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公共閱讀空間急需優化其服務功能,助力基層地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水平。以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中獲獎的30個公共閱讀空間為研究樣本,從多元主體參與的視角出發構建了公共閱讀空間資源占有水平、地方政府支持程度、公共圖書館參與程度以及社會力量合作程度4個條件變量,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得到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條件組態。研究發現,社會力量合作驅動型路徑與公共圖書館主導型路徑是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主要路徑。最后,從社會力量合作和公共圖書館參與角度出發提出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策略,助力其實現服務功能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5)01-0001-10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Functions Optimization of Public Reading Spa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A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30 Public Reading Spaces
YAN Beini,LE Longfei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ublic,public reading spaces urgently need to optimize service functions to improve the supply level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grassroots areas.This paper selects 30 public reading spaces awarded in The Most Beautiful Public Cultural Space Competition as case samples.Resource possession level of public reading spaces,the support degree of local government,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social forces are set as conditional vari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Using the method of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obtaines the combinations of conditions that promote public reading spaces to form complete service functions.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ooperation-driven path of social forces and the path of public library leading are the main paths for public reading spaces to form complete service functions.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of social forces cooperation and public library particip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public reading spaces.
Keywords:multi-subject participation;public reading space;service function;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0 引言
自2015年《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印發以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一直備受社會重視。2021年出臺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包括要“創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間”[1]。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2]。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熱潮下,“小而美”的公共閱讀空間在基層遍地開花。作為“建在街道、社區,可供人們免費借閱書刊、自由出入的新式公共場所”,公共閱讀空間起到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小動脈”的作用[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共閱讀空間的建設雖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數量上不斷增長,但從后續的發展來看,部分公共閱讀空間卻在提升服務效益的過程中陷入了困境。例如,大量農家書屋由于供給行政化導致其服務內容與農村居民的信息需求結構不相適應,甚至存在開放時間較少且不規律、消極服務等問題[4];西安市碑林區社區公共閱讀空間受資金、人員等因素制約,不僅文獻資源老舊,而且很少開展讀書會、沙龍等文化活動[5]。產生這些困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公共閱讀空間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多元主體參與程度不夠高,無法有力保障資源的可持續供給,也不利于服務的創新性發展。
已有研究表明,服務效益較高的公共閱讀空間在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良好的多元主體參與格局,多元主體參與程度較高。例如,廣東省“粵書吧”的建設得到了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各地市(區)政府、圖書館以及旅游經營單位等多方力量的大力支持[6];溫州市“城市書房”的建設充分利用市政府的財政投入、市圖書館的圖書資源,以及社區、企事業單位的空閑場地等各種資源[7];南京市的“小龍人童書屋”不僅加強與社區內的學校、相關企業的合作,還廣泛吸引社區居民的參與[8]。但少有研究專門從多元主體參與的視角出發,理清公共閱讀空間優化其服務功能的過程中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機制。因此,本研究以多元主體參與為研究視角,基于已有實踐,試圖總結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經驗,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
1 研究樣本選擇
本研究選取30個長三角地區的公共閱讀空間作為研究樣本,具體的操作步驟分為三步。①初步確定案例來源。經過六年的發展,長三角及全國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已經成為全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的風向標,引領著文化空間的發展趨勢,將大賽的獲獎名單作為案例來源,保證了案例的經典性。②進一步篩選案例。本研究的主體是公共閱讀空間,因此重點關注2022年和2023年大賽獲獎名單中的公共閱讀空間,保證了研究樣本和研究材料的新穎性和時效性。③確定最終研究樣本。大賽中獲獎的公共閱讀空間多屬于長三角地區,可見長三角地區公共閱讀空間的建設與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經驗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同時案例來自長三角區域內的不同地區,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案例的多樣性。因此,將在該比賽中榮獲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或優秀公共文化空間案例的屬于長三角地區的公共閱讀空間作為最終的研究樣本。本研究所收集的案例相關信息主要來自微信公眾號、媒體報道以及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通過比對驗證不同來源的信息材料,一定程度上確保了信息的準確性。最后將相關信息較少的案例剔除,得到包含30個案例的研究樣本庫,如表1所示。
2 研究設計
本研究擬通過分析所得研究樣本,思考在多元主體參與視角下影響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優化的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如何有機組合后對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產生影響,其中又有哪些因素是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必要條件或充分條件,并基于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策略。因此,本研究需要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分析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這一結果變量與后文設定的其他條件變量之間的關系。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詳細原因如下:①fsQCA方法關注案例的結果受哪些復雜條件的影響,強調條件間的相互組合和共同作用[9]。公共閱讀空間自身的資源占有情況、地方政府的支持程度以及公共圖書館、企業、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公眾的參與程度等多重因素,會通過有機組合對公共閱讀空間的服務功能產生影響。因此,在探討有助于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優化的條件組態時可以借助fsQCA方法。②fsQCA方法適用于分析在程度或水平上變化的現象[10]。本研究擬構建的所有變量均是在程度或水平上變化的變量,例如,地方政府對公共閱讀空間的支持程度存在水平上的強弱,而不是簡單的支持或不支持,因此,選擇fsQCA方法作為研究方法是合適的。
2.2 變量的設定與賦值
本研究的結果變量是公共閱讀空間的服務功能。結合地方政府、公共圖書館、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的實踐,并通過文獻回顧,在公共閱讀空間維度、政府維度、公共圖書館維度、社會力量維度下構建條件變量,最終設定了資源占有水平、地方政府支持程度、公共圖書館參與程度以及社會力量合作程度這4個條件變量,滿足fsQCA方法中中等樣本對條件變量數量的要求,即在對包含10~40個案例的中等樣本進行分析時一般選擇4~7個條件變量[11]。最終構建的變量及變量的衡量指標情況如表2所示。
(1)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基于《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實施方案》和安徽省《城市閱讀空間建設指南》對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概念外延的說明,本研究為結果變量——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設置以下五個衡量指標:①具備閱讀功能,為讀者提供免費的閱覽、借書、還書等服務;②具備活動功能,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講座與培訓服務等;③具備休閑功能,通過設立會客廳、聊天室、咖啡吧及餐廳等空間,供讀者進行交流及休閑娛樂;④具備展示功能,如對文創產品、特色館藏進行展覽,開展書展等;⑤具備特色功能,根據讀者需求提供有特色的服務。
(2)資源占有水平。公共閱讀空間的資源占有水平是影響其服務功能優化的重要因素。公共閱讀空間的發展不僅需要有充足的經費支持,隨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術的發展,還要注重智能化設備的應用,使科技賦能公共閱讀空間,提升服務效率與效益。此外,和公共圖書館一樣,對以閱讀功能為基本功能的公共閱讀空間來說,文獻資源的占有水平尤為重要,豐富的文獻資源是其服務功能拓展、優化的基礎條件。綜上,可以為資源占有水平設定以下三個衡量指標:①有充足的經費;②有完備的設施;③有豐富的文獻資源。
(3)地方政府支持程度。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已經成為主流,但仍需注意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主體始終是政府[34]。在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優化的問題上,地方政府不僅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制定標準規范,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激勵并指導公共閱讀空間的建設與發展,還需要扮演好監督者的角色,通過落實考核、獎懲等措施對管轄區內公共閱讀空間的發展狀況進行監督。綜上,可以為地方政府支持程度設定以下三個衡量指標:①提供政策支持;②提供資金支持;③對公共閱讀空間進行監管。
(4)公共圖書館參與程度。公共圖書館在公共閱讀空間的發展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共圖書館主要通過贈送設備、圖書等方式為公共閱讀空間提供物質資源支持;通過與所在地區的公共閱讀空間進行合作交流,分享在采購、編目及讀者活動等業務上的相關經驗,為公共閱讀空間提供業務方面的專業指導;通過參與對公共閱讀空間的考核,督促其重視發展服務功能。綜上,可以為公共圖書館參與程度設定以下三個衡量指標:①提供物質扶持;②提供業務幫助與運營指導;③參與對公共閱讀空間的考核。
(5)社會力量合作程度。社會公眾、非營利組織和企業等不同社會力量的參與也能夠幫助公共閱讀空間優化服務功能。社會公眾通過參與公共閱讀空間的資源建設,或以志愿服務或受邀的形式參與公共閱讀空間開展的活動,幫助公共閱讀空間將更多精力投入于服務功能的拓展。協會、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通過捐贈或資助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協助管理運營、提供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助力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企業通過公益捐贈圖書、設備等緩解公共閱讀空間的資源壓力,并通過參與公共閱讀空間的運營管理,協助其活動業務的實施,幫助公共閱讀空間實現服務模式甚至管理方式的轉型與優化,促使公共閱讀空間實現服務功能的優化。綜上,可以為社會力量合作程度設定以下三個衡量指標:①社會公眾參與合作;②非營利組織參與合作;③企業參與合作。
完成對變量以及變量衡量指標的設定后,就可以根據研究需要設置變量的賦值規則。本研究采用四值方案對設定的所有變量進行賦值[11],具體的賦值規則見表3。
3 基于fsQCA方法的結果分析
3.1 條件變量的必要性分析
在對設定的條件變量進行必要性分析時主要關注一致性和覆蓋度這兩個指標。當條件變量的一致性不低于0.9,覆蓋度不低于0.5時才可以被視為結果變量的緊要的必要條件[35]。由表4可見,資源占有水平的一致性大于0.9,覆蓋度高于0.5,其他條件變量的一致性均小于0.9,因此資源占有水平是唯一的必要條件,表明當公共閱讀空間具備完備的服務功能時,必然有資源占有水平這一條件的存在。但這個條件并不是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充分條件,因此還需要進行充分性分析,揭示導致結果產生的充分條件。
3.2 條件組態的充分性分析
由于用于分析的研究樣本規模較小,因此,本研究在對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條件組態進行充分性分析時,將案例頻數閾值設置為1,將原始一致性閾值設置為fsQCA軟件的默認值0.8,將PRI一致性閾值設置為 0.75[35-36]。完成上述步驟后就可以得到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三種不同復雜程度的解,如表5所示。
已有研究大多關注的是簡約解和中間解,將同時出現在這兩個解中的條件變量視作與結果變量有較強因果關系的核心條件,將只出現在中間解中的條件變量歸為與結果變量有較弱因果關系的邊緣條件,再將中間解的結果作為主體框架進行論述。本研究也借鑒此思路對有助于優化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條件組態進行整理。在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完備的結果下,各條件所處的狀態及組合情況,如表6所示,共得到兩個組態解,它們的一致性都在0.8以上,且總體一致性高達0.887603,總體覆蓋度在0.9以上,具有較高的解釋力度。這兩個組態解對應的就是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路徑,分別命名為社會力量合作驅動型路徑和公共圖書館主導型路徑,路徑相關情況如表7所示。
3.3 穩健性檢驗
本研究的研究樣本為樣本數較多的中等樣本,因此可以適當提高案例頻數閾值進行檢驗[10]。在檢驗時,將案例頻數閾值由原先的1調整至2,得到的促使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兩個組態解與先前的組態解基本一致,因此,前文所得的結果可以被認為是穩健的。
4 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路徑分析
經過上述分析,本研究得到了兩條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路徑——社會力量合作驅動型路徑與公共圖書館主導型路徑。兩條路徑下典型案例的具體情況見表8和表9。其中,社會力量合作驅動型路徑強調社會力量貫穿公共閱讀空間建設、運營的全過程,描述的是在公共閱讀空間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盡管公共圖書館參與程度不高,但由于社會力量的合作程度高,不僅能為公共閱讀空間提供充足的物質資源保障和資金支持,還能為公共閱讀空間的服務創新提供更多思路,使公共閱讀空間具備完備的服務功能。而公共圖書館主導型路徑強調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在公共閱讀空間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描述的是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事業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與專業優勢為公共閱讀空間提供文獻資源支持和業務指導,并通過和社會力量進行必要的合作使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
4.1 路徑一:社會力量合作驅動型路徑
在社會力量合作驅動型路徑下建設、發展起來的公共閱讀空間,主要依靠企業、社會公眾和非營利組織這三個主體來支持其服務功能的發展,尤其對企業具有較大的依賴性。社會公眾和非營利組織對公共閱讀空間的閱讀功能、活動功能和展示功能的優化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而企業憑借其資源優勢與市場經驗,很容易使其參與建設和運營的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尤其是更容易發展特色功能吸引讀者。該路徑下的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模式可以用圖1表示。
(1)在閱讀功能方面,公共閱讀空間可以向社會公眾或非營利組織征集、募捐圖書來豐富館藏,由企業主導建設的公共閱讀空間還可以依靠企業投入的大量資金,購置豐富的文獻資源和輔助閱讀的設備,從而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優化閱讀功能。例如,小強公益書屋在浙江電視臺教科影視頻道的大力支持下,匯集了小強推薦的許多特色書籍,保障了書屋的基本閱讀功能。
(2)在活動功能方面,公共閱讀空間通過聯合社會公眾、非營利組織及企業等力量開展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活動功能。例如,朵云書院·戲劇店經常開展戲劇人書單系列講座,邀請知名戲劇人、作家等在活動中與讀者見面,借助社會力量的參與豐富活動內容。
(3)在休閑功能方面,公共閱讀空間不僅注重從建筑、格調、情趣等方面營造休閑的氛圍,還通過在部分空間內設置咖啡吧、餐廳等方式發展其休閑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多元的休閑方式。例如,麥書閣不僅在其一層設置了咖啡簡餐區,還特別配置了后花園,大大增強了其休閑功能。
(4)在展示功能方面,受企業市場經營思維的影響,公共閱讀空間除了展示由社會公眾或非營利組織自愿提供的文化作品,還特別注重文創產品的展出,從而吸引更多年輕讀者。例如,朵云書院·戲劇店在文化展示方面主打戲劇主題的文創選品,店內不僅展示自有文創,還展示百余種引進的文創產品,為書店積累了大量人氣。
(5)在特色功能方面,由于受到社會力量的支持,尤其是在具有較強創新力的企業支持下,公共閱讀空間在發展特色功能時擁有更多思路。例如,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多年線下有聲文化場景的打造經驗完成了對喜馬拉雅數字淮劇有聲書屋的建設,并通過“科技+文化”的模式完美地將現代數字科技與傳統曲藝文化相融合,提供吸引讀者的淮劇有聲閱讀服務。
4.2 路徑二:公共圖書館主導型路徑
在公共圖書館主導型路徑下建設、發展起來的公共閱讀空間需要公共圖書館充分發揮其在文獻資源、服務能力和運營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在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等階段為公共閱讀空間提供幫助。該路徑下的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模式可以用圖2表示。
(1)在閱讀功能方面,公共圖書館將公共閱讀空間納入總分館體系,為公共閱讀空間提供文獻資源的支持,使公共閱讀空間可以依托總館資源更好地發揮其閱讀功能。例如,嘉定區圖書館真新街道分館——柵橋海派館和無錫市圖書館迎龍·漫咖啡分館由于被納入城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受到來自總館的圖書、設備等資源的支持,使其讀者不僅可以接觸到主題更為豐富的圖書,遠程享用總館提供的海量電子資源,還可以體驗聽書機、音樂壁畫等大量智能設備,享受數字閱讀服務。
(2)在活動功能方面,公共圖書館通過人員培訓、業務指導等方式幫助公共閱讀空間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活動品牌,提升活動質量。例如,由于合肥市圖書館的支持與指導,合肥市圖書館24H閱讀空間不僅成功打造了深受中青年讀者喜愛的活動品牌,如“悅享讀書會”“悅講座”等,還開展了大量公益活動,如設置公益驛站、圖書漂流站等。這些品牌活動的開展為公共閱讀空間的服務工作增添了色彩。
(3)在休閑功能方面,單純依靠公共圖書館設置的簡單交流空間、舒適的閱讀環境并不能充分激活公共閱讀空間的休閑功能,還需要主動和一些社會力量合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公共閱讀空間休閑功能。例如,無錫市圖書館迎龍·漫咖啡分館將咖啡館業態融入其中,給讀者在閱讀之余提供更加完美的休閑體驗。
(4)在展示功能方面,公共閱讀空間主要依托自身的特色館藏資源開展書展、作品展等文化展示活動。例如,位于南京圖書館一層的江蘇作家作品館以江蘇地域文學為主題,通過定期開展主題書展,集中展示江蘇籍作家優秀作品以及江蘇地區的名家著作,讓讀者深入了解江蘇作家的創作風格及文學成就。
(5)在特色功能方面,公共閱讀空間可以在公共圖書館的指導與規劃下,在建設階段就注重對自身特色功能的打造,圍繞地方特色為讀者提供有特色的服務。例如,在嘉定區圖書館的參與下,柵橋海派館被打造為以海派風格和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公共閱讀空間,其中的海派書吧投影空間借助電子設備,利用留白墻體投影,日常提供海派書籍推薦服務,播放星空科技類視頻,開展相關主題的閱讀推廣活動,給讀者帶來別樣的服務體驗。
5 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策略
研究發現,在具體實踐中共存在兩條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路徑,其核心條件分別是高社會力量合作程度和高公共圖書館參與程度,因此,本研究還從社會力量合作和公共圖書館參與這兩個角度出發提出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策略。
5.1 形成合力:站在各方利益的交匯點,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合作
社會力量合作驅動型路徑的核心條件是高社會力量合作程度,表明與多元社會力量進行合作有助于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代表案例朵云書院·戲劇店就和不同社會力量進行了緊密的合作,不僅通過與志愿者和非營利組織合作,為讀者帶來了大量公益性的閱讀推廣活動,還通過企業在其部分空間內銷售圖書、文創產品和餐飲產品等方式吸引了諸如世紀朵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自有餐飲品牌C Café和朵云食堂等營利性機構與其合作,在店內設置了專門的咖啡廳和日料食堂,推動其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
結合朵云書院·戲劇店的實踐經驗,公共閱讀空間可以通過調動不同社會力量參與其建設與發展的方式來推動其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第一,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當前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并且需要機會實現自我價值[37]。基于此,公共閱讀空間就可以積極宣傳將要開展的閱讀推廣活動,鼓勵社會公眾積極主動參與,并及時反饋有助于提升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意見;還可以面向社會公眾定期招募志愿者,協助公共閱讀空間開展文化活動,發展服務功能。第二,與非營利組織開展合作。非營利組織以服務社會和大眾為宗旨,注重社會效益,剛好同公共閱讀空間公益性的屬性相契合。基于此,公共閱讀空間就可以在開展各種公益性文化活動時主動聯系非營利組織,借助非營利組織的力量將活動辦得更好,以促進自身服務功能的發展。第三,與企業開展合作。企業以營利為目的,關注經濟效益。基于此,公共閱讀空間就可以通過在企業部分空間開展經營性活動,或者在開展文化活動時標明活動的贊助方以提升企業知名度等方式,形成與企業之間的長遠合作,充分利用企業所帶來的資源發展公共閱讀空間的服務功能。站在各方利益的交匯點上,公共閱讀空間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才能長遠,在多種社會力量支持下不斷優化和發展其服務功能。
5.2 提檔升級:尋求公共圖書館的支持,推動服務功能的專業化發展
公共圖書館主導型路徑的核心條件是高公共圖書館參與程度,表明公共圖書館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代表案例江蘇作家作品館和柵橋海派館由于獲得了所在地區公共圖書館的大力支持而形成了完備的服務功能。在南京圖書館的積極參與下,江蘇作家作品館以館中館的形式存在,并獨立面向社會公眾提供以地域文學為主題的閱讀服務,形成了完備的服務功能。在嘉定區圖書館的幫助和支持下,柵橋海派館以嘉定區圖書館分館的形式存在,并獨立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圍繞海派文化和科技創新這兩個主題的閱讀服務,同樣也形成了完備的服務功能。
結合以上實踐經驗,公共閱讀空間可以在其建設和發展階段積極尋求公共圖書館的支持,在專業力量的指導下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并不斷推動服務功能的專業化發展。第一,在建設階段,公共閱讀空間可以邀請所在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加入公共閱讀空間的建設隊伍中,為其主題定位、館藏建設及人員配置等提供專業化的建議和支持,助力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專業化發展。第二,在后續發展階段,公共閱讀空間可以通過加入當地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方式獲得總館在資源方面的支持以及在業務方面的指導,并接受總館的監督與考核,促進服務功能的規范化發展;也可以主動與當地公共圖書館建立合作關系,積極安排公共閱讀空間的工作人員參與當地公共圖書館組織的業務培訓活動,以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還可以聯合當地公共圖書館共同面向社會公眾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以提升服務功能的專業化水平。通過積極爭取公共圖書館參與公共閱讀空間的建設與發展,公共閱讀空間可以獲得專業力量的指導與支持,在此基礎上形成完備的服務功能,并推動服務功能向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
6 結語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熱潮下,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公共閱讀空間需要積極思考服務功能的優化策略,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大賽中獲獎的公共閱讀空間憑借著優秀的空間設計、文化內涵以及模式理念脫穎而出,為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的優化提供借鑒。基于其中的30個公共閱讀空間,本研究從多元主體參與的視角出發探究影響公共閱讀空間服務功能優化的多重因素,并運用fsQCA方法提煉出兩條促成公共閱讀空間形成完備服務功能的路徑,給出具體的服務功能優化策略,助力公共閱讀空間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城鄉文化肌理中活躍的細胞。
參考文獻:
[1]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EB/OL].(2021-06-10)[2024-08-01].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106/t20 210623_925879.html.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4-08-01].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9079926.htm.
[3]王子舟.我國公共閱讀空間的興起與發展[J].圖書情報知識,2017(2):4-12.
[4]潘煒,陳庚.農家書屋困局及其技術突破路徑:來自21個省份282個行政村的調查[J].圖書館論壇,2019,39(6):98-106.
[5]肖雪鋒.公共閱讀空間的發展策略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9(5):79-83.
[6]彭秋平,唐瓊.全域齊驅并進:廣東“省—市—縣(區)域”新型閱讀空間建設實踐[J].圖書館論壇,2023,43(10):3-11.
[7]胡海榮.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新模式:溫州“城市書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圖書館雜志,2016,35(5):4-8.
[8]徐天翼,殷慧.多元主體參與下的社區少兒閱讀空間推廣探究:以小龍人童書屋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23(9):33-39.
[9]池毛毛,杜運周,王偉軍.組態視角與定性比較分析方法:圖書情報學實證研究的新道路[J].情報學報,2021,40(4):424-434.
[10]戴正,包國憲.QCA在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應用:問題與改進[J].公共管理評論,2023,5(2):188-212.
[11]里豪克斯,拉金.QCA設計原理與應用:超越定性與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杜運周,李永發,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25-80.
[12]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實施方案[EB/OL].(2021-02-02)[2024-08-01].https://www.docin.com/p-2592703740.html.
[13]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城市閱讀空間建設指南[EB/OL].(2021-06-25)[2024-08-01].https://ct.ah.gov.cn/gzhd/wdzsk/8472111.html.
[14]陳則謙,孫金瑛,張博文.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建設及服務效果研究:以揚州市“24小時城市書房”為例[J].圖書館,2023(2):63-71.
[15]周曉艷,耿殿明.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智能化建設與發展模式研究[J].編輯之友,2020(5):26-31.
[16]王丹,陳雅.基層公共閱讀空間發展研究:基于常州市“秋白書苑”的分析[J].圖書館雜志,2023,42(10):64-73.
[17]程煥文,趙冬梅.資源為王 服務為本 技術為用:程煥文談高校圖書館管理的理念[J].晉圖學刊,2020(1):1-10.
[18]柯平,胡娟,劉旭青.發展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圖書情報知識,2018(5):10-19.
[19]金武剛,王瑞蕓.論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以城市書房建設為突破口[J].圖書館論壇,2022,42(10):73-83.
[20]吳高,韋楠華.公共文化財政投入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8(2):54-66,108.
[21]葛智星.社會力量參與構建城市閱讀空間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2021(8):64-68,101.
[22]嚴貝妮,張永興.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基層公共閱讀空間建設實踐研究:以安徽省“15分鐘閱讀圈”建設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3(6):11-21.
[23]余凱璇.以單向街圖書館為藍本的公共圖書館公共閱讀空間的構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12):61-65.
[24]董麗晶,謝志遠.協同治理視角下城市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20(1):74-77,45.
[25]金武剛,王瑞蕓,穆安琦.城市書房:2013—2020年:基層圖書館建設的突破與跨越[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3):1-9,21.
[26]余凱璇.政府攜手社會力量共建公共閱讀空間:以南昌“美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9):94-96.
[27]黃佩芳.我國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建設特點與模式選擇[J].圖書館,2019(3):90-94.
[28]馬祥濤.公共圖書館建設發展中的公眾參與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1(3):22-29,64.
[29]戴艷清,鄭佳琪.農村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社會力量參與路徑研究:以溫州“百姓書屋”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19):48-58.
[30]李少惠,王婷.多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行動邏輯和行為策略:基于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政策執行考察[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8,19(5):61-69.
[31]司新麗.北京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特點、價值與發展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21,65(11):64-70.
[32]嚴貝妮,程詩謠,李永鋼.城市閱讀空間的構建研究:基于合肥市“悅·書房”的解析[J].圖書館建設,2018(5):64-69.
[33]付翠陽.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閱讀空間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9,41(4):20-23,34.
[34]李國新.強化公共文化服務政府責任的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6,35(4):4-8.
[35]張明,杜運周.組織與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應用:定位、策略和方向[J].管理學報,2019,16(9):1312-1323.
[36]杜運周,賈良定.組態視角與定性比較分析(QCA):管理學研究的一條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37]李燕娜.群體動力學視角下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2(10):111-115,128.
作者簡介:
嚴貝妮(1980—),女,博士,教授,任職于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國家新聞出版署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學系出版智庫。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閱讀推廣。
樂龍飛(2003—),男,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