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具有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在國家戰略全局中處于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強國建設立德樹人的初心;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是教育強國建設與時俱進的創新;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教育強國建設引領全球教育發展的信心。
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初心
教育強國建設首先要回答“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答案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其次要回答“培養什么人”的問題,答案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這,就是我們教育強國建設立德樹人的初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本質目標。通過教育培養人,首要任務是塑造人的靈魂,必須瞄準“培養有道德、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社會棟梁”這一目標,而“分數”和“應試”不是教育目標。立德樹人的初心,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快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
教育強國建設必須秉持與時俱進的創新
教育強國建設還要回答“怎么培養人”的問題。人工智能是一把“金鑰匙”,打開了一扇教育創新的大門,賦予“怎樣培養人”新的理念、模式、方法、手段和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實現過程性的、精準的、可迭代的學生個性化評價,革了傳統應試教育評價模式的命,是開展個性化教育、培養和發展的利器。
教育創新要圍繞以學習者為中心展開,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支持自主式學習、沉浸式學習、真實性學習和合作式學習。其中,自主式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獨立性和終身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求知欲和探求欲;沉浸式學習通過向學生提供有魅力的主題、有趣味的活動和有吸引力的交互,重在培養他們的專注性和創造力;真實性學習利用學生有感觸的真實案例和場景,為他們設定真實的任務,重在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感;合作式學習包括不同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合作等學習方式,重在培養他們的分工、合作、交流和協同的態度,以及有組織地完成學習或研修任務的能力。
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增強引領全球的信心
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是全球性的,人工智能作為教育創新的工具也是全球性的。無疑,人工智能深度影響了全球教育的方方面面,帶來了一場教育革命。我國已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多年,近年來積極推動科學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戰略,打下了有力應對變局的堅實基礎。北京召開的2023年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發布了世界數字教育發展合作倡議,旨在凝聚教育變革共識,深化數字教育國際合作,推動構建開放共享、平等互利、健康安全的全球數字教育生態,同時還發起了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的倡議——該聯盟于2024年1月30日在上海開幕的2024年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正式成立,由中國牽頭,已有來自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的104個大學、國際教育組織、研究機構及企業加入了該聯盟。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一直保持開放的姿態,如學習借鑒各國的教育發展經驗,積極開展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教育合作,以取得長足的發展。在發展教育的道路上,我們要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堅持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中國特色。我們有信心抓住數字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教育創新機遇,建設教育強國,示范和引領全球教育發展。
(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小學信息科技教材研究基地”主任 "熊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