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生于浙江省寧波市。現為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獅山書畫院理事、寧波鄞州區書畫院畫師、北京水墨丹青書畫院有限公司院士、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和“名家講堂”欄目簽約藝術家、曲阜孔子美術館簽約藝術家。研習書畫40余年,其繪畫貫通中西,素描人物栩栩如生,粉彩風景精妙紛呈。其書法篆、隸、行、草諸體皆備,筆力遒勁,墨氣淋漓,篆書于靜穆中見秀逸,隸書秀雄兩格兼備,行草書筆走龍蛇。2018年5月參加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堅定文化自信“藝韻閣”十人書畫聯展。其作品被《中華英才》等報刊發表,作品入編《榮寶齋·實力與價值一一當代名家雅集》等。

中國書畫傳承數千年,創造了無數輝煌,也成就了許多閃耀的藝術大師。當代藝壇同樣人才濟濟,徐仁云幾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書畫藝術中,藝術造詣令人欽佩。在徐仁云的作品《荷塘幽趣》中,依稀可見大家的影子。淡雅的色調中,荷花典雅的風韻展露無遺,恣意舒展的花朵在風中搖曳起舞。畫家仿佛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靈氣,將花鳥的藝術之美活脫脫地展現在筆墨之間,成為筆情與花魂的交響曲。作品用色淡雅,疏放中含有靜穆,工致內可見灑脫,他對色和墨的獨到理解,體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和敏銳的審美感知。


作品《鵬程九萬里》展現了徐仁云豪爽大氣的畫風。宏大的畫面氣勢,猶如一部壯麗的史詩,讓人感受到無盡的力量與激情。畫家對雕的描繪,融入了很多個性的審美表達。這種創新并非盲目,而是在遵循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大膽探索。縱橫捭闔的筆法,卻又不逾矩,達到了一種恰到好處的藝術平衡。
相比之下,作品《千里共嬋娟》則給人一種文人畫蕭瑟清逸的感覺。厚重的筆墨、質樸的色彩、巧妙的布局、悠遠的意境,讓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忘卻了塵世的喧囂與紛擾。返璞歸真,融入自然,這或許正是畫家所追求的藝術境界。
徐仁云的書法同樣精彩紛呈。他篆、隸、行、草諸體皆備,筆力遒勁,墨氣淋漓。其篆書秀雄兩格兼備,既有秀麗之姿,又有雄渾之氣;行草書筆走龍蛇,充滿了動態之美和力量之感。他書寫的唐人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墨彩飛揚,渾厚華滋。其筆力、心力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內,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每一點墨到紙上都是游動的、透氣的,干而不燥,濕而不浮,輕松但不輕飄,靈動而暗沉內力,筆輕意重,有光彩,有活力,讓人不禁為其藝術魅力所傾倒。另一幅書法作品《天上明河銀作水,海中仙樹玉為林》,用筆以骨法立其形質,著墨以氣韻分其陰陽,字體氣勢凜冽而又充滿了濃郁的書卷氣息。這幅作品的書法之美與悠悠古風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別有一番審美之趣,仿佛一位飄然出塵的世外高人,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徐仁云都展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深刻理解。他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游走,在繼承與創新之中探索,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不僅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更能觸動心靈,引發人們對生活、對自然、對人性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