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為低卡博士的品牌悄然崛起,從網紅IP到健康食品界的新星。但2024年6月,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反映,購買的低卡博士火山面發霉變質,客服敷衍了事。類似地,5月也有消費者投訴商品發霉,要求退一賠十。追溯至2023年7月,還有消費者反饋食品內有不明物體,售后服務滯后。這些投訴不禁讓人對這個網紅IP轉型的品牌打上問號。那么,低卡博士究竟是健康食品的革新者,還是另一個營銷泡沫?
從網紅IP到品牌轉型,是順勢而為,還是投機取巧?
2019年,社交媒體紅利初現,低卡博士應運而生。在品牌創始人徐思源的帶領下,團隊深耕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憑借專業的食品測評科普內容,迅速打造出“低卡博士”這一IP形象。低卡博士作為抖音上最早進行食品熱量測評的網紅達人,全網積累了400萬名粉絲。這400萬名粉絲既是低卡博士成功的基石,也是其轉型的底氣。應粉絲要求,創始人——一個食品安全工程專業的“成分黨”,順勢推出了自有品牌。這一轉型看似是水到渠成,實則暗藏玄機。但從測評達人到創建自己的健康食品品牌,這一步真的走對了嗎?
低卡博士的優勢在于,前期積累的粉絲基礎為品牌提供了天然的流量池,轉化率較高。劣勢也同樣明顯:若不積極夯實供應鏈和產品研發,復購率難以保證,品牌力可能會被迅速消耗。低卡博士能夠打破這一魔咒嗎?
低卡博士聲稱,其產品研發圍繞抖音電商的“新奇特”內容屬性,力求在好吃與健康之間找到平衡。2020年5月,全麥面包上線,主打健康主食;隨后,小鋼筋全麥餅干、慢碳水等創新產品接踵而至,迅速在抖音上走紅。
低卡博士同時聲稱,堅持使用最好的食材,低糖低油、無添加,保證配料表干凈。這一理念無疑符合當下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追求。數據顯示,低卡博士在抖音米面糧油/調味品銷量中名列前茅,位居Top3;在天貓平臺也躋身新銳品牌Top5。2022年,更是斬獲十大抖音品牌稱號,全渠道銷售額突破3.5億元,多個品類獲全網銷量第一。這些成績是低卡博士實力的證明,還是市場泡沫的短暫輝煌?

明星賈乃亮、薛之謙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安利,以及央視CCTV-2、新華社等官媒的關注,無疑為低卡博士增添了不少光環。但這些光環背后,產品真的如宣傳般完美嗎?消費者真的買賬嗎?
2022年,低卡博士就推出了20余種新品,從鷹嘴豆、蝦干、玉米粒,到火鍋底料、0科技醬油、肉松、青檸茶等,品類繁多,應有盡有。這種快速推新的策略,是創新精神的體現,還是吸引眼球的噱頭?
低卡博士表示,這些新品旨在幫助更多人吃得健康,輕松擁有好身材。例如,通過搭配高熱量食物(如雞蛋、堅果、牛油果)與低熱量食物(如水果和蔬菜),實現膳食營養均衡。這種搭配真的科學嗎?消費者能否真正從中受益?數據顯示,這些新品的推出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卡博士的品牌影響力和銷售額。但這種提升是可持續的嗎?還是僅僅是一時的熱度?爆品背后的產品力真的過硬嗎?2024年的幾起發霉事件,讓人不得不質疑其質量控制,是個別現象,還是冰山一角?低卡博士如何在追求“新奇特”的同時,確保產品安全與質量?
再看這幾年的營銷角度:達人帶貨與自播私域構成雙刃劍。低卡博士的營銷策略主要依靠達人矩陣拉新,自播私域留存。上萬名中腰部達人組成的種草矩陣,確實為其帶來了七成以上的獲客引流。但這種營銷模式的可持續性如何呢?一方面,達人帶貨確實能夠迅速擴大品牌知名度,但高昂的傭金與流量成本是否會讓品牌陷入“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困境?另一方面,自播私域雖能增強用戶黏性,但面對抖音電商的快速迭代,低卡博士如何保持用戶的新鮮感與忠誠度?
低卡博士的野心不止于線上,它希望成為健康食品的一站式超市,線上線下全面開花。然而,線下渠道的拓展絕非易事。如何調整產品包裝以適應線下零售?如何在線下場景中建立品牌辨識度?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線下產品的質量與線上一致,避免線上線下兩重天的尷尬?這些都是低卡博士必須面對的挑戰。
2023年5月24日,低卡博士線下輕食店如約正式開業,這一舉動標志著低卡博士從抖音網紅達人向實體經營的跨越。這一舉動被視為低卡博士布局實體市場的重要一步,但這一步真的走穩了嗎?
店內推出的新輕食套餐,包括各式關東煮、三明治、中式盒飯系列、沙拉系列、澆汁飯系列等輕食搭配。多樣化的選擇無疑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但這些輕食真的健康嗎?熱量真的低嗎?
低卡博士主理人趙博士表示,線下店的開設旨在讓普通消費者買起來方便,讓低卡輕食成為日常餐食中的一種。這一理念無疑符合當下消費者對便捷、健康飲食的追求。但這種理念能否真正落地?消費者能否真正接受?低卡博士的快速發展無疑讓人矚目,但這種發展的背后真的沒有問題嗎?
一方面,低卡博士憑借測評達人的身份和健康的食品理念,成功吸引了大量粉絲和消費者。另一方面,快速推新和布局線下市場,是否過于急功近利?是否忽略了產品質量和消費體驗?
數據顯示,低卡博士在銷售額上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這些數據真的能代表一切嗎?消費者滿意度、產品口碑等軟性指標是否同樣重要?此外,低卡博士在宣傳中強調的健康、低卡理念,是否真的能夠持續?

在健康飲食風起云涌的今天,輕食品牌該如何脫穎而出?從大方向上看,低卡博士已經從IP轉型品牌,再通過精準定位、產品創新、供應鏈自建和渠道布局,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復盤低卡博士IP轉型品牌的方法論,首先看到的是低卡博士已經努力地在做口碑管理了。
IP轉型品牌,低卡博士收獲了龐大的用戶基礎,但同時也面臨著口碑風險。為鞏固市場信任,低卡博士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市場調研,精準捕捉用戶需求。以全麥面包為例,團隊深知粉絲對純全麥的執著,因此打造出純全麥配方的大單品,與IP的專業形象契合。如何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滿足更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是低卡博士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
一是破局非剛需、高復購的輕食大單品策略。
面對輕食領域非剛需、難復購的刻板印象,低卡博士如何破局?2020年左右,行業向泛輕食概念演進,低卡博士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通過產品形態多元化和口味改良,成功提升了用戶復購率。部分產品復購率高達40%,且在一周內即可實現。這一成就的背后是低卡博士對場景拓展的深入挖掘和精準營銷。然而,高復購率是否意味著品牌可以高枕無憂?
二是產品開發,基于場景與用戶洞察的創新。
低卡博士的產品開發策略,始終圍繞著用戶定位和產品定位展開。從初期的全麥面包,到針對辦公室場景的小鋼筋全麥餅干,再到滿足女性用戶被窩零食需求的雞胸肉干,低卡博士總能精準地捕捉到用戶需求,打造出符合市場預期的定制化產品。
三是供應鏈與渠道,品牌穩定性的基石。

供應鏈是品牌穩定性的重要保障。低卡博士自建供應鏈體系,嚴格把控生產流程,確保產品品質。然而,自建供應鏈是否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風險?低卡博士如何平衡成本與效益,實現供應鏈的持續優化?
在渠道布局上,低卡博士以社交媒體和興趣電商為優勢渠道,同時布局傳統電商平臺和線下健康餐食。線上線下渠道如何協同發力才能實現1+1>2的效果,這是低卡博士面臨的又一考驗。
四是數字+食品,未來趨勢的探索。
在數字經濟時代,低卡博士如何把握數字+食品的趨勢價值?通過數字化工具實現進銷存一體化,柔性供應鏈管理SKU(最小存貨單位),提供定制化營養師服務……這些舉措是否足以讓低卡博士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先機?同時,面對司美格魯肽、功能食品等新興領域的沖擊,低卡博士如何堅守天然食材的陣地,保持品牌的長期穩定發展?
輕食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廣闊,競爭也將更加激烈。低卡博士提出以數字思維重塑食品領域,這一愿景能否實現?在保持用戶視角、提升用戶黏性和復購率的同時,低卡博士如何拓展渠道、擴大營收規模?未來兩到三年,低卡博士能否實現年營收翻番的目標,成為健康食品領域的佼佼者?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氫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