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學會三步上籃啦。”13歲的兒子沖我比著勝利的手勢。“媽媽,你看我的溜冰鞋閃光了。”6歲的女兒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太棒啦!”我開心地鼓勵他們。這是“雙減”之后我和孩子之間的真實生活。曾經,我是“虎媽”一族,兩個孩子在我的高壓下也被迫成為十足的“雞娃”。
六點早讀,十分鐘吃完早飯,帶著一腦門的壓力七點進校園;下午一放學,馬不停蹄先完成作業(yè),然后開啟各類網(wǎng)課、刷題、訂正、講解無限循環(huán)。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各類興趣培訓輪番登場,這是我給兒子安排的“充實生活”。不知何時,學習的壓力留在他厚重的眼鏡上,爬進他鼓囊囊的書包里,他眼中漸漸失去光芒。
這是“超載”,得減下來。
另一邊,我嘮叨的聲音圍繞在女兒周圍,一年級也不能放松,別人都會拼音了,你也得跟上節(jié)奏啊,五遍、六遍、七八遍;別人已經在識字了,你也不能落下,識一百個、兩百個……女兒一遍又一遍地說:“媽媽,我累了。”
這是“超速”,得慢下來。
“雙減”政策實施后,我的教育觀開始重塑。經過認真學習,我漸漸明白“雙減”減掉了過重的學業(yè)負擔,讓孩子在高效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興趣,加強運動,掌握多項生活技能。我發(fā)現(xiàn),除了寫作業(yè)這件事,我們還可以做點人生大作業(yè)。
睡好了才有精神。把學習這件事還給孩子,少了依賴,少了反抗,孩子反而能夠自己合理安排時間,早睡變得順理成章。因為晚上休息充分,第二天起床變得無比輕松。兒子告訴我,每天六點半一到就醒,比鬧鐘還準。每天早點睡,給身體留一點富裕的時間,精神頭也來了。兒子說,睡飽了,上課一點也不困。
運動是必修課。吃過晚飯去廣場成了我家的必修課。女兒喜歡溜冰、騎自行車,那跳躍的小辮子和咯咯笑聲,是童年該有的模樣。兒子愛打籃球、踢足球,常約上小伙伴在球場上肆意揮灑汗水,奔跑的身影充滿活力和朝氣。兒子告訴我,體育課一千米體能訓練,他年級第二;足球隊選拔隊員,他成功入選。而我也欣喜地發(fā)現(xiàn),他走出“小胖墩”行列,開始拔個頭了,肉嘟嘟的小臉變得黝黑俊朗,眼鏡度數(shù)也整整一年沒有增長了。
最是書香能致遠。晚上,全家人在燈下,各自捧一本書,沉浸在閱讀的世界里。以前,由于過多的課外輔導和作業(yè),孩子沒有精力去細細體會閱讀的妙處。現(xiàn)在,孩子捧起書本,開啟了一段段奇妙的探索之旅。閱讀,既豐富知識,又陶冶情操,還能提高寫作水平。熱愛閱讀并且有充分時間讀書的孩子,成績肯定差不了,兒子期末考試全優(yōu),女兒也毫不遜色。
我奉獻我快樂。“雙減”后的雙休日和寒暑假,我和孩子不再穿梭于各類培訓班。我們走上街頭,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捐出零花錢,助力“夢想小屋”;點亮“微心愿”,參加心蕊媽媽公益活動;擔任社區(qū)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付出,不求回報,奉獻,溫暖他人。做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參加公益活動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品德修養(yǎng)的提升、精神的滿足、內心的豐盈,更重要的是賦予他們更強的社會責任感。
教育改革,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親歷者。“雙減”讓我們全家的生活更有規(guī)律,從身體到心靈;讓孩子的成長更有激情,從被動到主動。“雙減”在我家的故事,還會繼續(xù)講下去。
編輯"東籬"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