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產業轉型步伐加快,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三大產業突破萬億規模,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過五千億級,20個千億特色產業加速崛起、蓄勢待發。“51020”現代產業集群聚勢突破,全面升級。湖北各區域之間協同共進,扛起擔當,共同為湖北產業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2024年,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在九峰山實驗室下線,中國信科再次創造單模多芯光纖傳輸容量世界紀錄……
湖北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的特色持續提升,以光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營收規模逐年上升。去年1-10月,營收達到7825億元,同比增長10.84%,全年產業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元。
湖北相繼出臺《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湖北已攬獲“四個第一”——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研發生產基地,以及國內最大的國產先進存儲生產基地。截至去年,全省光電子信息領域過百億元企業達到11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2家,A股上市企業47家,上榜2024中國獨角獸名單企業5家。
武漢,支撐起全國光電子產業半壁江山。2024年,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營收增長超10%。武漢聚集超1.6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和上下游配套體系,形成了光通信、光電顯示、激光等“光芯屏端網”全產業鏈,中國信科、華工科技、長飛光纖、海微科技、光迅科技等龍頭企業匯聚于此。海微科技已成為國內排名前五的智能座艙顯示產品供應商,車載OLED零件出貨量全球占比超四成,展現出有力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湖北各地區產業協同發展,以武漢光谷為核心,以孝感、潛江等為拓展區,湖北加速完善光纖光纜配套,引導黃石、鄂州等做強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等特色產業。
孝感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海越電氣公司的智能電力設備、元亨電子公司的線束產品、超芯智能裝備公司的超芯半導體面板等一批光電子產業項目競相投產,已匯聚華工高理、漢光科技、中一科技等龍頭企業,借勢“光谷產業緊密協作區”,全面融入武漢光谷科創大走廊,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2024年1—8月營收222億元,同比增長32.2%。
潛江積極參與武漢都市圈內優勢產業集群協同分工,依托化工產業基礎延伸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支持長飛光纖、菲利華等企業延伸開發光通信、光終端等產品,支持新硅科技、北旭電子等企業延伸布局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產品。2024年,潛江綠色化工及光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400億元。
鄂州精準對接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鏈。葛店經開區與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光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以鏈主三安光電為牽引,依“屏”做“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三安光電、瑞華光電、格力浦、光安倫等近百家光電子信息企業相繼落戶。
電子信息產業是黃石市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已穩居第三大主導產業。黃石借助武漢都市圈優勢,逐步形成了從上游銅箔、玻纖紗(布)、覆銅板,到中游觸摸屏、顯示模組、顯示屏,再到下游手機、筆記本電腦、服務器等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2024年1—11月,黃石光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增長16.8%,高于規上工業4.4個百分點。
過去一年,湖北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提升至31.4%,中國年度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武漢下線,東風本田在武漢建成本田全球首個純電智能工廠,“中國智駕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上市,嵐圖汽車銷量實現8連漲、連續多月銷量破萬……
湖北汽車制造與服務產業亮點紛呈,現已初步構建了覆蓋車規級芯片、高精地圖、人工智能、車聯網、智能座艙、研發測試等軟硬件創新和服務主體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2024年,湖北汽車制造與服務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為經濟穩增長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去年以來,武漢每月發布、上市一款新能源車型,嵐圖Free318、嵐圖知音、新嵐圖夢想家、靈悉L、奕派eπ007、猛士917蛟龍戰甲等新能源車型陸續上市,新能源產品矩陣實現從主流到高端、豪華全覆蓋。
長江汽車鏈、長江車百鏈、汽車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等先后掛牌成立,湖北汽車供應鏈“天網”“地網”及后市場服務的“商網”“三網體系”搭建成形,其中車百鏈平臺入駐包括整車、零部件、研發機構等企業已超1.7萬家。
“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位列我國三大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襄陽引進東風納米12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有效盤活美洋廠房設備資產。東風納米月銷破萬,產值預計突破100億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達70%以上。襄陽已聚集新能源汽車企業近百家,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360多家。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達到7.2萬輛,同比增長113%,智能網聯汽車產量預計超過2.2萬輛,同比增長15%。
“商用車之都”十堰正在加快轉型發展,成立清華大學商用車智能駕駛聯合研究中心,打造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矩陣。組建長江汽車產業供應鏈十堰公司,交易規模突破10億元,供應鏈成本降低2.3%。易捷特新車型批量交付,華神、三環新能源產線改造完成。新能源中重卡產量增長130%,智能自卸車等8類專用車市占率全國第一。整零比提高到1:1.1,20種零部件銷量全國第一。
2024年,“中國專汽之都”隨州專汽產值增長8%,國家專汽質檢中心獲批成立,國家專用車供應鏈平臺上線運行。新楚風首款49噸氫能重卡成功試產。專用車及零部件出口額翻番。目前,全國每十輛專用汽車就有一輛“隨州造”,“隨州造”市場占有率超過10%,油罐車、灑水車、清障車等六大單項品種銷量全國第一。
長城汽車荊門公司整車年產量超15萬輛,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宜昌廣汽傳祺宜昌基地首臺“宜昌造”新能源汽車傳祺E8下線,實現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量產的轉型。
生命健康產業關系人民健康福祉,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湖北把大健康產業作為重點打造的萬億級支柱產業之一,持續推進康養結合、醫養結合,大力發展高端醫療裝備、生物制藥、現代康養等產業。2024年,湖北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
過去的一年,在向“萬億”大健康產業奮進的征程中,武漢已初步形成了高端醫療裝備和生物創新藥產業集群,市場主體突破4500家,規模近50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不斷追高、上新。
宜昌加快打造以化學藥和原料藥為重點的產業集群,生命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黃岡依托蘄艾等優勢資源,加快打造特色中藥產業集群,不斷拓展蘄艾應用場景。咸寧集中發展集“醫、藥、養、健、游、護”為一體的康養產業集群。
湖北多個全球領先的創新成果突破上市、填補空白的關鍵技術加速攻克、原研原創的新藥產品獲批上市。中科極化公司人體肺部多核磁共振成像裝備成功點亮肺部“黑洞”,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同類產品;武漢微新坦公司全球首個攻克“心肌旋切”技術,破解“不開胸、不停跳”切除肥厚心肌的世界性難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醫生,把衷華腦機公司的腦機接口芯片,成功植入一名腦腫瘤患者腦部并完成測試。這是首個全國產高通道腦機接口臨床測試。術后,腦機接口可精準捕捉患者神經元活動產生的各類電生理信號,為臨床醫生洞察腦腫瘤的進展程度、侵襲范圍等提供量化依據。
武漢禾元生物將原本從血漿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轉入水稻,極大緩解我國人血清白蛋白供應緊張的局面,徹底破除對進口的依賴。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治療用生物制品Ⅰ類創新藥——奧福民?(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有望在2025年獲批上市。
人福醫藥子公司研發的治療用1類生物藥重組質粒-肝細胞生長因子注射液(pUDK-HGF)注冊上市許可申請獲得受理,進入審評階段,該藥物主要應用于外周動脈疾病領域,用于治療嚴重下肢缺血性疾病導致的肢體靜息痛。目前國內尚無同類型產品上市。
光谷生物城,是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也是湖北省、武漢市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驅動核”。一批創新平臺正在園區加速落地。2024年6月,武漢駱華生物聯合武漢生物樣本庫公司、人福研究院、友芝友生物、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等機構,成立光谷類器官與器官芯片產業創新聯盟,旨在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促進光谷類器官與器官芯片產業發展和臨床應用。
2024年8月,國內首個數智病理產業園在光谷生物城揭牌,產業園設立數智病理設備研發生產區、數字AI算力基地等5個功能區,將重點發展病理診斷儀器設備、病理AI軟件、病理診斷服務等領域。
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劉宏表示,湖北將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醫療裝備研發智造高地、原研原創藥特色產業高地和智慧醫療健康服務高地,2025年力爭新上市10項創新醫療器械、10個國家一類新藥,讓技術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成為推動產業突破性發展的“最大增量”。
在五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里面,現代化工及能源、現代農產品加工尚未破萬億。
盡管距離實現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過去的一年,省內各相關企業鉚足干勁,推進產業升級轉型,朝著“萬億級”目標邁進。
2024年,湖北新增國家級綠色化工園3家,全省過五百億化工園區達到5家,其中宜都化工園區、姚家港化工園區有望突破千億元。建成磷石膏無害化處理裝置生產線39條、年處理能力達到3285萬噸,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64.6%。完成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5家、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2家,工作經驗在全國做典型推介。
宜昌是化工產業重鎮。2024年1-11月,以宜化、多氟多為龍頭的華中氟硅產業園等8個總投資350億元的現代化工產業集群項目成勢見效。其中,華中氟硅產業園項目是利用濕法磷酸副產氟硅酸生產無水氟化氫,打造氟硅材料和電子化學品全產業鏈條。項目總投資96億元,去年年底已經開工,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200億元。
支點記者近日從湖北省經信廳獲悉,2025年,湖北要推動化工產業龍頭再造。加快華魯恒升(荊州)基地二期、宜化集團搬遷入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力爭在上半年建成投產;推進荊門石化“油轉特”、興發硅基新材料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建成投產;謀劃推動武漢煉化一體化搬遷項目、華魯恒升(荊州)基地三期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開工,加快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躍升。力爭精細化工占比45%以上、化工行業實現營收7500億元。
湖北作為農業大省,一直是國家優質農產品生產區。近年來,湖北省加快謀劃實施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行動,推進集群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萬億元產業。
荊州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素有“天下糧倉”美譽。這里,誕生了華中唯一、全國第三個以農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荊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產品加工是該區的兩大主導產業之一。2024年,總投資200億元的華中楚菜食品加工產業園項目開工,將建設集大宗商品貿易、楚菜食品加工、楚菜產品展示、冷鏈倉儲與物流等為一體的華中楚菜食品加工供應鏈服務平臺,助力荊州高新區打造預制菜產業新標桿。
在洪湖,蓮藕產業是這座縣域城市經濟發展的“擎天白玉柱”,常年種植面積22萬畝,占全省的18%;年總產量近30萬噸,占全省的17%;年加工產值25億元,占全省的36%。
依托蓮藕種植,洪湖在精深加工、科技創新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截至去年底,洪湖已有蓮藕加工企業11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5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5家,年加工蓮藕系列產品20噸以上。
其中,湖北華貴食品集團牽頭成立洪湖市華貴水生蔬菜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成蓮藕精深加工生產線8條,冷庫冷藏量10萬噸,年加工處理能力20萬噸,就地取材研制出洪湖野蓮汁、野藕汁、藕帶等50多個產品,售往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口美國、日本、韓國等世界發達國家。
隨州是全國現代香菇產業起源地。經過40年發展,香菇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除了在種植端提升智能化水平外,隨州以香菇為依托,先后開發出香菇醬、香菇濃縮汁、香菇辣條、木耳醬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高質量延鏈補鏈強鏈,賦能產業增效。目前,隨州香菇產業從業人員30萬人,全產業鏈產值500億元。
在湖北,圍繞農產品發展全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秭歸臍橙、仙桃黃鱔、潛江龍蝦等等。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武表示,科技賦能不僅讓湖北的農產品品牌在全國眾多的品牌中脫穎而出,更讓湖北品牌在競爭中筑牢“護城河”。
展望未來,湖北省在現代化工及能源、現代農產品加工兩大領域的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隨著各項政策的深入實施和重點項目的持續推進,兩大支柱產業實現萬億目標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