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行環狀”就是從“導、研、展、練、評”五個方面展開教學,環環相扣,致力于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賦能當下的教育改革新征程。這種教學模式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這體現了新課改背景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其中,“導”指的是學習導入,是學習的指引;“研”指的是學習行為,是學習的重點;“展”指的是展示交流,是學習的手段;“練”指的是學習體驗,是學習的抓手;“評”指的是反饋評價,是學習的風向標。五個環節自成一體,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全新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本文探討“五行環狀”教學模式應用的可行性并構建具體的應用策略,以期為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思路和靈感借鑒。
關鍵詞:“五行環狀”教學模式" 學習體驗" 初中語文教學
引言
語文學科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其生命之本,在語文教學中要表現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設定了更為深遠的目標,旨在全面促進每位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與提升,該標準強調通過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探索真理的勇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與有效溝通的能力,以此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并為他們的終身學習與全面成長鋪設堅實的道路。“五行環狀”教學改革模式主要從“導、研、展、練、評”五個方面切入,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在此課堂上,因材施教是教師要追求的教學目標,切實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圍繞學生的困惑和教學內容,實現知識架構、思維碰撞、能力提升和精神鍛煉,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素質教育的要求。[1]
一、“五行環狀”教學模式概述
“雙減”背景下,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一大批新的教學方法被構建并踐行,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全面素養的提升。其中,“五行環狀”教學模式脫穎而出,“五行”指的就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五個環節,即導、研、展、練、評,五個環節相輔相成,就像一個環形一樣,牢牢鎖定語文課堂教學。此教學模式彰顯出高度的協同性與系統性,其五大環節緊密相連,互為支撐,各自承擔獨特角色,又共同服務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在課程啟動之初,通過創意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學習之旅奠定堅實的興趣基石。隨后,聚焦于學生研討需求的激發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確保教學活動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自我成長。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多樣化的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促使他們深度參與,從而在互動中提升教學質量。此外,通過精心設計的拓展練習,有效鞏固學習成效,確保知識的內化與遷移。最后,完善的評價機制貫穿始終,既從教師角度審視教學效果,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實現雙向反饋,確保教學目標的精準達成。這五大環節緊密相連,構成一個閉環系統,共同推動著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升級,展現出一種充滿活力與效率的教學新生態。[2]
二、“五行環狀”教學模式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
“五行環狀”教學模式,雖然更常見的類似提法是“五環式”或“五環四步”教學模式,其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意義深遠且多方面。這一教學模式通過設計五個主要環節(如自學互助、展示互導、質疑互究、檢測互評、總結提升等),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從而在多個層面上優化了初中語文教學。
首先,該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五行環狀”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自學、合作、探究等方式,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其次,該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五行環狀”教學模式中,學生需要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互助,在展示中進行互導,在質疑中進行互究,這些環節都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得到顯著提升。[3]
再次,該模式還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綜合能力。教師在這一模式下需要制訂有效的導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還需要掌控課堂教學節奏,處理各種教學問題。這些都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
最后,“五行環狀”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有助于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在這一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疑惑在自主思考和同學互助中得到解決,教師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實現了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三、“五行環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與實踐建議
(一)導——有效導入,提升課堂實效性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激活環節,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好好把握這一環節,通過精心設置導入環節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精力,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習課堂知識。語文的學習是讓學生能夠在語文情境中感受語文的魅力。課堂導入環節能夠有效點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完成課堂教學并拓展教學內容,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媒介,如精選的圖片、生動的卡片乃至精致的模型等實物,作為新課的引子,這些直觀且富有吸引力的元素能夠迅速捕獲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
另一方面,在選擇趣味性的話題時,既要與教材內容相關又要貼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有親切感。能夠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表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融入課堂教學情境,于無形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朱德先生的《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在課堂讓學生寫一個有關于自己母親的作文片段,讓學生在課堂開始的時候與大家分享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生活片段。在分享結束后,教師可以播放歌頌母親的歌曲,將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引導學生深入本篇課文的學習。
(二)研——關注自主研學,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起引導作用。首先,教師應該精準把握學生的學力水平和認知能力,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使用“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指導;其次,在指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時,教師要分層指導,做到“因材施教”;最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還包括自主學習方法的教授,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思維與協作能力,發展語文核心素養。[4]例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合作研究,對課文進行自主朗讀、標注生詞、合理劃分文段,然后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理解段落大意,探討全文主旨。在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下,學生對課文內容及思想情感有了深入理解,對教學核心問題形成自己的正確認識,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展——豐富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參與度
在課堂中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課堂的互動性,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去思考和構建。
首先,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如,教學課文《社戲》時,筆者采用編演舞臺劇的教學活動來輔助教學,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幕舞臺劇的改編及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加深對文章內容、寫作手法及人物形象的理解。
其次,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新課標為依據,根據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要求和課程內容深化學生的認知體驗,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實際生活經驗。如,在課外名著閱讀《西游記》的教學中,筆者采用辯論賽的活動開展教學,以“究竟誰才是小說的主角”為核心命題組織學生辯論,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解決了整本書閱讀的難題,具有突出的教學效果。
(四)練——適當拓展練習,鞏固學習效果
課外語文學習拓展活動,能使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中樹立信心,提高學習質量。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多種形式的課文閱讀、作文比賽等,讓學生積極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在課本游戲方面,將課本轉化為劇本是培養學生自主創造能力的過程,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實用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有效地創造課本活動,利用學生的表演欲望,組織學生將教材內容改編為劇本,并組織表演。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作文比賽方面,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比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語言寫作活動的興趣,使其能夠堅持練習寫作。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組織比賽內容,定期組織作文比賽,給學生設置半命題的作文主題,讓學生自由創作。
(五)評——開展多元教學評價
1.培養教師的課堂評價意識
課堂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生答題的反饋進行更好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成長和提高。但是,如果教師想更好地把握在課堂上評價學生的機會,必須增強課堂評價意識,學會仔細傾聽學生的想法并仔細考慮每個學生提出的想法。
2.評價時不能只考慮目標完成度
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最常見方式是提問,提出問題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學習情況,但是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準確的評價。學生給出的答案和參考答案可能一致,也可能大相徑庭,教師不能一味否定學生的不同答案,要先進行積極評價,再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思維方式來回答問題,以免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五行環狀”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形式與內容。該模式通過五個相互關聯的環節,如預習導學、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饋評價、總結提升,形成了一個閉環系統。它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文本,深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多維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碰撞思想,激發創造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為初中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周玉梅.初中語文教學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與策略[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素質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一).臨夏市第三中學,2024:2.
[2]張玉芹.關于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4):25-27.
[3]陳愛昕.立足課文,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J].甘肅教育研究,2023(02):60-63.
[4]許萍萍.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五行環狀”教學改革實踐分析[C].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2023年現代化教育國際研究學會論文集(一).晉江市潘徑中學,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