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有中國游客在泰國清邁一家咖啡館遇到老板楊立德,用手機鏡頭記錄了與他閑聊的內容,他提到當時的生活和攝影教學工作。
在晃動的視頻里,他展示了一些攝影作品,并且用一句話便傳授了他的技藝精髓,“跟我學攝影的人只學一個大膽。”視頻播放量寥寥,評論區有人扼腕,為沒能留下他有關創作的口述影像資料可惜。
2024年12月17日,楊立德心臟驟停,經搶救無效去世,終年73歲。他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多首大熱歌曲的作者,其實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不僅當過DJ,還拍遍了大牌藝人,也曾為唱片公司設計標志——他曾說創意和包裝是他的興趣所在,只不過這興趣恰好發揮在了華語樂壇上。
楊立德1951年出生于中國臺灣,祖籍湖南長沙。1970年代初畢業于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先是去了廣告公司,又跟隨上司去了唱片公司做封套美工,后來包攬了拍攝唱片封套的工作。
他第一張掌鏡作品是鄭怡的《小雨來得正是時候》,成名的封套是他為蔡琴拍攝的《此情可待》。由于視覺效果卓絕,不少藝人慕名而來。借此機會,他把當時的大牌藝人拍了個遍,成為業界傳說。如今常見的“個人攝影工作室”模式,就是由他開創的。
1980年代,他為滾石唱片設計了口號和標志——那句朗朗上口的“滾石愛你,永志不渝”和令人過目難忘的、黑白色同心圓正中靶心的視覺設計都是他的創意。另一家知名唱片公司飛碟唱片,公司名字是他取的,標志是他設計的,所發歌曲的歌詞不少都出自他之手。
那時候,港臺的大小歌手幾乎都唱過楊立德的詞。滾石第一張專輯《三人展》中,他填了兩首詞。后來,就有了大眾熟悉的《親愛的小孩》《奉獻》《現在流行什么》《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他不愛我》……
據統計,他一共寫了五百多首作品,風格多變,不拘一格。有人感慨,單看陳琳的《愛就愛了》、孟庭葦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和鄧麗君的《愛人》,很難把三首詞聯想到一個人身上,但的確都是楊立德的手筆。
在他身上,創意仿佛永不枯竭,人們用“鬼才”來形容他。他在一次專訪中稱:“靈感缺乏大多是一種借口,我不太信靈感那一套,寫到今天,一靠經驗,二靠閱歷。大量的閱讀和寫作的專業訓練是必要的基礎。有些人天生對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吃過的東西、拍過的照片都比別的人敏感,感觸積累下來,怎么還能枯竭?”
后來他淡出華語樂壇,依舊從事與創意有關的工作,只不過從視覺設計改為空間設計。他做室內設計的足跡遍及北京、上海、云南、吉林甚至新疆,最終他選擇定居在清邁,做一間咖啡館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