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許多企業傾向于業財融合一體化發展,但目前,企業在財務管理具體應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以海爾智家為研究對象,以數字化轉型為背景,首先對數字化轉型和業財融合進行概念介紹,闡述了信息系統和流程再造理論;其次對海爾智家進行簡單概述;最后從實施背景、內容、效果三個方面來分析海爾智家的業財融合,針對實施情況分析其出現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業財融合;海爾智家
一、引言
數字經濟是在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的新經濟形態,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許多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選擇了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但是,隨著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的提高,協調不同的活動可能導致決策拖延,而且資金管理也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2006年以前,海爾在全球有許多家子公司,由于每個子公司的會計體系和準則是不同的,導致各子公司的會計核算也不同,分散的地域和獨立的準則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集團總部很難獲取真實可靠的數據和信息,導致信息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務工作的效率,經營風險增加。2006年正式引入財務共享理念,將財務共享中心連接起來,將統一的會計報告精確輸出,從而為企業的業務與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二、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1.概念界定
(1) 數字化轉型
1995年,Negroponte率先提出了“數字化轉型”這個概念,他認為數字化轉型不是簡單地將信息轉變為數據,然后再通過數學模型轉換成二進制代碼輸入計算機,而是要把數字化滲透到企業的生產資料、商業活動、生產關系等企業活動中去。倪克金、劉修巖(2021)認為數字化轉型能夠促進企業成長,并且數字化轉型對頭部企業成長的促進作用更大,相對于服務業,制造業的效果更明顯。吳浩強、胡蘇敏(2023)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都能促進企業高水平發展,而且數字化轉型會對技術創新產生強化效應,從而促進高質量發展。
(2) 業財融合
王斌(2018)認為業財融合的本質是“業務經營牽引財務發展,財務發展支撐業務經營”,是一個業務融入財務、財務融入業務的雙向過程。王亞星、李心合(2020)認為有關的業財融合的定義和討論,大都是以“大會計觀”和“大財務觀”為基礎的,把性質不同的財務和會計混合成一個概念,導致概念模糊乃至混亂。業務、財務和會計三個概念彼此關聯,但又不相容,業務與財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而不管是財務還是業務,均需要會計的數據計算支持,于是業務、財務與會計便呈現“金三角”關系。而業財融合指的是業務與財務的融合,業務和財務中的投融資活動都是實體性的經營活動,因此其性質與業計或財計融合不同。
2.理論基礎
(1) 信息系統理論
信息系統是對數據進行收集、存儲,經過信息系統構建的運作平臺進行數據處理,幫助企業的各部門之間或者企業與企業之間實現信息互通。目前信息系統理論已經足以完善,這也為企業建立財務共享平臺提供了理論基礎,企業可以通過財務共享平臺集合各部門信息,為經營決策提供基礎,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海爾智家基于信息系統理論,利用信息平臺提供的技術支持,實施業財融合,能夠更好地處理、整合企業的會計信息,利用整理好的會計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基礎,通過分析企業經營數據,財務部門能夠利用指標的變化,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建議。
(2) 流程再造理論
1990年,邁克爾·哈默第一次提出“流程再造”概念,1993 年《改革公司——企業革命的宣言書》較為全面地闡述了流程再造的原理,將業務流程再造定義為:為提高企業的成本、質量、速度等方面,將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變革。隨著理論研究的層次不斷加深,學者們也在對流程再造理論進行更新,通過科學技術,依據企業現狀,對傳統的業務進行重塑,從而促進企業整體流程的更新。
隨著數字化的轉型,海爾智家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企業流程再造,簡化流程,保留關鍵環節。本文基于流程再造理論,分析海爾智家如何幫助企業實現增效,提高營業收入。
三、海爾智家概況
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是海爾集團的子公司,總公司位于中國青島,199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業務為空調、洗衣機、廚電和海外業務。2019年由青島海爾正式更名為海爾智家,變更后其經營范圍增加了數字科技、軟件科技、智能科技等相關業務。在2023年市場大環境依舊復雜的情況下,海爾智家繼續聚焦主業發展,繼海爾埃及生態園、巴基斯坦廚電工廠投入使用之后,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也正式建立。數字制造只是海爾智家實現全流程數字化中的一環,海爾智家致力從目標、組織、機制、流程四個方面進行重構,實現研發、制造、供應鏈、物流等環節的全流程數字化變革。
四、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業財融合的實施情況
1.業財融合實施背景
(1) 數字化轉型的推動
業財融合能夠順利推行,離不開數字化轉型給海爾智家帶來的技術支持。2024年,是海爾智家數字化轉型的第十二年,海爾智家通過顛覆重構目標、組織、機制、流程,打造數字化研發、數字化營銷、數字化服務等平臺,實現了全流程、全節點、全要素的數字化變革。2017年卡奧斯平臺的建立,對海爾智家數字化轉型起到關鍵作用。2020年推出的三翼鳥場景品牌,將重點從家電產品轉移到場景體驗,形成以用戶為核心的“數字化+沉浸式”體驗方式,進一步推進了數字化場景品牌。海爾智家通過數字化業務平臺,打造了售前、售中、售后的最佳服務模式。
(2) 財務共享的建立
財務共享是海爾智家實現業財融合的奠基石。2006年海爾智家正式引入財務共享理念。2007年,海爾智家借助“人單合一”理念,對其組織架構進行重構,“三分法”取得了重大成功,具體指把28條生產線的2000人分成三組:業務財務(占總財務人員70%)、專業財務(占總財務人員10%)、共享財務(占總財務人員20%)。業務財務為企業事前提供經營決策,成為推進企業發展和提高企業領導地位的戰略伙伴;專業財務主要基于財務模型的建立,通過流程、標準驅動業務并利用會計專業知識創造價值;共享財務作為后臺的會計核算平臺,將資產核算、費用報銷、總賬報表等從原有的財務組織中抽離出來。
2.業財融合實施內容
在業財融合一體化轉型過程中,財務人員的職責和定位也發生了變化,財務部門參與三年期間的公司戰略落地執行、監督。在數字化時代,各類業務的實施都依賴IT信息系統,財務人員和IT部門對各類業務進行建設、改良,通過全面數據分析識別出改進點,進一步推動業務能力的增長。業財一體化平臺對復雜和重復的工作環節進行自動處理,讓財務人員能更多地參與管理工作,發揮其管理職責,將財務會計轉變成管理會計,使其工作重心發生轉變,數據和業務處理時間大大縮短,將處理類的工作更多地轉化為管理類的工作。
3.業財融合實施效果
(1) 營運能力
如表1所示,海爾智家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基本呈增長趨勢,2017—2019年大幅增長,是因為2016年海爾智家整個集團實施業財融合。2017—2018年存貨周轉率開始增加,說明業財融合的改善顯著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效率,加快了存貨周轉,2019年海爾智家數智財務時代的到來,讓營運資本更多地應用于存貨金額減少方面,提高了經營能力。海爾智家的總資產周轉率較為穩定,整體呈下降趨勢,這可能是因為海爾智家注重銷售收入和利潤絕對額的增加,在數字化的促進下,重視產品研發,提高產品品質。
(2) 盈利能力
如表2顯示,海爾智家的毛利率從2016年實施業財融合開始整體平穩上升,2018年各數據呈下降趨勢,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市場需求出現低迷,在家電行業中,白色家電市場銷量受到一定影響。同時,行業之間的競爭加劇了同類產品的價格戰。在2019年后,受疫情的影響,整個市場都較為低迷,所以毛利率有所下降。隨著業財模式的不斷推行,海爾智家財務系統的不斷完善,2023年毛利率達到峰值。海爾智家的凈資產收益率增長不明顯,但整體在15%~20%,說明指標良好,業財融合的實行,有利于企業盈利水平的穩定。
五、海爾智家業財融合的問題及對策
1.海爾智家業財融合現存的問題
(1) 業財人員的不專業
雖然海爾智家已經實現了業財融合,但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還是存在矛盾。財務是看數據說話的,這就導致了大部分財務人員都是理性的,但在業務中許多業務人員是變通的,這就影響了業務決策。業務部門更多關注的是業務績效和相關指標以及收入的增長,而財務人員更多關注的是對成本的控制和對風險的把控。在業財融合之前,業務和財務并不相通,各自的人員也不清楚彼此的業務。財務部門的核心數據也不可能跟業務人員共享,而財務人員不清楚業務的實際發生情況,這就導致了信息不對稱,所以人員之間存在隔閡。
(2) 信息系統的不完善
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統沒有集成,相互分散,無法滿足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海爾智家在推行業財融合過程中由于各部門的工作內容不同,所以在對信息進行搜集、篩選、整理時,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所關注的點也不同。財務部門更多考慮回報率,業務部門更多關注市場占有率,這就導致兩個部門在信息需求方面存在差異。企業需要建立一個整體的信息系統,需要海爾智家借助數字化轉型,建立業財一體化的信息系統,對于日后系統的運營也是一個巨大挑戰,同時也要防止數據的泄露,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性。
(3) 財務平臺的不安全
海爾集團的規模非常大,其子公司遍布各地,但共享系統使用的是一個平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管理層可以同時看到各個子公司的經營情況。但平臺端口的增加,相應的安全風險也隨之增加,特別是跨國子公司。任何員工在平臺上操作都會留下使用痕跡,財務人員在財務平臺進行信息輸入,生成電子單據,缺少了傳統模式下和其他部門的直面交流,得到的經營信息可能不夠全面。同時會計信息是由不同財務人員進行上傳的,可能會存在信息錯誤,質量無法得到保證。此外,平臺橫向跨度大,可能導致公司數據被不法分子竊取,潛在的風險不可控,如果造成信息泄露就會引起巨大的損失。
2.海爾智家業財融合現存問題的對策
(1) 加強業財人員的培訓
業財融合的基礎就是人才的建設,海爾智家集團需要經常在企業內部宣傳業財融合的理念,加強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的溝通,定期開展對其他部門業務的學習,財務人員要學習業務技能,業務人員要學習財務知識,相互融通,提高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的互動。業財融合離不開專業的人員,加強建設復合型人才,可以從現有的財務人才當中進行選拔,開展激勵考核,提高團隊的學習動力,定期針對考核結果,制訂培訓計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業財人員綜合能力,保證業財融合的推行。
(2) 建立健全信息系統
海爾智家借助數字化轉型,健全信息系統,構建大數據平臺,不僅匯聚了企業內部信息,也整合了上下游企業的外部信息,數字化技術的使用也提高了海爾智家信息處理能力,海爾智家需要在日常經營中,將業務部收集的數據錄入數據庫,之后進行篩選,這樣在業財融合推行中,能夠保障財務部門及時準確地獲取數據,促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業財融合能夠有效推行。構建數據處理平臺,將所需的信息進行梳理,減少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損失,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工具,構建完善的信息系統,加強數據安全性。
(3) 加強平臺數據監控
伴隨著海爾智家經營業務的不斷擴大,數據平臺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數據風險也隨之增加。因此在日常經營中,應該增加財務的風險監控和防范。首先,對財務信息進行風險管控、風險評估,定期進行內部審計來規避財務風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其次,強調共享系統平臺安全的重要性,樹立全體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學習基本的系統安全常識和規范操作步驟;定期進行平臺安全維護,檢查安全漏洞,清理病毒和升級系統,對核心的財務數據進行加密和備份,防止數據泄露,對系統身份管理進行管控,在數據查看、下載等操作上限制訪問權,使系統安全發揮最大作用。
六、結語
數字化轉型是業財融合推行的基礎,反過來,業財融合也為更好地實施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保障,二者相輔相成,業財融合是未來財務發展的前景,使企業不再只關注績效,而是將重心轉移到技術、創新上。海爾智家從2012年開始數字化轉型,發展比較成熟,海爾智家不是傳統的制造企業,而是一家數字化的科技企業,業財融合得以實施離不開智能財務的推行,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使得海爾智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Negroponte N.Being Digital[M].New York:Alfred Knopf,1995:68-71.
[2]倪克金,劉修巖.數字化轉型與企業成長:理論邏輯與中國實踐[J].經濟管理,2021,43(12):79-97.
[3]吳浩強,胡蘇敏.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與企業高質量發展[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3(01):136-145.
[4]王斌.論業財融合[J].財務研究,2018(03):3-9.
[5]王亞星,李心合.重構“業財融合”的概念框架[J].會計研究,2020(07):15-22.
[6]陶卜凡.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美的集團業財融合的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23.
[7]Hamer M A,Champy J.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J].Business Horizons,1993,36(0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