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租車軟件租用了一輛白色皮卡后,沙姆蘇德·丁·賈巴爾從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市出發,驅車前往500多公里外的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一路上,他用手機錄制了數條視頻留言。
“我想給我的家人留一段話。我想讓你們知道,今年早些時候,我加入了‘伊斯蘭國’(IS)。”
賈巴爾接下來的話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我不想讓你們以為我是自愿放過你們的。”按照賈巴爾最初的計劃,他打算以聚會為幌子,誘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但他最后決定放過他們,因為擔心事后媒體不會關注“信徒與非信徒之間的戰爭”,所以決定轉而殺害陌生人。
這是賈巴爾最后的遺言。在2025年元旦凌晨3時,他駕車全速沖向在新奧爾良波旁街狂歡的人群,造成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隨后,賈巴爾在與警方的槍戰中被擊斃。
這是2016年以來美國本土傷亡最慘重的與IS有關的襲擊。2016年6月12日,29歲的美國公民奧古爾·馬丁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一家夜店殺害了49人,后被IS追封為“烈士”。
雖然目前IS尚未正式宣稱對新奧爾良的襲擊負責,但在該組織的聊天室內,支持者們稱贊賈巴爾實施了“教科書式”的行動。在一些賈巴爾的親戚和朋友看來,他的這種恐怖主義行徑似乎毫無征兆。他們認識的賈巴爾是授勛老兵,也是聰明的兄長和安靜的鄰居。
事發數天后,調查人員仍在追查賈巴爾走向極端主義的軌跡。

襲擊發生時,賈巴爾仍是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員工。他設置了自動回復,說明自己正在休假。消息寫道:“此期間回復可能延遲。如有緊急事務,請電話或短信聯系,謝謝。”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經常和兄長通話,卻從未聽他提過IS或前往新奧爾良的計劃,“我們完全不知道他經歷了什么”。
現年42歲的賈巴爾,出生在得克薩斯州博蒙特一個非洲裔家庭。他幼時信奉基督教,后來隨父親和幾個兄弟一同皈依伊斯蘭教。父母離異后,賈巴爾跟隨母親搬到休斯敦生活。弟弟回憶稱,中學時代賈巴爾成績優異,但在休斯敦上大學時,因沉迷于派對和飲酒,功課一落千丈,最后失去了獎學金資格。
2007年,賈巴爾進入美國陸軍第82空降師服役。他在軍中從事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相關工作,曾赴阿富汗執行任務,并獲頒全球反恐戰爭服役勛章。2013年,美國陸軍在社交媒體賬號上刊登了賈巴爾的事跡,他的母親還在評論中表達了驕傲之情。在他的家人看來,軍旅生涯讓賈巴爾變得穩重,找到了人生方向。
服役八年后,賈巴爾轉服預備役,并進入佐治亞州立大學深造。這一時期,有一位朋友注意到他對伊斯蘭教的興趣逐漸增強。
2021年,已退出預備役的賈巴爾,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找到了一份年薪12萬美元的工作,但仍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他有過三段破裂的婚姻,需要為三個子女支付撫養費。2022年離婚案的法庭記錄顯示,他的房產拖欠了2.7萬美元貸款,另外他還背負著1.6萬美元的信用卡債務。

2024年,賈巴爾搬到了休斯敦北部一個穆斯林社區。即使身處信仰相同的社群,賈巴爾始終是個局外人:他深居簡出,很少與鄰居來往,也沒有人見過他到附近的清真寺參加祈禱。
賈巴爾第一任妻子的現任丈夫說,最近幾個月賈巴爾行為異常,“表現瘋狂,還剃光了頭發”。因此,這對夫婦決定不再讓賈巴爾與兩個女兒接觸。賈巴爾的弟弟也注意到,近來他對某些行為表現出強烈的厭惡。“他反對飲酒和參加派對,說這些行為違背了真主的旨意,既無益處,也不會帶來任何積極影響。”
2024年早些時候,賈巴爾在音頻網站上發布了幾段關于伊斯蘭教義的錄音。其中一段中,他警告說音樂會誘使人們“做出真主所禁止的事情”,如飲酒、吸食大麻和犯罪。他還暗示說唱歌手50Cent的專輯《致富或死》的發行,與他所在社區的一系列謀殺案有關。賈巴爾擔憂,聽這類音樂的穆斯林會被引向邪途。
宗教研究專家納賽爾·韋達迪指出,這些錄音中的觀點雖顯示出保守傾向,但并不含有對伊斯蘭信仰的暴力解讀。“更關鍵的問題是,他是如何從批評穆斯林偏離正道,轉變為殺害非穆斯林的?”
在佐治亞州立大學暴力極端主義研究組主任約翰·霍根看來,對于那些走向暴力的激進分子而言,他們所宣揚的理念往往是次要的。“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能夠印證自身不滿的意識形態。他們尋找理由,為自己已經決定要做的事情賦予意義。”這位研究恐怖主義心理學的專家表示,盡管激進分子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特征,但在預測誰會參與恐怖主義方面,研究仍未取得顯著進展。
新奧爾良市波旁街是一條充滿法國風情的狹長街道,以爵士樂、酒吧和美食聞名于世。白天,游人悠閑漫步街頭,啜飲美酒,聆聽街頭藝人悠揚的薩克斯演奏。夜幕降臨后,這里就變成了狂歡勝地,在震耳的音樂聲中,人們把酒言歡,盡情舞動。
在當地居民眼中,波旁街擁有無與倫比的歷史和文化遺產,象征著享受當下、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而在賈巴爾看來,這里只是一個與IS道德觀相悖的具有象征性的“軟目標”。
由于軍事基地和政府辦公大樓等“硬目標”防護森嚴,難以突破,恐怖分子越來越多轉向攻擊市場、體育場、學校等人群聚集的“軟目標”。2016年7月14日,一名居住在法國尼斯的突尼斯激進分子,駕駛19噸重的貨車,沖向正在慶祝法國國慶日的人群,造成86人死亡。這次步行街屠殺,將該極端組織用卡車來實施大規模殺傷計劃的策略帶入公眾視線。此后,類似的車輛襲擊事件在2017年紐約曼哈頓以及最近德國的圣誕市場重現。反恐專家此前亦警告過,波旁街可能發生此類事件。
尼斯恐襲事件后,新奧爾良市在波旁街周圍安裝了電控升降的鋼質路樁。但2019年的一份安全評估報告顯示,這些路樁要么失修,要么使用不當。為了迎接今年2月在新奧爾良舉行的“超級碗”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年度冠軍賽,市政府在2024年底啟動了翻新工程。襲擊發生時,波旁街尚未安裝新路樁,只有一輛警車停在入口處。賈巴爾繞過警車,經由人行道沖了進去。

在波旁街橫沖直撞數個街區后,賈巴爾撞車停下,從車里出來開槍射擊,隨即被警方當場擊斃。調查人員后來發現,他在波旁街兩處地點留下了簡易爆炸裝置。如果這些裝置成功引爆,傷亡可能更為慘重。
在駕車行兇前,賈巴爾縱火燒毀了在附近街區租住的民宿。調查人員在現場發現了一種此前未在美國簡易爆炸裝置中見過的爆炸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安全分析師約翰·米勒指出,這種物質曾在黎巴嫩真主黨制作的教學視頻中出現過。米勒說,這類視頻可以在網絡論壇中找到,一個自我激進化的“獨狼”只要“足夠耐心”,就能掌握制作方法。
隨著調查的深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探員發現,賈巴爾犯案并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周密地計劃。2024年10月和11月,他曾兩次到訪新奧爾良。在10月30日,他戴著能錄像的Meta眼鏡騎車穿過波旁街。
雖然賈巴爾在襲擊當晚發布的視頻中聲稱自己早已加入IS,但FBI對其通信軟件和社交媒體賬戶的初步調查顯示,他在這次襲擊中沒有得到他人的協助,是獨自行動。目前,調查人員正在追查他2023年前往埃及和加拿大的細節,以了解他是否在海外接觸了IS成員。
在2014年至2015年,“鼎盛時期”的IS控制著一片橫跨伊拉克和敘利亞、相當于英國大小的領土。美國隨后發起軍事干預,隨著IS在敘利亞的最后一個據點被美國支持的武裝力量攻破,其頭目巴格達迪在美軍突襲中死亡,特朗普在2020年的國情咨文中宣布,“‘哈里發國’已被百分之百摧毀”。
然而,雖然巴格達迪建立的“哈里發國”被宣告覆滅,但IS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力量,仍繼續對國際社會構成威脅。
2024年12月31日,IS索馬里分支對該國一軍事基地發動自殺式襲擊,造成數名士兵受傷。同年8月,美國情報機構協助奧地利政府,挫敗了一起針對泰勒·斯威夫特演唱會的恐怖襲擊,據信“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K),即IS的阿富汗分支,是背后主謀。2024年3月,IS-K在莫斯科近郊的音樂廳對人群進行槍擊和砍殺,并縱火焚燒會場,造成130多人死亡。同年1月,該分支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近100人死亡。在更早的2021年,IS-K在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最后階段,襲擊喀布爾機場,導致182人喪生。
過去,IS恐怖分子在西方發動的大規模傷亡襲擊,都是由IS直接協調,或由曾經在中東與該組織一同受訓的人員實施的。反恐領域資深記者瓦西姆·納斯爾指出,近年來更常見的是,IS的“線上教練”為全球各地的潛在襲擊者出謀劃策。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反恐項目成員丹妮爾·科斯格羅夫表示,隨著“哈里發國”實體的坍塌,IS運用其技術專長建立了“數字哈里發國”,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傳播極端思想、策劃暴力活動。
莫斯科劇院遭襲后,IS開始呼吁將美國作為下一個襲擊目標。近幾個月來,美國防務智庫蘇凡中心追蹤IS網絡活動的團隊觀察到,該組織持續不斷地發布暴力煽動言論,呼吁支持者在節日期間發動襲擊,并鼓勵他們采用持刀襲擊、駕車撞擊等簡單戰術。
美國情報部門在2024年挫敗了5起與IS有關的恐怖襲擊,較前一年的0起顯著上升。這些活動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先是一名加拿大籍巴基斯坦人在策劃襲擊紐約猶太中心時被捕;接著在10月,FBI在俄克拉荷馬州逮捕了一名阿富汗籍男子,據悉他計劃在美國大選投票日當天發動支持IS的大規模槍擊;同期,一名馬里蘭州非裔男子因涉嫌向IS提供物質支持被捕。
2024年幾起被挫敗的襲擊陰謀中,IS都是利用網絡接近伊斯蘭社群的男性,鼓動他們襲擊具有象征意義的西方目標。大西洋理事會反恐項目成員邁克·尼爾森指出,這類襲擊是“基地”組織“無領袖化圣戰”理念的體現,即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圣戰者”會自發地對敵人發動襲擊。“這可能是最難預料的襲擊,因為沒有可滲透的組織,沒有引起注意的特殊物品或爆炸物,而且考慮到賈巴爾是在美國本土出生的公民,邊境移民審查也無法阻止這種威脅。”
在蘇凡中心反恐高級研究員科林·克拉克看來,這種“獨狼”行動的危害更大,因為IS的策略就是要影響并激勵美國境內的個人發動襲擊,“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讓美國民眾陷入恐懼”。
讓執法人員感到憂慮的是,最近的研究指出,潛在襲擊者往往會模仿之前的襲擊策略和手法。此外,“獨狼行動”往往在特定時空集中出現,這意味著美國近期可能會面臨更多類似的暴力事件。
在新奧爾良襲擊事件發生前,中東局勢的發展已經引發全球對IS卷土重來的擔憂。2024年10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和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將該組織列為“持續存在的重大國家安全威脅”。同年9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比爾·伯恩斯在公開聲明中用“死灰復燃”描述該組織的狀態。在阿薩德政府被推翻后,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亦警告說,敘利亞不穩定的局勢可能讓該極端組織獲得“新的生機”。
過去20年間,為消除恐怖主義的威脅,美國一度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并導致監控體系的過度擴張,以及對美國穆斯林的歧視。但這種反恐策略難以長期維系。隨著美國將注意力和資源轉向“大國競爭”,反恐在美國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遠不如十年前那么突出,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反恐戰爭”也已明顯降溫。“雖然我們對恐怖主義的關注度下降了,但恐怖分子并未減輕對我們的敵意。”蘇凡中心反恐高級研究員克拉克表示。
剛遭受過恐怖襲擊的波旁街,如今已重新開放,音樂依然轟鳴,酒水照常供應。當地居民在波旁街的各個角落留下了鮮花、蠟燭和十字架,悼念這場恐怖襲擊的遇難者。一家藥店的外墻上布滿了手寫的留言:“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恐怖沒有勝利”。
波旁街曾經的居民、作家弗蘭克·"佩雷茲決定繼續籌備1月6日開始的狂歡節。“某個該死的恐怖分子想毀掉我們?去你的。我經歷過最棒的狂歡節是卡特里娜(颶風)之后的那次。幾乎沒有游客。全是當地人。”佩雷茲對《紐約客》雜志表示。
2005年,新奧爾良的防洪堤在颶風卡特里娜的吹襲下倒塌,五分之四的城市被淹沒。當時美國各界質疑,在經歷了如此多的苦難和死亡之后,該市是否適合繼續舉辦狂歡節。
“我當時想,你們根本不了解這座城市。不舉辦狂歡節就等于投降。”佩雷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