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達到空前的廣度和深度,與此同時碰撞和摩擦也日益凸顯。面對“世界將何去何從”的重大時代課題,國際上關于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討論爭議不斷升溫,尤其是隨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在全球得到廣泛認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一些反華勢力便迅速加緊勾聯,煽動極端化社會思潮,企圖從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多領域制造摩擦,阻撓我國崛起,中斷我國現代化進程,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馬克思主義歷來重視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研究,在1848年的《共產黨宣言》和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序言》中,就明確提出了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趨勢的“兩個必然”論斷和新社會形式取代舊社會形式具有條件性、長期性的“兩個決不會”剖析。經過170多年的科學社會主義實踐證明,“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是現實與未來、量變與質變、科學性與革命性的辯證統一。新時代,我們堅持“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辯證統一,既有利于在世界百年變局下堅定共產主義必勝信念,又有利于在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東升西降”態勢印證“兩個必然”是歷史發展趨勢
習主席強調指出,“兩個必然”是就人類歷史總的發展趨勢而言的,是歷史規律的必然指向。19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歷史跨越;20世紀初,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社會主義興起;20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運動進一步發展,形成“東風壓倒西風”之勢;但到90年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好在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世界東方中國“巨輪”巍然屹立,風景這邊獨好,使得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性成就,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東升西降”的發展態勢,再次讓社會主義在和資本主義的較量中出現了有利的積極變化,社會主義成為當代人類社會不可逆轉的前進方向。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方面帶領中國人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讓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過上了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另一方面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讓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還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了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群體性快速崛起,成為推進世界百年變局的決定性力量。由此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能發展自己,還能造福世界。反觀當前,諸多資本主義國家卻由于錯綜復雜的原因而深陷系統性困境,政治極化、經濟低迷、社會動蕩等危機“井噴式”爆發,盡管他們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達到了緩解危機的目的,但終究是飲鴆止渴、自取滅亡。因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并沒有從本質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終將被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所取代,這一必然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二、“西強東弱”現實決定“兩個決不會”是長期復雜過程
習主席指出:“在相當長時期內,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還必須同生產力更發達的資本主義長期合作和斗爭,還必須認真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須面對被人們用西方發達國家的長處來比較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責的現實。”這句話既深刻闡釋了“兩個決不會”的現實邏輯,也明確指出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和本質,即短期內“西強東弱”“資強社弱”的格局仍難以改變,世界范圍內兩種社會制度的斗爭將長期存在且尖銳復雜,社會主義必將在與資本主義合作與斗爭中不斷獲得發展壯大。一是從社會形態演進來看,任何一種新制度取代舊制度的時間都是漫長的,道路都是曲折的,例如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從建立到結束均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而資本主義從誕生至今大概500年左右的時間,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還未充分發揮出來,還將長期存在。二是從制度力量對比來看,世界上僅有中國、越南、朝鮮、古巴、老撾5個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資本主義國家幾乎擴展到世界各地,兩者力量懸殊,在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暫時還不具備完全替代資本主義的條件。三是從科學技術水平來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頂尖科學技術上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并利用這一優勢打壓社會主義國家,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沒有科學技術的領先,社會主義很難戰勝強大的資本主義。四是從經濟規模總量來看,資本主義國家仍占有絕對優勢,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經濟規模前十的國家中只有中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沒有經濟實力的支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還將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總之,社會發展總趨勢是不會改變的,而道路卻是曲折而復雜的。我們雖然身處被資本主義包圍的社會主義中國,但只要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時刻警惕資本主義對我的顛覆和破壞,社會主義必定會在長期復雜的斗爭后戰勝資本主義。
三、“兩個必然”“兩個決不會”論斷的新時代啟示
習主席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談到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發展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并告誡我們:“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新時代,我們辯證理解把握“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就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斗爭的各方面準備。一是學習借鑒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在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現代化比我們早,他們有一些做法可供我們學習借鑒。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大膽學習借鑒了西方國家的技術、管理等,也包括某些制度成果,這是我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今天,我們依然要學習和借鑒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人類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堅持開放包容而不閉目塞聽,堅定制度自信而不妄自尊大,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完善發展。二是始終保持戰略定力。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思維的重要內容。對軍隊而言,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從政治高度思考軍事問題,把戰爭問題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目標下來認識和籌劃,不能出現戰略性失誤。我們既要有軍事頭腦,更要有政治頭腦,打還是不打、什么時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從和服務于政治。當前形勢下,關鍵是要緊盯強敵對手,加緊鍛造更加強大的能力,做實做足一切戰斗準備。三是有策略地開展軍事斗爭。當今世界,社會主義還在曲折中成長發展,共產主義還需要經過很長的歷史發展才能實現。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波譎云詭,周邊環境復雜敏感,我國進入了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歷史時期。我們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科技、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斗爭更加尖銳復雜。現在,雖然我們在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手段和選擇增多了,可以靈活運用、縱橫捭闔,但軍事手段始終是保底手段。只有軍事這一手段真正強了,國家和人民的底氣才足、腰桿才硬。必須胸懷強國強軍大局,眼觀安全形勢變化,進一步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有步驟、有策略地用好用活軍事斗爭這一手段,才能守護好國家發展和人民利益。四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習主席深刻把握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發展變化,明確了新時代人民軍隊“四個戰略支撐”的使命任務,內在地要求人民軍隊要為“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提供堅強保障。一要筑牢安全屏障,面對家門口生亂生戰可能性增大的現實問題,我們必須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練兵備戰實踐,全面提高新時代備戰打仗能力,強化保底支撐,確保一旦需要能上得去、打得贏。二要提供戰略支撐,緊跟國家安全需求拓展,充分發揮軍事力量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戰略功能,不斷為我們在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各領域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三要助推發展紅利,充分發揮國防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實現經濟系統和軍事系統相生相長和良性互動,推動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平衡、兼容、協調發展,打造發展新引擎、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進而實現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斗力的同步躍升。
【作者單位:91811部隊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