村旅游、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發展迅速,目前阿拉爾市冷鮮庫、氣調庫庫容面積達51.5萬立方米,建成的南疆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在西安、鄭州設立了云倉,為林果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的困難與問題
1.思想觀念不夠開放,特色林果投入大周期長
從特色林果業發展來看,前期投入大、周期長是普遍存在的特點。從投入方面來看,前期需要購置或改進優質的種苗或果苗,需要較大的資金支出。同時,還需要租賃或購置適宜的土地,并進行土壤改良、基礎設施建設,如灌溉系統、防護設施等。此外,在種植和養護過程中,肥料、農藥、人工成本等也是不可忽視的投入。從生長周期方面來看,不同特色林果產品有著不同的成熟周期,比如早、中、晚期,提前生產的果品產量剩余較多,特色新產品供給不足,使林果種植規模與結構產生了矛盾沖突。林果業的樹木從種植到進入盛果期往往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在這期間,不僅沒有顯著的經濟收益,還需要持續的投入和精心的管理。綜上所述,林果產業初期投入大、見效慢,但從長遠來看,一旦林果業進入穩定的產出階段,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能相當可觀。部分團鎮、連隊職工在加快推進林果業發展上思路還不夠開闊長遠,仍傾向于種植棉花,對改變種植業結構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這嚴重制約阿拉爾市林果業高質量發展。
2.標準化生產意識不強,管理粗放
除高標準果園和個別專業合作社外,絕大部分職工標準化生產意識不強,導致果品質量參差不齊,難以在市場上形成穩定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標準化生產意識弱,不能遵循統一、科學的生產流程和質量標準,例如在種植過程中,經常出現因施肥、澆水、修剪等操作不規范,影響果樹的生長和果實的品質。對果園的日常管理不夠精細和科學,例如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不徹底,導致果樹受損;對果園土壤的監測和改良不夠重視,導致土壤肥力下降;采摘和儲存環節管理不善,造成果實損傷和變質等。集中體現為技術不足、理念不新,重產量不重質量,產業化經營水平低,導致增產不增收。
3.龍頭企業帶動不足,經營主體帶動能力偏弱
近年來,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較快,但經營方式依然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銷售方式大多為初級市場銷售,生產與銷售存在脫節現象,組織化程度不高,在產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的作用未充分發揮,無法有效地將分散的小規模生產者組織起來。在技術創新和推廣上,龍頭企業未能充分引領行業發展,導致林果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緩慢。在市場開拓方面,龍頭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有限,難以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品牌,無法有效拓展國內外市場,產業發展空間受限。當前產品初級化問題突出,精深加工體系未建立,影響林果業的長遠優質發展。
4.高科技專業人才缺乏,技術保障能力不足
品種選育、果園管理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技術支撐。目前,阿拉爾市特色林果種植面積已達104萬畝,但技術人員力量達不到林果產業發展需求,特別是櫻桃、油蟠桃等新品種,技術力量缺乏,不能滿足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的需求。另外,基層職工大多數以初中文憑為主,技術更新迭代、品種更新不及時,抵御自然災害、病蟲害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差。
5.品牌培育滯后,市場開發程度較低
隨著時代發展,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林果業品牌建設意識較弱,品牌形象嚴重受損,品牌附加值較低。地方品牌較多,知名品牌占比低,區域品牌優勢較分散,大多數品牌存在缺乏特色等問題,阿拉爾市林果業發展勢頭較猛,但品牌培育、市場開發等力度不大,品牌較雜亂,尚未形成品牌優勢,林果產業鏈條較短,以鮮果、干果等初級產品為主,市場競爭力不強,沒有形成顯著的經濟優勢。
四、推動阿拉爾市林果業提質增效的對策建議
1.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發展林果業基地
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高標準林果示范園基地建設。加大新品種研發力度,選育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優質林果品種。依托塔里木機場、南疆農副產集散中心,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冷鏈物流,在西安、鄭州、成都等地建立前置倉,大力推動鮮果應季銷售、果品精深加工全產業鏈,促進阿拉爾市特色林果基地健康快速發展。
2.加強林果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提升基層連隊職工標準化生產意識,選樹典型引路,加強果園標準化管理,建立完善分級分類標準,推動林果產品從普通商品向高端禮品跨越,提升產品附加值。
3.加強技術附加,提升競爭實力
加強與疆內外涉農高校合作、加強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開發適合阿拉爾的高附加值新品種、新產品,提升特色林果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構建職工與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利益聯結體,發展訂單農業、直播帶貨等致富創收模式。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流通效率。大力推進阿拉爾市倉儲保鮮項目建設,發揮南疆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龍頭帶動作用,增強全域鮮果保鮮能力,延長鮮果銷售周期。
4.培育專業人才,提高服務水平
及時聘請國內外農經專家,進行高質量技術指導和培訓。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工作機制,壯大專業人才隊伍。加大現有技術人員業務培訓,提供產前、產中、產后跟蹤服務。探索制定科學施肥方案,提供充足而均衡的營養。加大修剪指導,保持樹冠的良好結構,促進通風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減少病蟲害發生。加大花果管理服務,合理疏花疏果,提高果實品質和商品率,以及其他相關服務人才儲備。
5.重視品牌培育,擦亮金字招牌
繼續做大“大漠、天山良品、塔里木河”等紅棗品牌,通過政府吹哨、合作社牽頭、龍頭企業引領、產業協會協調聯動,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強化林果業地域品牌意識,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提升地域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設計具有吸引力和辨識度的品牌標識和包裝,突出阿拉爾市特色林果的特點和優勢。制定統一的品牌宣傳策略,通過抖音、快手、網絡等多種新媒體,廣泛傳播品牌形象和價值。推動特色林果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豐富產業內涵。舉辦林果文化節、采摘節等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6.完善投保理賠,助力健康發展
因地制宜的開發適合阿拉爾特色林果保險產品,進一步細化保險內容和標準,提高種植戶的投保意識,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簡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為林果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7.推動融合發展,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集合發展的林果循環生產鏈,構建現代化林果業經營體系。把保護資源和環境作為林果基地建設的一條基本方針,積極推行標準化、無害化生產,使產業生產經營與生態環境治理、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推動綠色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莉,朱盈.新疆特色林果業產業興旺水平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9):189-197.
[2]李亞利.全方位發力" 擦亮新疆林果“金字招牌”——新疆林果產業品牌化建設路徑探討[J].新疆林業,2020(4): 32-33.
[3]高一薄,馬利剛,王宏衛,等.新疆烏什縣林果業空間格局及其驅動力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9): 283-292.
[4]趙一臣,董一華,李宗倫,等.新疆特色林果業高質量發展策略——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為例[J].林草政策研究,2023(3):66-70.
[5]劉希海,魏雪.南疆干旱區特色林果業的生態功能價值評估及對策研究[J].石河子科技,2023(6):1-3.
[6]張海斐.新疆林果產業路子越走越寬[J].國土綠化, 2018(8):46-47.
[7]肖莉娟,李嫣然,王永明,等.災害性天氣對阿拉爾市林果業影響及防治措施[J].新疆農業科技,2024(3):41-43.
[8]馬春梅,韓雅敏.昌吉州特色林果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新疆林業,2023(6):25-27.
[9]彭睿.新疆經濟林果業高質量發展驅動力及實現路徑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20.
作者簡介:楊中仁(1989.10— ),男,漢族,陜西洋縣人,研究生,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