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用戶都追求“一鏡走天下”輕便實用的鏡頭設計,但受限于鏡頭的研發能力,往往大變焦鏡頭都難以獲得大而恒定的光圈設計。人像攝影不僅要求鏡頭擁有不錯的變焦性能和足夠大的光圈,也對鏡頭的光學素質、操控感受、色彩還原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此次,我們邀請到了人像攝影師隋曉龍來體驗適馬最新推出的大光圈變焦鏡頭28-105mm F2.8 DG DN|Art,他將通過精彩的影棚人像樣片來為我們直觀解析這款鏡頭的特點與魅力。
大變焦的場景適用性
我們拋去機身的層面對于人像拍攝的影響,今天重點聊聊人像攝影的鏡頭選擇,很多攝影師都清楚,無論是外景人像拍攝還是室內影棚拍攝人像,合適、靈活的鏡頭焦段對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幫助的,但什么才是合適靈活的鏡頭焦段呢?我給出的答案是擁有足夠強的變焦能力。我在影棚內拍攝人像的時候經常使用24-70mm和70-200mm 兩個焦段的鏡頭,但是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一個問題:24-70mm 的鏡頭在70mm 端時,焦距不太夠長,而70-200mm 的鏡頭在70mm 端又不夠廣,這時我們就需要更換鏡頭拍攝,常在影棚內拍攝的攝影師都知道,影棚內的燈光、模特、攝影師共同組成了一個拍攝的氣場,這個氣場擁有一個合適的拍攝節奏,無論是模特中途休息、臨時調整燈光暫停拍攝、攝影師更換拍攝設備打斷拍攝都會影響這個氣場的氛圍,打斷拍攝節奏,再去讓彼此進入狀態、找到合適的情緒就很難了。
2000 年左右,我的攝影包里經常帶的就是適馬的28-105mm f/2.8-4 Aspherical 鏡頭,這個焦段非常合適,兼顧廣角端的寬視角,又有50mm標準鏡頭的焦段,還覆蓋85mm-105mm 的人像拍攝常用焦段,可以說是一款小巧的萬能鏡頭。但可惜光圈是f/2.8-4 的非恒定光圈,在弱光等情況下拍攝有些局限,那個時候數碼相機剛剛出現,且尚不成熟,那個時期膠片是拍攝主力,由于膠片的感光度固定,所以如果光圈能夠恒定在f/2.8,增加進光量,會非常有效的提高快門速度,增加成片率。
現在的時代已經不同,數碼相機已經到了高像素的時代,5000 萬像素、6000 萬像素甚至1 億像素的相機已經不是什么新奇現象,但與高像素相匹配的大變焦恒定光圈鏡頭卻遲遲不見登臺,我是真的很希望有這樣的鏡頭出現,能讓我在影棚里的拍攝一鏡完成,不必來回折騰更換鏡頭了。
作為一名以人像為主要拍攝題材的攝影師,我對超廣角鏡頭的使用頻率并不高,雖然超廣角鏡頭帶來的夸張變形效果非常吸引人,但因影棚構造的原因,很多人像攝影師并不具備使用超廣角鏡頭的使用條件,超廣角鏡頭拍攝意味著需要更大的背景墻,而大多數攝影師的影棚很少會擁有300—500 平米的拍攝空間和三面蛋殼無影墻,所以超廣角鏡頭在影棚里并不是標配。但28-105mm 這個焦段就很適合,它屬于全能型,不僅適合影棚內的人像拍攝,風光、人文,室外環境肖像等題材和場景完全可以應對,做到“一鏡走天下”的拍攝感覺。如今,我的這種感覺被適馬實現,它的焦段完全符合我的預期,并且擁有f/2.8 恒定光圈設計,我收到后離開約好了模特進行了拍攝,下面就讓我來分享一下它的拍攝體驗。
滿滿的驚喜感
適馬28-105mm F2.8 DG DN | Art 擁有全程f/2.8 恒定光圈,并且相比很多24-70mm F2.8 的鏡頭擁有更長的焦距。它與24-70mm F2.8 DG DN | Art 擁有同樣的82mm 濾鏡口徑,但鏡筒中段相比24-70mm F2.8 DG DN | Art 粗一些,把它拿在手中,你會發現,它重量并不夸張,適馬將它控制在1000 克以內,以這樣的規格來看,相當不容易了,如果我們對比其他品牌的相近規格鏡頭,一比便知其中的差異。它采用了鎂合金骨架材質,既保證了耐用性,又使得重量得到很好的控制。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基本參數,鏡片數量:13 組18 片,圓形光圈葉片數:12 片,最小光圈:F22,最近對焦距離:40cm,放大倍率:1:3.1,濾鏡尺寸:82mm,鏡頭體積:直徑87.8mm X 157.9mm,鏡頭重量:995g。從這些參數上我們可以看出,適馬的這款鏡頭,將鏡片組合、體積、重量控制的非常極致,裝到機身上可以明顯感受到扎實的手感,不愧為Art 系列鏡頭,拿著就有著踏實的感覺。成像方面,Art 鏡頭一直以來就是高素質的保證,絕不會讓你失望。
在實際拍攝中,無論是明亮的窗前還是暗淡的環境、不論是單次還是追蹤對焦,這支鏡頭都有著非常寧靜而果斷的對焦,鏡頭的HLA 高速線性馬達保證了對焦的順暢精準。鏡頭當然要有手動光圈環,可以選擇機身調節光圈,或者像我一樣,習慣直接在鏡頭上調整,還可以選擇無級和有級光圈檔位,方便視頻拍攝。
我拿著這支鏡頭最先進行了實景室內拍攝,窗邊的場景灑下的逆光很適合拍攝人像,小空間的環境下,想要營造空間感可以借助前景,我用這支28-105mm F2.8 DG DN | Art 鏡頭的中長焦段焦距,并通過它的f/2.8 大光圈進行前后景的虛化,凸顯人物,獲得很好的景深效果,這個場景下的拍攝,成片焦點銳利,過渡細膩,散景柔和,讓我可以完全信賴它。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只鏡頭擁有全程最近0.4 米的對焦距離,在105mm 的焦段就可以提供1:3.1 的放大倍率,拍攝人物特寫十分太方便,我相信喜歡拍攝美食、產品的靜物攝影師一定也喜歡這一點!
棚拍使用閃光燈是我的常態,這次我使用一只頂燈照明,壓暗環境光,獲得近似純黑的背景,在犀利的閃光燈下,這支28-105mm F2.8 DG DN | Art 再次體現出極高的畫質,細微的散粉在空中灑落,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個顆粒,焦外的顆粒也被很細膩的虛化成光點,空間過渡非常舒服,完美詮釋了Art 鏡頭過人的鏡片和鍍膜素質。
雖然這支鏡頭在陽光和閃光燈場景下的表現已經讓我很滿意,但是我總想再挑戰一下更暗的光線,所以我在純黑背景影棚又進行一次拍攝,僅僅使用棒燈來照明,紅色的光線很容易淹沒細節,這只鏡頭依然很穩定,它保持了專業鏡頭的素質,在昏暗的光線下很好的還原了細節,發絲的過渡自然,虛化也不凌亂,這都是專業鏡頭才會展現出來的能力,它完全俘獲了我的心。
總結
這支適馬28-105mm F2.8 DG DN | Art 鏡頭做工精細扎實,色彩還原真實,有著很高的銳度和良好的焦外過渡,焦段非常實用,是值得擁有的全能鏡頭。在下午通透的陽光下,28-105mm F2.8 DG DN | Art 很好的還原了光影的豐富變化,記錄人物暗部的細節豐富、有變化,不同焦段都保持了優良的反差和色彩還原;閃光燈下,更可以完全應對清晰度和細節的嚴格要求;而在弱光下,細節還原和虛化也體現了專業鏡頭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