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學校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化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如何落實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從學校的辦學實際出發,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形成具有中職特點的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新范式,支撐中國企業走出去服務沿線國家發展的需求,助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的實現,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
以魯班工坊建設促進教育國際化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國際化水平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實施,中職教育應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技能人才。
在這樣的背景下,魯班工坊的建設應運而生。魯班工坊不僅是技能傳承的平臺,更是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重要載體。通過魯班工坊,我們可以將中國傳統的工匠精神和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相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實踐、創新的綜合空間。
學校積極參與印尼魯班工坊建設,著眼服務國家戰略,依托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成果,通過項目實施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合作能力,拓寬了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的視野,探索了學校內涵建設的新路徑,促進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實施七大行動彰顯教育合作魅力
五方攜手,力促專業建設標準化。在深化中國與印尼兩國合作的過程中,我們創新性地提出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與專業間的“五業聯動”模式。通過政府引導、行業協會協調、企業參與、學校培養以及研究機構支持的“五方攜手”,構建了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技術應用及中餐烹飪等領域的專業一體化標準體系。該體系以能力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強調實踐主導,開展模塊化教學。
關注學生,探索教學方法多樣化。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仿真技術等先進教學手段,我們構建了分解訓練法、解壓訓練法、緊貼訓練法、模擬訓練法、對抗訓練法、揣摩訓練法及冥想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在豐富教學形式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收獲了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促進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融合。
面向崗位,促進教材實訓化。我們根據本土急缺崗位需求,結合專業發展需要,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環節設計,開發實訓化雙語教材和“理實一體化”手冊。通過深入調研市場和企業需求,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實踐操作和理論學習的有機結合,確保教學質量與效果。
注重素養,實施學生考核多元化。我們注重多元化評價,創建了“四方三層五證”魯班工坊畢業生評價標準。該評價立足學校、教師、企業、學生四方,實施理論、實訓、頂崗三層考核,推動儀容儀表、行為習慣、文化理論、專業技能、頂崗實習“五證”獲取,全面系統地評價學生,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開發共享,促進教學資源優質化。將“世校賽”的理念和競賽內容深度融入課程體系,我們積極引進現代生產流程、技術標準及服務規范至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聯合開發基于工程實踐導向和真實任務驅動的實訓場景與虛擬仿真教材,進而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其適應未來職場需求的專業技能。
融合文化,形成基地管理規范化。在印尼魯班工坊實訓基地,我們積極融入企業文化,實施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安全、節約、學習“8S”管理。通過這一管理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安全意識,還促進了場地管理的規范化,營造了更加高效、有序且富有企業精神的教學環境,為培養具備良好職業素質的優秀人才奠定了基礎。
優化師資,提升教師能力常態化。結合印尼本土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需求,我們聘請了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行業企業專家,對合作國的本土師資進行定期培訓。通過這一舉措,為合作國培養了一批具備“雙師—雙能—雙語—雙證”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推動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
國際合作與交流范式探索獲佳績
授之以漁,印尼師生技能培訓成果豐碩。我們開展了10期EPIP師資培訓,培訓課時達2000余課時;面向印尼東爪哇省6市8所職業學校開展了76名教師、1748名企業員工、2450名學生的技術培訓,人均培訓學時達64學時;在印尼東爪哇省波諾羅戈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每周開展4課時技能培訓,每年培訓1000名學生,學校480名畢業生被當地優秀企業錄用;在2022年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汽車技術賽上,參賽印尼選手獲得金獎。
深耕資源,教學成果實現新突破。我們開發了基于工程過程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與企業合作編寫了《無人機組裝與調試》等三本雙語教材,開發了汽車發動機故障診斷、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實訓課程資源。學校“培訓先行標準對接裝備優質—中職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范式探索與實踐”成果,榮獲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加強研究,促進中國印尼職教合作。依托中國—印尼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我們加強兩地職業教育研究,搭建了職業教育論壇、精品課程設計、資源共享共建、畢業生就業、技能大賽訓練、人文交流、產教融合等合作交流平臺,攜手培養兩國的技術技能人才,促進了兩國的民心相通。
影響廣泛,喜獲中外多方高度評價。目前,印尼魯班工坊已接待來自政府、企業、學校、社會團體等方面的參訪60余次,被印尼教育與文化部授予職業教育培訓基地稱號。印尼教育與文化部長納迪姆·馬卡里姆、印尼前總統佐科·維多多等,先后對印尼魯班工坊給予了高度評價。
(作者單位:天津市東麗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