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廣泛應用于餐飲、娛樂、美容美發、健身和教育培訓等行業,其主要特征是先付費、后服務。因其消費周期長、不連續等特點,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時會受到侵害,相關糾紛引發社會熱議。雖然多條線、多部門不斷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但仍面臨一系列難點問題。
近年來,商務、教育、文旅、體育、交通、發改、稅務、市場監管等多條線、多部門,都在不斷加強對單用途商業預付費卡、培訓機構預收費模式等的監督管理,通過協同監管平臺,采取銀行托管、風險保證金等方式,不斷強化對經營者的日常監管及數據監測,實施有針對性的風險管控。但從預付式消費現狀及實際監管效果來看,監管工作總體上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一是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知曉面不廣,輿論宣傳氛圍仍須強化。消費者對某種預付費卡的了解普遍來源于商戶的單方面宣傳。在預付式消費領域,經營者認為依托自身品牌信譽,即可通過預收款模式快速獲得大額利潤,其有關合法經營以及接受監督管理的意識不強;消費者則對自身的消費風險預估不足。
二是實際監管范圍仍然較小,覆蓋面須進一步擴大。例如,現行的《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規定:“經營者應當建立自有業務處理系統,或者使用單用途卡公共基礎業務處理系統,與上海市單用途卡協同監管服務平臺實現信息對接,并按照規定報送相關信息。”但相關調研顯示,上海市某區的美容美發、教育培訓等主要采用預付費卡消費模式的行業,建立自有系統并與上海市單用途預付費卡協同監管服務平臺對接的經營單位僅13家,遠少于實際實施工商注冊的企業數(共2182家,其中企業522家、個體工商戶1660家)。這一指標反映出當前對預付式消費的整體監管覆蓋面和過程完整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是會員卡普遍存在收費偏高、年限偏長的現象,且未實行專用存款賬戶管理。美容、健身等機構一般都設立會員準入制度。一方面,其會員費往往價格較高,將部分消費群體拒之門外,偏離了普惠性。例如某健身機構公示的會員卡價目表顯示:鉆石卡1年售價5288元;宇宙卡1年售價7188元;VIP卡1年售價16800元;甚至有10年期、20年期卡,價格更高。另一方面,機構采用各種套路銷售預付費會員卡,背離了誠信經營的企業理念,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個別機構的銷售人員變換各種招術推銷長期消費卡,基本上不會出售月卡和按次零售服務,且合同中往往存在霸王條款。例如,國內某知名健身機構在上海、北京等多地開設有大量門店,其不少會員卡的有效期到2050年,有的甚至到2070年。
四是客戶退卡困難,企業誠信度和社會信任度均較低。一些美容、健身和教培機構在客戶買卡交費到賬后,就將交費金額的30%作為銷售績效,直接發放給相應的銷售人員。如果客戶未開卡就想退款,最多只能退回70%的款項,這還不包括要扣除的稅費。在實際操作中,客戶退卡往往相當困難,退費比例較低,且久拖不決。
五是相關服務機構盲目擴張,門店關閉和機構倒閉的風險較高。近年來,各類預付式消費服務機構盲目擴張,偏離了市場需求,企業成本增高,運營發生困難。一些機構在舊店未上軌道前便大力擴張,開設新店,不斷將資金投入新店,采取滾雪球的方式運作,銷售新卡,一旦資金鏈斷裂,就陷入倒閉的困境。例如一家健身行業頭部企業陷入資不抵債的困境,不得不關閉大量門店。一些客戶居住地附近的門店關閉,到其他遠距離門店接受服務的可能性較小,而退卡又極為困難。即使退卡成功,退款率也較低,客戶的經濟損失較大。
六是風險預警有待加強,消費者利益受損后的救濟途徑仍顯單一。相關主管部門較難對預付式消費經營者做到精細化管理,對于單一經營者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或者問題隱患,無法全面做到提前預判,從而較難提前介入管控風險,或向消費者及時發出預警提示。同時,對于已發生的“退費難”“卷款跑路”等事件,相關主管部門也較難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消費者追回損失。

首先是強化指導宣傳,營造氛圍,形成源頭把控。
一是開展全范圍輿論宣傳引導。通過各類媒體、社區以及辦公和經營性場所等渠道,以視頻、圖片、案例講解、知識問答等形式開展常態化宣傳工作,擴大宣傳覆蓋面,促進全社會對預付式消費相關規定、注意事項以及可能遇到的風險和需要承擔的責任加強認知。二是實施全過程專項業務指導。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結合日常業務工作,依托協同監管服務平臺、企業云,以及預付費業務小程序等線上方式,對于經營者信息對接、預收資金余額管理、日常監督、信用治理等作出明確解釋和詳細說明,便于經營者及時知曉最新規定,熟悉操作規范和流程。
其次是優化方法手段,規范流程,做到過程可控。
一是設立并實施預付款碼機制。經營者辦理專款賬戶后,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會同金融服務機構,統一配發預付款碼。預付款項原則上必須通過預付款碼支付;對于使用現金支付的,由經營者同步開具專款賬戶收據,確保預付款項全額進入專款賬戶。二是設立經營者提款申請機制。在相關預警機制下,根據行業、經營規模等不同條件,為經營者設置適當比例的專款提取額度,用于日常經營活動的開展。涉及特殊情況的,再行特別申請。三是優化消費者退款申請機制。符合合同或相關規定的,消費者可直接向專款賬戶的實際管理機構提出退款申請,由機構向經營者核實確認后,通過專款賬戶退款。
最后是及時進行預警和處置,針對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解決。
一是面向消費者提供信息查詢和預警推送服務。依托協同監管服務平臺、企業云,以及預付費業務小程序等線上方式,開辟經營者信息查詢和獲取渠道,及時推送經營者風險預警信息,方便消費者實時查詢相關信息。二是優化多部門聯動處置機制。由行業主管部門、專款賬戶管理機構、消費者委員會等多單位根據預警信息,聯合組成專項工作隊伍,及時介入了解真實情況,同步對涉事人員及專項資金開展重點監控,以盡早化解矛盾、減小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