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2024年上海寶馬工程機械展首日,來自中國本土的徐工集團以一場全面的技術展示吸引了眾多目光。號稱“全球第一吊”的XCA4000輪式起重機首次亮相國際展會,這件凝聚了徐工幾十年技術積累與市場洞察的4,000噸級的全地面起重機,其性能可覆蓋最大安裝高度190m、15MW以下的風機,堪稱“大國重器”。
此次展會,徐工的展位面積達到了12,000平方米,展示了包括智能化挖掘機、電動化裝載機等一系列行業領先的產品。在展會現場,徐工集團、徐工機械董事長、黨委書記楊東升與《財富》中國執行主編章勱聞也進行了一場深入的對話,分享了徐工集團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國際化布局,不斷推動企業走向全球的征程。
“國際化作為我們的主戰略,而且是堅定不移的要往國際市場走。”楊東升如是說。徐工集團憑借多年的技術積淀與精準的全球市場布局,實現了海外業務的持續增長。楊東升介紹到,徐工集團將全球市場分成三類:高端市場、優勢市場和新興市場。在歐美等高端市場,徐工通過設立研究院,針對當地的技術需求進行本地化研發;在東南亞和中亞等優勢市場,徐工加大了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而在中東和南美等新興市場,徐工通過設立子公司和工廠迅速擴大市場份額。2024年前三季度,徐工海外市場的銷售占比已經達到46%,較2023年增長了6個百分點。這一全球化戰略不僅幫助徐工在國內基建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找到新的增長點,也為其在全球市場上的持續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楊東升更是指出,驅動徐工集團增長的“引擎”則是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徐工集團每年將收入的5%以上投入技術研發,建立了從整機到核心零部件的一體化研發體系,確保其技術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尤其是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持續布局,以及集團對未來技術趨勢的前瞻性判斷上更是幫助企業取得了顯著成績。楊東升表示:“未來的工程機械一定是一個智能化的具身機器人。”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徐工集團的部分設備已經實現L4級無人駕駛,尤其在礦山、油面攤鋪等高危作業場景中,無人化設備將大幅提升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徐工集團還推出了“智慧管理大系統”,使得不同設備通過物聯網連接、協同作業,從而實現了從單機智能化到設備群體智能化的躍升。
過去幾十年,中國憑借龐大的制造規模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成功地躋身全球制造業的前列。然而,隨著全球制造業向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全球競爭的加劇,單純依賴傳統制造模式已經難以持續,中國必須向高質量、高技術含量的智能制造轉型。中國從“制造大國”向“智能制造強國”的轉變,正在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新焦點。
智能制造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全球產業競爭格局重塑的重要機遇,賦予中國更強的全球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如徐工集團的成功轉型,將為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不僅依賴于技術的突破,在創新、人才培養和產業鏈升級方面做出系統性布局才能從低附加值的“制造”走向以技術為支撐的“創造”。
以下為對話實錄,為簡潔起見經過編輯。
章勱聞:徐工在國內和國際市場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如果讓您用幾句話向董事會和投資人概括徐工的最強競爭力,您會如何描述?
楊東升:徐工的最強競爭力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成套化解決方案能力。無論是高寒的南極還是炎熱的中東,無論是礦山施工還是風電吊裝,徐工都能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我們的產品不僅覆蓋21大門類,其中17類產品國內排名第一,兩類產品全球領先,還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積累構建了堅實的產品力。
章勱聞:自主研發的投入有具體數據嗎?
楊東升:我們每年將營收的5%以上用于研發,目前已形成以徐工研究總院為核心的多層級創新體系,包括6個專業技術研究院、多個產業研究院以及歐洲、美國、巴西等地的海外研究院網絡。這種布局讓我們在從核心零部件到整機的創新上都具備一體化優勢,比如傳動、液壓、電控,以及數字化、智能化的系統研究。
章勱聞:徐工的國際化戰略備受關注,尤其是近年來的業績增長非常亮眼,您能具體談談背后的邏輯嗎?
楊東升:國際化是徐工的主戰略,也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向。我們將全球市場劃分為三類:高端市場如歐美和澳大利亞,通過當地化研發提升技術競爭力,我們通過加強備件供應、售后服務等手段鞏固市場地位;新興市場如中東、南美等,尤其是中東地區增長迅猛,我們在沙特等熱點區域布局子公司,深入開拓市場。
章勱聞:國際化的業績增長具體有哪些數據支撐?
楊東升:2024年我們海外銷售比例達到46%,較2023年增長了6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占有率提高5個百分點。這背后,我們建立了“1+14+N”的戰略體系:一個國際事業總部統籌規劃,14個區域大區主戰負責執行,N個本地化子公司形成網格化覆蓋。這種長期主義的布局,確保了國際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章勱聞:新能源領域是工程機械行業的熱門話題,徐工是如何抓住這個趨勢的?
楊東升:我們很早就認識到新能源是未來的方向,所以在電動化設備上積極布局,包括電動化裝載機、挖掘機、重卡等系列產品。2024年1至9月,新能源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2%,滲透率從2023年的不足10%提升到18%。
章勱聞:滲透率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這背后有哪些推動因素?
楊東升:關鍵是我們將新能源研發納入長期規劃。例如,我們專門研發了適應新能源需求的核心零部件,并將其應用到整機產品中。同時,通過與產業鏈伙伴合作,完善了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的生態體系。這不僅讓徐工在新能源領域占據了行業領先地位,也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章勱聞:工程機械與智能化的結合越來越深入,您如何看待這個趨勢?
楊東升:智能化是未來工程機械的必然方向。我們已經在部分設備上實現了L4級無人駕駛技術,比如無人駕駛壓路機和物流設備。此外,我們開發了智慧管理大系統,通過物聯網將多臺智能設備連接起來,形成協同作業的“無人化施工機群”。
章勱聞:在什么樣的場景下,智能化和無人化的技術優勢最為顯著?
楊東升:特別是在礦山、應急救援、危險作業場所等環境下,這些技術能顯著提高安全性和效率。例如,在無人礦山,挖掘機和卡車可以通過智能匹配完成復雜施工任務;在高溫攤鋪作業中,無人駕駛設備能夠替代人工,減少對人體的傷害。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將迎來更加革命性的變化。
章勱聞:聽起來,這種變化可能類似于“iPhone時刻”?
楊東升:可以這么說。未來,我們甚至可能在很多施工場地看不到人,而是完全由智能設備接管。這不僅是生產效率的提升,也是本質安全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