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4年鄂州市科技創新智庫研究立項課題,編號:EZZK-2024036
作者簡介"余清,護師,碩士研究生在讀
* 通訊作者"李響玲,E-mail:252975086@qq.com
引用信息"余清,李響玲.音樂療法對圍絕經期失眠病人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循證護理,2025,11(1):1-6.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through Meta?analysis.Methods: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of music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WanFang Database,VIP,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and EMbase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s to January 10,2024.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the literature,extracted data,and conducted a strict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selected literature.RevMan 5.4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Results:A total of 11 articles that met the criteria were screened,involving 869 patients.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music therap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OR=3.05,95%CI 1.79?5.21,Z=4.10,Plt;0.001),the total score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MD=-3.55,95%CI -4.08?-3.02,Z=13.04,Plt;0.001);the clinical cure rate of insomn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OR=2.34,95%CI 1.32?4.16,Z=2.91,P=0.004);the Kupperman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MD=-4.75,95%CI -6.76?-2.74,Z=4.64,Plt;0.001),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s:The exis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music therapy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sleep disorders in perimenopausal patients,which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However,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literature,the above conclusion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verified by large?sample and multicenter studies.
Keywords "music therapy;perimenopause;insomnia;Meta?analysis;evidence?based nursing
摘要""目的:通過Meta分析評估音樂療法對圍絕經期失眠病人的干預效果。方法: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建庫至2024年1月10日公開發表的關于音樂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病人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文獻。2位研究員獨立進行文獻篩選和數據提取,并對所選文獻進行了嚴格的質量評價。采用RevMan 5.4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最終篩選出符合標準的11篇文獻,共涉及869例病人。Meta 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音樂療法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OR=3.05,95%CI(1.79,5.21),Z=4.10,Plt;0.001],試驗組匹茲堡睡眠指數(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MD=-3.55,95%CI(-4.08,-3.02),Z=13.04,Plt;0.001];試驗組病人失眠臨床痊愈率高于對照組[OR=2.34,95%CI(1.32,4.16),Z=2.91,P=0.004];試驗組干預后Kupperman評分低于對照組[MD=-4.75,95%CI(-6.76,-2.74),Z=4.64,Plt;0.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現有證據顯示,音樂療法對改善圍絕經期病人睡眠障礙有一定效果,同時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但由于納入文獻的數量和質量存在一定局限性,上述結論仍需進一步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研究加以驗證。
關鍵詞""音樂療法;圍絕經期;失眠;Meta 分析;循證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5.01.001
圍絕經期綜合征,又稱更年期綜合征,主要癥狀發生在40~60歲的女性群體中,其癥狀是由卵巢功能自然衰退和性激素水平波動引起的,包括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多種不適表現[1]。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圍絕經期綜合征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圍絕經期女性數量已超過1.6億人,每年新增超過500萬人[2]。圍絕經期女性人群中,失眠患病率高達46.87%[3],是最常見的癥狀,病人表現為頻繁夜醒、入睡困難、早醒和醒后難以再入睡[4]。圍絕經期女性面臨睡眠障礙問題,不僅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還可能加重慢性疾病,甚至導致死亡,給個人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此外,失眠會導致精神疲憊,降低工作效率,影響生活質量[5]。現代醫學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療法及鎮靜催眠、抗抑郁和抗焦慮等藥物治療失眠[6]。盡管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圍絕經期女性的睡眠和癥狀,但存在副作用風險,尤其是激素替代療法與乳腺癌密切相關,需要謹慎考慮[7]。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對圍絕經期失眠病人至關重要。音樂療法作為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物理療法具有成本低、療效確切的特點。近年來,雖然有學者對音樂療法是否可以改善失眠病人睡眠質量進行了分析,但研究對象較為廣泛,尚未有音樂療法對圍絕經期病人的影響進行系統評價[8]。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對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評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納入及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1)研究類型: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2)研究對象:受試者的病例來源、性別和年齡不受限制。診斷標準:首要診斷為圍絕經期。失眠的診斷可參考國際睡眠障礙分類[8]:①持續的睡眠困難,包括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或早醒;②有充足的睡眠機會,病人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適宜的睡眠環境,但由于失眠而無法獲得滿意的睡眠;③出現相關的日間功能受損,失眠導致病人在白天出現疲勞、不適、注意力差、難以專注、日間困倦、積極性或精力減退等行為問題,并排除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以及精神病病人。3)干預措施:試驗組接受音樂療法或結合其他療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用藥治療及護理干預。本研究不限制是否采用盲法,并遵循2021年系統評價與Meta分析優先報告的條目(PRISMA2020)版聲明的要求,選擇和使用相關文獻和研究方法[9]。4)結局指標:主要結局指標為國際公認及較為常用的睡眠質量評估指標,包括臨床總有效率、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次要結局指標包括臨床痊愈率、改良Kupperman評分。
1.1.2 排除標準
1)病人由于其他神經或精神系統疾患所致失眠、合并其他嚴重原發性內科疾病或已采用其他藥物或治療;2)信息不全及重復發表的文獻;3)無法獲取全文的文獻;4)會議論文;5)原始研究中數據無法轉換和應用的文獻;6)動物實驗。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base)、維普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 、EMbase,以獲取關于音樂或相關方法治療圍絕經期女性失眠或睡眠障礙的研究文獻,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4年1月10日。此外,為了全面收集相關文獻,還納入了回顧性文獻參考資料。檢索過程采用了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的方法。中文檢索詞為絕經前、絕經前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失眠、不寐、睡眠障礙、音樂治療、音樂療法。英文檢索詞為perimenopause、climacteric、insomnia、sleep disorders、music、music therapy。以PubMed為例,檢索策略如下:
#1 "\"perimenopause\"[MeSH]
#2 "\"climacteric\"[Title/Abstract]
#3 "#1 OR #2
#4 "\"sleep disorders\"[MeSH]
#5 "\"insomnia\"[Title/Abstract]
#6 "#4 OR #5
#7 "\"music\"[MeSH]
#8 "\"music therapy\"[Title/Abstract]
#9 "#7 OR #8
#10 "#3 AND #6 AND #9
1.3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取
采用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 3.9對文獻進行了初步整理、篩選和權衡。首先,粗略閱讀標題和摘要,若不符合納入標準,則將其剔除;接著對其余文獻進行全文閱讀及詳細分析,以確定目標人群、研究類型、主要結局和次要結局,然后將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剔除;最后,在納入文獻后,檢查引文,以確定更多相關文獻。2名接受過循證醫學培訓的研究人員獨立審閱和交叉核對,第3名研究人員介入討論不一致之處,采用Excel整理和提取數據,包括作者、發表時間、國家、樣本量、年齡、干預措施、干預時間和結局指標。
1.4 文獻質量評價
2名研究人員采用Cochrane質量評價手冊[10]對所納入研究的文獻質量進行評估。評估主要基于7個偏倚來源,包括隨機分組、盲法、結果評估的盲法、結果數據完整性、選擇性結果報告以及其他潛在偏倚來源,評估結果以“低風險”“高風險”和“不明確風險”來描述。2名研究人員獨立進行評估,并相互核查。若存在分歧,與第3名研究人員共同討論,最終決定是否將該研究納入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 5.4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為了量化各項研究的結果,選用比值比(OR)、均數差(MD)、標準化均數差(SMD)及其95%置信區間(CI)作為效應量。為了評估這些研究之間的統計學異質性,采用Q檢驗和I2檢驗,當Q檢驗的Pgt;0.05且I2lt;50%時,表明研究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學異質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0.05且I2≥50%,則提示研究之間存在統計學異質性,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此外,通過逐一排除單個研究的方法進行敏感性分析,以確保結果的穩健性。同時,運用Begg's檢驗是否存在發表偏倚。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經過初步檢索,共獲得58篇文獻。經過進一步補充檢索后,未發現新增文獻。經過去重、初步篩選和全文復篩,最終納入11篇文獻進行Meta分析。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2.2 納入研究基本特征
納入文獻[10?20]均為RCT研究,涉及869例病人,其中對照組434例,試驗組435例。見表1。
2.3 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評估
對納入文獻進行發表偏倚分析,發現11篇文獻[10?20]中,除了程霖等[14]之外,其他文獻均提及“隨機數字表法”;除T?re等[18]外,其他文獻均未提及盲法。這些文獻均未顯示其他偏倚來源,且其研究基線資料和干預方法設計均合理。納入研究的偏倚風險匯總圖見圖2,納入研究偏倚風險比例圖見圖3。
2.4 Meta分析結果(見表2)
2.4.1 臨床總有效率
7項研究[10,12?17]報告了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總有效率,涉及514例病人,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0%,P=0.46,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音樂療法有助于改善圍絕經期女性的睡眠障礙[OR=3.05,95%CI(1.79,5.21),Z=4.10,Plt;0.001),明顯優于其他干預方式。
2.4.2 PSQI總分
7項研究[10?11,13?14,16?18]探討了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PSQI總分,涉及587例病人。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77%,P=0.000 2。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以MD為合并效應值。結果顯示,試驗組PSQI評分下降[MD=-3.55,95%CI(-4.08,-3.02),Z=13.04,Plt;0.001]。表明音樂療法有助于改善圍絕經期失眠病人的睡眠質量。
2.4.3 失眠臨床痊愈率
4項研究[10,12?13,17]報道了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臨床痊愈率,涉及275例病人,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0%,P=0.67,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痊愈率高于對照組[OR=2.34,95%CI(1.32,4.16),Z=2.91,P=0.004]。表明音樂療法能有效改善圍絕經期失眠病人的睡眠質量。
2.4.4 干預前后Kupperman癥狀評分
2項研究[19?20]報告了單純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干預前Kupperman評分,涉及159例病人。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0%,P=0.83,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Kupperman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MD=1.24,95%CI(-0.93,3.41),Z=1.12,P=0.260]。2項研究[19?20]報告了純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治療干預后Kupperman癥狀評分,涉及159例病人。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I2=0%,P=0.32,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Kupperman評分低于對照組[MD=-4.75,95%CI(-6.76,-2.74),Z=4.64,Plt;0.001]。
3 討論
3.1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本研究對11篇RCT文獻進行了分析,共涉及869例病人。這些研究均未設立安慰劑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音樂療法(包括音樂療法聯合中藥、音樂療法聯合常規護理、音樂療法聯合西藥艾司唑侖片)在改善圍絕經期失眠病人的PSQI評分、臨床總有效率、臨床痊愈率以及Kupperman評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11項研究中試驗組均未報告不良反應,顯示明顯的臨床應用潛力。從中醫角度分析,圍絕經期睡眠障礙可歸類為“失眠”。圍絕經期女性由于沖任功能減退、精血虧虛、陰陽失調,易導致睡眠問題。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圍絕經期睡眠障礙的發病機制主要涉及卵巢功能減退和雌激素水平下降,這可能導致激素直接影響參與睡眠調節的某些神經遞質,從而影響睡眠質量[21]。優美舒緩的音樂能夠通過生理和心理雙重途徑治療疾病,尤其是其能夠刺激大腦皮層,通過激發情感、振奮精神改善人們的情緒[12]。目前,音樂療法在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疼痛緩解等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果,且副作用明顯減少[22]。鑒于可能存在觀察性偏倚等風險,上述文獻的證據等級評估可能需要適度下調。本次Meta 分析結果表明,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可能是由于納入的文獻質量總體不高所致。本研究中,僅有1篇文獻提到對照組產生了不良反應,而其余10篇文獻均未提及。鑒于不良反應可能并無明顯癥狀,這一結果意味著音樂療法聯合常規療法較其他單一藥物治療依然相對安全,也呈現出更為突出的治療成效[23]。音樂療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模式,為失眠治療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3.2 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首先,納入文獻數量有限,僅包括1篇英文文獻,可能導致遺漏其他外文文獻的情況。此外,本研究中的文獻未明確說明樣本量估算的依據,近一半的文獻未描述具體的隨機方法,部分文獻未采用盲法,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從而降低了研究結論的推廣性和證據支持程度。其次,有關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單獨療效尚未得到充分驗證。此外,由于對失眠的辨證分型尚未達成共識,臨床關于音樂治療失眠的曲風和頻率選擇也不規范。另外,由于干預時間、頻率等方面存在差異,各研究結果間存在較大差異。本研究納入的文獻中,診斷標準和療效指標多樣,這也可能導致異質性,大多數研究采用主觀量表作為結局指標,缺乏客觀實驗室數據來支持其療效。因此,音樂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長期院外療效證據尚不充分。
3.3 建議
基于當前證據,音樂療法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考慮進行多中心基地試驗,拓寬研究人群并擴大樣本量,延長干預療程并進行隨訪,以觀察音樂療法在圍絕經期失眠病人中的遠期效果。在評價指標方面,應加入多導睡眠圖等客觀指標,評估病人的睡眠模式,以全面評價音樂療法的療效。目前,中醫臨床研究中很難實現結局指標的統一,證候指標也存在不足,導致許多臨床研究無法納入評價,從而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局限性。未來臨床研究可以通過構建核心指標集來改善這一狀況。
參考文獻:
[1]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劉雁峰.國際中醫臨床實踐指南更年期綜合征(2020-10-11)[J].世界中醫藥,2021,16(2):190-192.
[2] 李佳欣,肖艷,廖娟,等.我國圍絕經期女性抑郁癥狀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CHARLS面板數據[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22,42(7):1038-1043.
[3] 梁曉仙,丁曉云,金運欽,等.中國40~65歲女性人群失眠癥狀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21,22(9):670-679.
[4] 孫東梅,金鳳,李長濱,等.(圍)絕經期門診患者睡眠質量及影響因素調查[J].生殖醫學雜志,2014,23(2):105-109.
[5] VAN STRATEN A,VAN DER ZWEERDE T,KLEIBOER A,et al.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therapi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a Meta-analysis[J].Sleep Medicine Reviews,2018,38:3-16.
[6] 陳蓉,彭雅婧.《中國絕經管理與絕經激素治療指南(2018)》在臨床的實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20,36(3):202-205.
[7] 章詩琪,胡運濤,曹袁媛,等.激素替代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與乳腺癌關系的Meta分析[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9,44(3):399-402.
[8] 高和.《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三版)慢性失眠障礙的診斷標準[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5):555-557.
[9] PAGE M J,MOHER D,BOSSUYT P M,et al.PRISMA 2020 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updated guidance and exemplars for reporting systematic reviews[J].BMJ,2021,372:n160.
[10] 張瑞芳,韓迎娣,王瑋,等.歸脾湯加減聯合五行音樂療法治療圍絕經期心脾兩虛型失眠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1,53(16):39-42.
[11] 辛云香.健康教育護理聯合音樂療法對圍絕經期婦女失眠的影響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8,35(3):308-309.
[12] 王苑,黎麗嫻,馮欣欣.音樂療法對31例圍絕經期女性睡眠障礙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2):50-51.
[13] 張晶.音樂療法用于圍絕經期女性睡眠障礙治療中的作用評估[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5):827-828.
[14] 程霖,姚菲,周綿莉.中藥配合音樂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藥前沿,2019,9(26):194-195.
[15] 申梅,賴家湖,李舟文.中藥配合音樂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35):98-99.
[16] 朱松妹,曹岐新,王群.中藥足浴聯合背景音樂治療腎虛肝郁型圍絕經期綜合征失眠4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6,51(2):119.
[17] 梁小利,王紅艷,劉月,等.中醫五行音樂對圍絕經期失眠癥患者的應用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6,25(1):1-3.
[18] T?RE F K,YA?MUR Y.The effects of therapeutic touch and music on sleep quality,menopausal symptoms,and quality of life in menopausal women[J].Menopause(New York,N Y),2023,30(12):1221-1229.
[19] 鄭秀慧,陳長香.聆聽音樂及音樂運動療法在改善護士圍絕經期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9):989-991.
[20] 李淑杏,雷鵬瓊,陳長香.不同形式的音樂療法對臨床護士圍絕經期綜合征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957-959.
[21] 張新華.《婦產科學》出版:硫酸鎂聯合硝苯地平緩釋片在婦產科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22,31(2):226.
[22] 張亞峰,連亞強,張娜,等.音樂療法在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24,38(12):2239-2243.
[23] 何光文,高月平,熊丹,等.安神疏肝湯聯合足浴及音樂療法對婦科術后患者焦慮、失眠及疼痛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2):92-95.
(收稿日期:2024-07-12;修回日期:2024-12-10)
(本文編輯"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