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局建成“百億”大氣田,承擔起了能源保供和能源轉型的重任。
沃野千里,天府之國。
三國時期,孫權誤以為蜀漢缺鹽,派張溫攜帶兩擔鹽作為禮物去蜀國。蜀國謀士秦宓讓人抬上來200擔井鹽,讓縣令陪張溫參觀臨宏火井。頭一次見到火井的張溫十分好奇:為何鍋下面沒有柴火,卻能煮鹽?
這令他疑惑的火井,就是現今我們所說的天然氣井。如今,在四川邛崍的火井鎮,依然佇立著古火井紀念碑,作為四川天然氣井古已有之的憑證。
大地是最神奇的詩人。它以億萬年為筆,以山川為墨,書寫著傳奇。數億年的地質演化,造就了如今美麗而富饒的四川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礦產。其中,天然氣資源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在“雙碳”目標下,加快推動天然氣發展,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中國石化站在國家能源戰略和安全的高度,大力開拓天然氣增儲上產新陣地。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以下簡稱西南石油局)主要負責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及周緣的油氣勘探、開發、銷售業務,是中國石化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目前已開發建設油氣田28個。2024年,天然氣年產量突破100億立方米,累計生產天然氣超過1100億立方米。
從零到“百億”
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
四面環山、三面環水的閬中,歷來被視為川北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被古人譽為風水寶地。
上世紀70年代的閬中,卻因偏遠閉塞、交通不便、工業落后,發展得非常緩慢。1979年春天,西南石油會戰大軍乘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春風,浩浩蕩蕩開進了閬中這片油氣開發的處女地。
歷經千辛萬苦,1979年5月,西南石油前輩們在川北會戰閬中境內打出了第一口高產油氣井——川30井。
這是西南石油局油氣事業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從此,西南石油局改寫了只勘探不開采的歷史,開啟了探產結合的先河。
“嘉陵江邊迎朝陽,昆侖山下送晚霞。”當年,西南石油前輩們在嘉陵江畔朗聲高歌,從零起步,點燃了勘探開發的星星之火。為祖國找到大油氣田,成為西南石油人的夙愿。
西南石油局的天然氣勘探開發之路卻不容易,最大的原因在于地質過于復雜。油氣開發高級專家葉泰然把他們的工作戲稱為“吃螃蟹工程”,意為既沒有先例也沒有借鑒。而這“螃蟹”,西南石油局一吃就吃了幾十年。
進入新世紀,西南石油局勇當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天然氣大發展的主力軍,大力實施資源戰略,實施專業化重組,堅持做大做強油氣主業,大力推進管理和技術創新,縱深推進川西、元壩、非常規勘探開發,成功開發了石龍場、新場、孝泉、百色、成都等一批大中型油氣田。
凱歌奏響。早在2006年,西南石油局就第一次提出建設“百億立方米氣田”的夢想。然而,何時能實現?當時的西南石油人心里并沒有底。
“提出這個目標的時候,我們對地質規律的認識還不夠清楚,當時的物探技術和工程工藝適應性遠遠不夠。”葉泰然坦誠道。
諸多坎坷,諸多磨礪,西南石油人始終不忘初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四川盆地是中國天然氣資源稟賦最好的地方。”葉泰然說。業內視四川盆地為我國天然氣工業的搖籃。如今經過60余年的發展,其已經成為我國天然氣的主產區,儲量和產能均位居全國第一,并形成了完整的天然氣化工產業體系。
在這樣的資源稟賦下,西南石油局相信自會有一番作為。
山川壯麗,大地蒼茫。這些無畏的勇者,懷揣著對未知的熱情與渴望,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只為尋找那深藏于地底的寶貴財富。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進入新時代,西南石油局持續聚焦四川盆地超深層碳酸鹽巖、深層頁巖氣、致密砂巖氣三大領域,以創新破解發展難題,以科技提升質量效益,致力于尋找大場面、實現大突破、建設大氣田,深化基礎研究和地質認識,攻關特色理論技術和工程工藝,帶來了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開發的喜人局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儲量保持高峰增長,年產量由34億立方米多級連跳跨入100億立方米。
當年嘉陵河畔的星星之火,最終形成了今天西南石油局建成“百億”氣田的燎原之勢。
挑戰世界級難題
打開地圖,位于四川省德陽市和綿陽市的合興場氣田,原本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區域。
2024年1月17日,這片土地一鳴驚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西南石油局提交的位于四川盆地新場構造帶的合興場氣田,以1330.12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通過了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
1330.12億立方米!
這標志著我國一個新的超深層、整裝致密砂巖千億立方米大氣田誕生,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這意味著我國首次實現了四川盆地須家河組氣藏規模效益建產。由此,其斬獲中國石化2023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規模儲量商業發現特等獎和高效新區產能建設項目特等獎三項大獎。
這一天,西南石油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趙爽心里百感交集。作為公司的油氣戰略決策參謀部,他所在的勘探開發研究院下大力氣攻關,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新聞報道短短數秒,不足涵蓋他們為這塊“硬骨頭”殫精竭慮的30余年。
1988年,西南石油局落實了新場構造合興場構造帶須家河組具有良好的勘探潛力。四川盆地致密砂巖氣資源量9.53萬億立方米,“十三五”以前,在四川盆地須家河組已發現廣安、安岳、合川、新場等多個超千億立方米大氣田,累計探明儲量0.94萬億立方米,但2022年總產量僅15.7億立方米,儲量動用程度低。
有氣無田。
究其原因,在于其屬于深層、高壓、特低孔致密砂巖氣。業內認為,致密砂巖孔隙度小于5%便極難實現效益開發,而合興場氣田埋藏深度為4500~5500米,平均孔隙度只有3.7%。我們是在“死亡線下找儲層,磨刀石里采油氣。”葉泰然說。這類氣田的勘探開發在國際上無成功經驗可借鑒,儲量有效動用屬于世界級難題。
暫停、重啟。
再暫停、再重啟。
…………
新場構造帶的勘探開發幾經周折。石油人訪遍了龍門山前及周圍所有的須家河組露頭剖面;俯仰之間、叩問大地,萬水千山只等閑。
科研工作者不斷攻克瓶頸,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經濟一體化多學科協同攻關,帶動致密砂巖層儲量的動用,創新形成了超深層致密砂巖氣富集規律及效益開發技術體系,實現了老層系新領域的突破,使“難動用”儲量變為了“高效動用”。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合興場氣田的勘探開發,只是西南石油局堅持不懈高效勘探開發的一個縮影。
翻閱文字資料,會看到無數的“首次”“首個”。這背后,意味著前無來者,也意味著西南石油局一次又一次挑戰世界難題。
比如,“十二五”建成的元壩氣田,是世界首個7000余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氣田,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
比如,“十三五”建成的威榮頁巖氣田,是我國首個深層千億立方米頁巖氣田。
比如,“十四五”建成的川西氣田,是我國首個在超深層潮坪相白云巖儲層中開發的千億立方米大氣田。
比如,部署在資陽市的資陽2井,完鉆井深6666米,測試獲125.7萬立方米日產工業氣流,日無阻流量306萬立方米,成為四川盆地時代最古老、產量最高的頁巖氣井;部署在樂山市的金頁3HF井完鉆井深5850米,測試獲82.6萬立方米日產工業氣流,標志著四川盆地寒武系頁巖氣勘探取得了突破,證實了深層、超深層寒武系頁巖具備規模增儲潛力,對推動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西南石油局挑戰不斷,步履堅實。
推動能源轉型
在川渝地區,百姓早已習慣用天然氣烹飪食物。這是我國用氣范圍最廣、氣化率最高的地區。截至2023年底,四川城市(縣城)燃氣普及率超過95%,用氣人口逾4000萬人。
早在2000年,四川就提出了“氣化全川”的目標。2010年,一條橫亙西東的能源大動脈——川氣東送管道投入運行。此后,每年有超過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從四川跨越6省2市,進入城市、工廠,覆蓋超過2億人,為國家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和能源安全保障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天然氣正逐步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的“綠色引擎”。“十四五”是我國天然氣工業大發展時期,2025年我國將成為年產氣量達2500億立方米級的產氣大國。天然氣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促進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方面,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要實現“雙碳”目標,能源領域是主戰場。
天然氣工業發展到今天,面臨的勘探難度越來越大,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超深層和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豐富,如何更加低碳高效地進行勘探開發,是擺在西南石油局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2022年,新盛201井測獲日無阻流量高達288萬立方米,創川西陸相井產量新高,沉寂30年的合興場須二氣藏終獲效益開發的重大突破,由此,由孝泉、新場、合興場、高廟子、豐谷等多個局部構造共同形成的大型隆起帶——新場構造帶,成為當前四川盆地天然氣勘探的熱點區域。通過系統攻關,合興場氣田快速上產,累計建設產能超10億立方米/年,連續兩年實現產量翻番,儲量由“難動用”一舉越過“有效動用”,直接實現“高效動用”。中國石化首席工程技術大師郭彤樓提出的“輸導體”成藏理論,認為這是支撐近期增儲上產重要突破的關鍵原因。“井位部署由‘躲大斷層、靠小斷層’向‘靠大斷層,穿小斷層’轉變,斷縫體破碎帶為安全成井帶來了極大挑戰。”工程技術管理部經理李文生說。
四川盆地依然是天然氣勘探開發可大展宏圖之地。
最新數據顯示,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約40萬億立方米,居我國各含油氣盆地之首,約等于鄂爾多斯、塔里木、柴達木三大盆地天然氣資源量的總和。四川盆地可謂國內最具潛力的天然氣勘探開發盆地。
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的規劃,2025年,川渝天然氣(頁巖氣)產量將達630億立方米,建成中國“氣大慶”;2035年,川渝天然氣(頁巖氣)產量將達900億立方米,四川、重慶將聯手建設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
下一步,西南石油局繼續聚焦能源安全、科技創新、價值創造,堅持高質量勘探和效益開發,持續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精細組織生產運行,強化安全環保,不斷夯實資源基礎,推動綠色氣田規模效益開發,大展“建設‘雙百億立方米’氣田、打造一流油公司”的宏圖。
以氣為墨,書寫未來華章。
西南石油局在每一次能源的躍動中,都傾注了對綠色發展的無限熱忱,對國家強盛的堅定信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未來的征程上,西南石油局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勇攀清潔能源的新高峰,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筑起堅實的屏障,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本文圖片均由西南石油局提供
責任編輯:石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