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關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需要多方參與、協力同行。我校自2001年探索校家社協同育人以來,以學校為主導,構建共育新單元,從散點實驗、經驗總結、模式構建到經驗推廣,初步形成了一套校家社協同未來教學場景的新樣態。共育新單元是打破學校、家庭、社區資源及管理壁壘的大單元系統,涵蓋三個功能不同的小單元,分別是文化共享新單元、物理共建新單元、智慧共融新單元。
文化共享新單元
文化是行為的先導,用文化凝心聚力,協同育人的方向就有了意識形態的統領。圍繞采荷二小的采荷街道、荷花塘未來社區等板塊的“和”文化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色。“荷”文化是浙江的文化底色,學校所處的街道、社區多以“荷”命名,由荷花的“荷”走向和諧的“和”,是學校、社區、街道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學校也成了街區的文化中心、精神高地。在文化統領下,校家社達成育人共識:鐘聲所響之處,皆是育人之地;用良好的校風促進家風、帶動社風,譜寫文化新篇章。
創建青荷家教中心。青荷家庭教育中心通過引入文化型、專家型講師開展講座,為家長們帶來豐富多彩的親子溝通、心理輔導等系列課程,有效提升了家庭教育綜合素質與能力。由優秀行業代表家庭組成的教育講師團、資深心理專業人員組成的家庭教育荷樂大先生、熱心家庭教育指導的家庭教育荷樂志愿者,形成了專業素養豐富的師資隊伍,通過理論講授、實操演練、案例研討等多種教學模式,全方位優化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與效能。
打造曉荷淘樂園。曉荷淘樂園是跨社區、開放型素質學習中心,以提高學生美術、勞動、科技、文化、健康等素養發展為核心,創設了“智創中心”“運動中心”等多個學習中心,系統學習活動空間,滿足學生多樣態學習需求。
共建曉荷書房。曉荷書房緊扣“人的需求”,建構“荷課堂”“荷閱室”“荷悅直播”“曉荷慧展”等系列空間,成為校社聯合打造的首個幸福鄰里坊。曉荷書房與學校共同開發幼小銜接課程、親子閱讀課程、棋類課程、心理主題講座、項目化學習成果展等,滿足了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讓文化惠民工程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物理共建新單元
我校將學校空間與家庭、社區和社會空間大統整,打造物理共建新單元。未來學校的空間設計是相互融通的,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中心為學生服務;非在校期間,學習中心則向社區開放。學校也對家庭空間、社區空間進行了統整,真正實現了“學校在社區中,社區在學校中”的理想共育生態。
第一物理空間學校單元。學校的物理單元構建了十大共育中心,社區和學校能夠完全共享物理空間。以學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多巴胺和樂街為例,街區圍繞“情緒調節、親子互動、生命體悟”三大主題,開設適合全齡段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項目,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生在“心情百貨店”認識、識別、轉化各種情緒;在“家庭魔力探索屋”參加親子活動,拉近家庭成員之間的距離;在“荷樂家庭加油站”里上團輔課或尋求心理咨詢幫助。
第二物理空間社區單元。學校的街道和社區為孩子們打造了多個全新的社區空間,如幸福學堂、曉荷書房、淘樂園等。學校引導家庭優化空間創設,塑造優良家風,讓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
第三物理空間社會單元。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課程需求,將周邊文化場館、歷史遺跡等社會優質資源進行科學規劃與統整重構,為學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社會實踐課程與活動,幫助學生搭建起從校園步入社會、從書本邁向實踐的橋梁。
智慧共融新單元
協同管理看得見。創新“一組一委一薈”共育場景,促進校家社協同管理。“一組”即曉荷工作組,“一委”即曉荷家委會,“一薈”即曉荷名師薈。“一組一委一薈”是學校與社區開展校社活動過程中的重要組織機構,負責對校社活動的商議、規劃、部署、評估與矛盾解決,通過“一組一委一薈”校家社協同共治體系開展活動,讓校社活動真實可見。
校社服務看得見。由區教育局牽頭打造星級家長執照、星級家長俱樂部工程,通過搭建在線學習、活動交互、家長進階和親子陪伴四大應用場景,推動了區域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水平的實質性提升。
學生成長看得見。我校整合政府、社區資源,邀請區領導、社區人員與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老師共同參與學生家訪,全方位了解學生家庭情況。搭載“六體魔方”云計算,我校構建了“蓮子積分”社區活動評價體系,通過共生數字報告單,學生的綜合素養、動態成長等都能得到過程性記錄與客觀化評價,最終形成360度的個人“數字畫像”,讓學生成長看得見。
社區教師發展看得見。運用AI課堂技術,通過語音識別、肢體語言記錄等多種手段,系統性地收集和分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行為特征,繪制教師畫像,幫助教師更直觀地認識教學中的亮點與不足,并提供個性化的改進建議。基于AI課堂,整合“學校大先生”和“社區大先生”雙師力量,充分發揮校內外專家的技能專長,讓大先生、雙師制教師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讓教師發展看得見。
多年來,學校欣喜地見證著學生們的茁壯成長、社區的和諧繁榮。校家社協同育人是一項持久的事業,美好的愿景需要學校、家庭、社會持續的努力與投入。未來,我校將繼續深入探索實踐校家社協同未來教學場景,以校風引領家風,讓家風促進社風。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重點“共育新單元:未來社區視域下校家社協同育人新樣態研究”(立項編號:DHA240394)研究成果之一,項目負責人為吳樹超。
(作者單位:杭州采荷第二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