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工信部為燃油車注入強心劑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堅持穩妥轉型,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要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產業發展活力。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燃油車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工信部支持燃油車與內燃機技術發展的態度,給燃油車行業注入了“強心劑”。
收獲
中國石油CCUS項目收獲國際“第一桶金”
2024年12月2日,吉林油田首個美元賬戶收到了印尼GBU公司的外匯,標志著中國石油CCUS項目收獲了國際“第一桶金”。“印度尼西亞佳步區塊Gemah油田二氧化碳驅可行性研究”項目是吉林油田首個CCUS國際項目,也是中國石油首次實現CCUS技術闖出國門創效,在我國CCUS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成立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接連成立新公司
近日,新疆中石油新海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1.2億人民幣。公司由中國石油、新疆亞新煤層氣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股65%、35%。與此同時,中石化新星(福建漳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4900萬元人民幣。公司由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入選
3項氫能技術入選國家綠色技術推廣目錄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組織有關部門審核和推薦了一批綠色技術,形成了《擬納入〈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的技術清單》。具體來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共有3項入選,分別是氫能軌道交通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進入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類別,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一種高耐久、抗反極的燃料電池CCM及其制備方法進入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類別。
交付
中國石油首艘自有化學品船成功交付
2024年11月28日,中國石油化工品物流領域迎來了歷史性時刻——首艘自有化學品船“華運通源”在江蘇泰州成功交付。這標志著中國石油化工品海上運輸進入一個高效、環保的全新時代。中國石油每年液體化工品的水運量高達約700萬噸。此舉對于維護上下游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過境
2025年起俄氣不再過境烏克蘭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4日,烏克蘭能源部副部長表示,2025年1月1日起,烏克蘭將停止俄羅斯天然氣過境運輸。各種跡象已表明,幾年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現今正在成為現實。他表示,烏運營商在開發其他來源的替代天然氣供應方面取得了成功。據了解,俄羅斯天然氣仍可以通過“土耳其溪”管道、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或匈牙利進入歐洲。不過,這些路線運力有限。
本刊速遞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
2024年11月26日至3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召開。
鏈博會設置了先進制造鏈、清潔能源鏈、數字科技鏈等展區,展示全球能源供應鏈的韌性與活力。其中,清潔能源鏈展區以“源網荷儲”為邏輯,覆蓋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及儲能側主題板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電網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參展,同時匯聚了“風光”、氫能、儲能等產業各環節中小型企業。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凈零目標的背景下,打造綠色、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鏈產業鏈已成為時代所需。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執行副會長多米尼克·沃格雷表示,能源鏈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是全球價值鏈實現脫碳的關鍵領域。中國企業在創新綠色技術上的部署,促使這一價值鏈生產成本快速大幅下降,為全球能源鏈清潔發揮了堅實作用。
鏈博會期間,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4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顯示,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已達3.2萬億元以上。中國重點培育智能制造系統方案供應商,目前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的供應商超150家。鋼鐵、石化、鋰電池等領域系統集成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混線柔性生產、加工檢測一體化、高精高可靠裝配等解決方案取得了重大突破,賦能企業數量超過3400家。
鏈博會期間,各國工商界共同發出了《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北京倡議》,攜手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以“鏈”為媒、“鏈”結友誼。
(文/陸曉如)
第四屆碳中和博鰲大會召開
2024年12月6日,由中國節能協會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碳中和博鰲大會在海南博鰲盛大開幕。
大會首日,共有二十余名領導專家和企業代表參會發表演講,分別從戰略、政策、管理三個層面作了精彩匯報。同時大會還舉行了《2023—2024 年度中國碳市場行業發展報告》發布儀式;啟動《零碳園區評價規范》《數據中心算力碳效可信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編制工作。會上還舉辦了2024“中國節能協會創新獎節能減排科技進步獎(碳中和領域)”頒獎典禮等。
本次大會是一場高端高效的“碳中和年度盛會”,以“碳中和范式變革:精進·轉型·接軌”為主題,邀請碳中和領域相關院士、行業領袖、企業代表,聚焦“雙碳”領域熱點話題,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重點關注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成果、意義、熱點,探討國內外碳中和穩步實施政策和國際接軌轉型、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等話題,是國內外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交流窗口,引領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共謀綠色發展,共創低碳生活。12月6日,大會開幕式后,零碳創新中心協同開展的碳足跡工作代表成果——碳核心產業(CCI)行動體系重磅發布。該體系應用于全國不同區域的可持續管理與應用,將有力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國家主管部門及相關單位領導、碳中和領域專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投資機構代表、雙碳領域相關的服務機構代表及媒體代表五百余人參加了此次大會。
(文/趙 玥)
數字
800萬噸/年
2024中國氫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透露,截至2024年11月,我國已累計規劃建設綠氫項目超400個,對應電解槽需求達到72吉瓦,合計規劃綠氫產能突破800萬噸/年。
45710萬噸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我國共進口原油45710萬噸,同比下降3.4%;進口金額為2724.2億美元,同比下降3%。10月,我國原油進口量為4470萬噸,同比下降8.7%;進口金額為243億美元,同比下降25.3%。
130億元
英力士企業集團近日宣布,已與KPS Capital Partners (KPS) 達成協議,將英力士復合材料業務以1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的價格售予KPS。該交易預計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