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戚平川來說,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榮譽里,獲評齊魯大工匠、山東省級鐵壺制作技藝傳承人;新品中,《腰纏萬貫》大師鐵壺首次躋身全國金融定制貴金屬產品行列;傳承上,妻子劉鳳獲評淄博工匠,兩個兒子由愛好者變為傳承者,鐵壺之家實至名歸。

其實,這是戚平川32年磨礪、體悟、鉆研的必然結果。戚平川認為,鐵壺“鑄”日月,從設計到鑄型,鐵粉淬煉重生;鐵壺“注”日月,將許多文化元素注入,融為一體;鐵壺“煮”日月,煮的不僅僅是水,還是日月之精華。
耕耘在壺中,戚平川始終“壺”心不改。他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還創新了多種工藝技法,讓鐵壺文化更加多元,滿足了不同市場的需求。作為龍泉鐵壺制作技藝傳承人,戚平川32年來癡心不改,從收藏老鐵壺到自己設計、鑄造鐵壺,賦予了齊緣堂龍泉鐵壺新的生命。展翅欲飛的喜鵲、活靈活現的龍鳳等各種圖案令人眼花繚亂,菱形、方形、圓形、瓦當形等各種造型的鐵壺應有盡有,拿起一只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在柔和的燈光下,青黑的生鐵反射出沉靜的光韻,似樸拙古遠的流年,又精妙有致,靈氣內蘊。
手打鐵壺,凝結了工匠千錘百煉的溫情。戚平川介紹,一把鐵壺的出爐,除前期的設計構思外,還需要26道工藝流程、66道工序,最快15天打造而成。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鐵片,在一道道工序的雕琢下脫胎換骨,變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這其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正是山東手造的魅力之一。
多年來,戚平川專注于鐵壺器型研究設計,秉承健康優先的創作原則,以“天地人和,雅俗共賞”為文化內核,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制器理念,追求品質與藝術的完美結合。他用獨特的審美眼光,將鐵壺之韻、意境之妙,通過精心構思、取精用宏、巧妙手作展現出來,開辟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空間。

向新而行、往高而攀。在手造事業中,戚平川重視工藝的傳承與革新、產品的研發與創新,2013年首創鐵壺窯燒制坯法、2016年成功研發原生態植物防銹處理工藝、2023年解決了鐵壺制作技藝與金銀鑲嵌工藝融合的難題……
在鐵壺制作技藝與金銀鑲嵌工藝相結合的研究與實踐中,戚平川摸索出了一種不用焊接、不用膠粘的嵌入工藝,將金銀飾件與壺體牢固結合,在提升了鐵壺美感和藝術性的同時,也有效縮短了制作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得到廣泛認可。
戚平川還充分借鑒國內外鐵壺制作的先進技術,大膽創新,將傳統技藝、本土文化與現代技術融合,設計制作了《天方地圓》《人生如意》《比翼雙飛》等1000多種款式新穎、寓意深刻、造型獨特的鐵壺,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色,戚平川在壺體、壺蓋、壺提梁等細節設計上不斷創新,反復推敲,如在壺體上設計了貼近當地實際的簡潔浮雕圖案,在銅蓋上添加了表現聊齋元素、齊文化元素的圖案,在壺摘上嘗試使用當地特產琉璃,使得鐵壺檔次大為提升。
小鐵壺賦予人生大樂趣,也讓戚平川找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無論收藏還是設計、制作,都能讓我在心靈上獲得一份享受與寧靜。”戚平川如是說。
編輯/魏偉

戚平川,中國高級工藝美術設計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高級技師,齊魯大工匠,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齊魯文化之星,淄博金牌工匠,龍泉鐵壺博物館館長。
QiPingchuan,seniorindustrialartdesignerinChina,memberoftheChinaAssociationofArtsandCrafts,seniortechnician,greatcraftsmanofQilu,masterofartsandcraftsinShandong,StarofQiluCulture,goldencraftsmaninZibo,andcuratoroftheLongquanIronKettleMuse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