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金黃雞養殖歷史悠久,在外觀、肉質及體重等方面均符合主流消費市場的要求,亦是過年、過節的吉祥之食,2021年金黃雞榮獲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因缺乏專業的種質資源保護措施,金黃雞正在逐步與外來品種(系)雜交,為了保持黔東南州畜禽種質資源特性,開展金黃雞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金黃雞;生產性能;繁殖性能;保護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S8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1-0053-04
金黃雞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的特色農產品,2021年4月被農業農村部公示為“2021年第一批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金黃雞養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民國甚至更久遠的時期。根據黔東南州農業志記載:黃平金黃雞是明清人口大遷移時期隨遷而來的雞種,在武陵山區相對封閉的環境條件下,經長期演化形成的一個獨立品種,是黔東南雞的代表性品種。該雞種公雞羽毛基調為黃底紅羽,尾羽為紫色,項羽為典型的金黃色,因而得名金黃雞。金黃雞具有青腳、青喙、體格健壯、體態勻稱、羽毛豐滿、外貌美觀、個體大小適中和肉質細嫩鮮美等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亦是過年、過節的吉祥之食。
1" 主產區及自然生態條件
金黃雞分布范圍包括黃平縣、施秉縣、余慶全境以及石阡、鎮遠、甕安、福泉等縣市的部分地區。中心產區在黃平縣北部的上塘鎮、舊州鎮、平溪鎮、浪洞鎮、紙房鄉及與黃平縣接壤的周邊地區。產區位于貴州高原中部向黔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處武陵山脈南延段山區,以中山侵蝕地貌為主,山高谷深。多為山區,少量山間盆地。產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降雨充沛,暖濕同季。年平均氣溫15.1 ℃,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24.7 ℃,年均降雨量1 056~1 307.9 mm,無霜期225~294 d。
2" 金黃雞的生物學特性
黃平金黃雞公雞體型中等,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腹部羽毛以黃色為基調,項羽、背羽呈典型金黃色,主翼羽有1~2片灰黑色羽毛或無,主尾羽為紫色,喙、脛呈青色或灰色、灰白色,虹彩橘黃色;冠、髯鮮紅,單冠直立,冠齒7~9個。母雞有黃色和棕色兩種。黃色母雞整體呈土黃色,項羽呈谷黃色,尾羽土黃色,尾端灰黑色,單冠5~7齒,冠較大,冠齒存在分叉,脛、趾纖細,顏色處于灰至灰白過渡,體態豐滿,腳稍矮。棕色母雞整體為土黃色,項羽為棕色,腹部呈米白色,其余部位羽毛為米黃色;體態為倒三角形,脛、趾顏色為青灰色,單冠5~7齒,腳中高,體態較為輕盈。金黃雞公雞、母雞圖片分別見圖1、圖2。
3" 生產性能
3.1" 生長性能
成年金黃雞公雞平均體重1.8~2.5 kg,母雞平均體重1.5~1.7 kg,金黃雞生長性能指標(數據來源于黃平縣黔穗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測定)見表1。
3.2" 屠宰性能
金黃雞屠宰性能(數據來源于黃平縣黔穗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測定)見表2。
4" 繁殖性能
金黃雞開產日齡為150~165 d,年產蛋數為90~100枚,蛋重為50.2~60.9 g,產蛋高峰在300日齡前后,高峰期產蛋率為55.35%,年均產蛋率約40.85%。公母分籠圈養,人工授精,平均受精率為94.27%;種蛋孵化出殼率為83.63%;野外散養,公母比1:8,自由交配,平均受精率為92.59%;自由交配種蛋孵化出殼率為88.56%;蛋殼顏色為淺灰、白色及褐色。
5" 飼養管理
金黃雞0~60日齡在育雛室進行育雛,育雛期的適宜溫度見表3,育雛舍的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為宜。在60日齡后,需要從兩個方面對雛雞分流,一是選作種雞,按照種雞標準選擇發育好、體質健康、體格強狀的雛雞作為備用種雞飼養于種雞場;二是將選種余下雛雞作為商品雞雞苗,移送到林下養殖場進行散養。林下散養充分模擬了傳統的土雞生產模式,將養殖圈舍布置于林地、草地等開放環境,讓雞在生長過程具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提高其運動量;野外低密度養殖,還可以讓雞只在自然環境中攝取充足的天然食料,同時利有現代營養學理論,對土雞傳統食料的營養成份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配制營養更全面的飼料進行補飼,讓其發育更充分、生長更健康。按此模式可生產出高品質的林下土雞產品。
6" 金黃雞種質資源保護
6.1" 金黃雞種質資源保護現狀
為了做好金黃雞的種質資源保護工作,黃平縣黔穗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從2018年起在黃平縣舊州鎮大碾房村青三組建成了楊家塘種苗基地,將收購的種雞安置于此進行集中飼養。種雞初期飼養采取室內本交籠的形式進行,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校、科研單位合作交流,依托科研院校技術,做好金黃雞的保種工作。2020年起,公司對種雞野外飼養模式進行了探索,經過試驗對比,野外散養的種雞健康狀態更好,產蛋率、受精率、種蛋孵化出殼率高于本交籠飼養模式。通過對種源雞進行擴繁,目前黃平金黃雞已形成3個品系,種雞場種雞存欄量12 000羽,每個品系種雞規模分別達到4 000羽左右。
6.2" 金黃雞種質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
6.2.1" 資金投入不足,技術人才缺乏" 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具有長期性、公益性等特點,地方雞種保護工作基本上以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為主,缺乏各級財政配套扶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大數據的應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逐漸被應用于畜禽種質資源的遺傳物質保存中,使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方式逐步多元化。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備設施簡陋,具備新保種技術的人才不愿加入到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中來,而原有的基層人才隊伍知識結構老化,影響了金黃雞的種質資源保護成效[2]。
6.2.2" 保種工作與市場需求存在差距" 對金黃雞市場需求的形狀和特色基因挖掘不足,跟不上市場需求變化,導致產品競爭力弱。金黃雞的保種工作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綜合競爭力不強[2]。
6.2.3" 外來雞種沖擊,金黃雞種雞瀕臨滅絕" 金黃雞最原始的種質優質資源來自農村群眾散養的種雞,群眾對地方種質資源保種意識淡薄,隨著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飼養高產雞種,金黃雞正遭受外來雞種的沖擊,長久之下,金黃雞優質種雞瀕臨滅絕,若沒有系統的金黃雞種質資源保護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金黃雞將徹底滅絕。
6.2.4" 企業主體地位未凸顯" 種質資源保護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生產,向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的金黃雞肉、蛋產品,但保種企業地方雞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意識不強,不能很好地參與育種等研發創新,未能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單純靠財政扶持和補貼,保種工作難以為繼[2]。
7" 金黃雞的開發和利用
7.1" 創新保種思路,加強企業合作
金黃雞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經費上要擺脫“等靠財政扶持”的思想,要將“被動保種”變為“主動保種”,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根據市場需要制定長期的生產計劃。另外,要利用鄉村振興的好時機,充分宣傳和帶動周邊群眾參與到金黃雞的保種工作中,讓企業和群眾形成長期合作,帶動周邊群眾養殖金黃雞,增加金黃雞的存欄量,充分實現金黃雞產業化開發,形成以保護帶動開發,以開發帶動保護的良性循環[3-5]。
7.2" 傳統放養,生產綠色優質的雞肉、蛋產品
金黃雞具有耐粗飼、食性廣、適應性強及抗病力強等特點,通過傳統的放養,金黃雞回歸原始的固有養殖環境中,更有利于保護金黃雞的遺傳穩定性,同時放養的金黃雞具有疾病少、應激小、用藥少以及肉、蛋綠色優質的優點,深受市場廣大消費者認可。
7.3" 加強宣傳,形成品牌
在做好金黃雞種質資源保護工作的同時,要加強金黃雞的品牌宣傳,讓市場認可并喜愛上金黃雞這個地方雞種,形成品牌效應,才能夠真正讓金黃雞這個產業形成規模,從而以產業帶動保種工作,擺脫金黃雞保種工作成效取決于財政扶持力度的影響,讓金黃雞能夠實現自保自盈。
參考文獻:
[1]" 劉益平.果園林地生態養雞技術[M].第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2]" 張丹,王冬,顧華兵,等.我國地方雞種質資源保護現狀及對策建議——基于國家地方雞種基因庫(江蘇)保護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 2022,18:38-41.
[3]" 周孝峰.有效保護大骨雞種質資源[J].中國畜牧業,2010,19:35-36.
[4]" "莊桂玉,龔玉波. 瑯琊雞品種資源調查與保種利用[J]. 家禽科學, 2015(9): 45-50.
[5]" 李鋒濤,高巖,鄒佩文. 遼寧莊河大骨雞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J]. 家禽科學, 2012(5): 43-44.
收稿日期:2023-11-27
第一作者:成標(1991—),男,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禽養殖與疾病防治工作;E-mail:13646262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