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的新藍海,是我國外貿增長的新業態、新引擎、新動能。與此同時,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國別政策環境的較大差異、跨境電商主體及業務模式的復雜性等,也使得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面臨眾多的內生和外生風險。準確識別這些風險因素及其影響,成為促進跨境電商運行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借助文獻計量分析、SCOR模型等,構建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熵權法對風險指標進行量化分析,并結合博弈論理論進行主客觀組合賦權,以確定關鍵風險因素。最終,文章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提升企業風險抵御能力、促進跨境電商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跨境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估;CiteSpace;SCOR模型;博弈論組合賦權
中圖分類號:F75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1(b)--05
1引言
隨著數字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我國制度型開放的穩步推進,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為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外貿新業態??缇畴娚踢B接全球要素資源,是外貿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表現形式與載體,是加快外貿創新發展、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動能,對促進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據海關數據,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2.38萬億元。
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蔓延導致經濟全球化退潮,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對全球貿易和供應鏈安全造成極大風險[1]。因此,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帶來的深刻內外環境變化,防范和化解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提升跨境供應鏈韌性,成為持續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內容[2]。
供應鏈風險與安全對企業、產業和國家都具有極端重要性,如何有效識別、評估、緩解和監控供應鏈風險備受學者們關注[3-4]。風險識別是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基礎,常用方法有問卷調查法、流程圖法、SCOR模型等,其中SCOR模型以其全面性和體系化的特點而應用較廣[5-6]。此外,為避免風險因素識別過程中的重復、遺漏等問題,文本分析等數據分析工具也開始被使用[7]。文獻通過對相關新聞、研究報告、學術論文等進行文本分析,從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角度對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進行了識別[8]。供應鏈風險評估旨在將識別出的風險進一步量化,最受歡迎的方法是層次分析法(AHP)、網絡分析法(ANP)等綜合評價和多準則決策工具[9]。但實踐中也發現這些評判方法各有不足,因此學者們越來越傾向于將多種方法組合,以追求風險量化的客觀準確[10]。此外,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11]等質量管理工具也開始被用于供應鏈風險的評估與控制。供應鏈風險緩解,就是對風險識別和評估結果進行分析,以制定適當的對策來緩解和控制風險的影響。相關文獻總結了七種風險緩解策略,并檢驗了其對提高供應鏈韌性的調節作用[12]。另有文獻通過案例探索了主動風險緩解策略與供應鏈管理績效之間的關系[13]。此外,改善信息化水平和利用大數據技術,也被認為有利于規避、分擔、轉移和控制供應鏈風險,進而提升供應鏈管理績效[14-15]。
國內外學者已廣泛認識到供應鏈風險研究對保障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意義,并不斷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但已有研究更多聚焦于特定層面或局部(如供應商風險、物流風險等),且對跨境電商供應鏈等新領域的研究較少。
針對跨境電商供應鏈更加復雜、風險分散在更多層面和環節的問題,本文聚焦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的風險識別和評估,基于CiteSpace文獻計量工具、SCOR模型、綜合評價工具、博弈論理論等,構建全域視角下的供應鏈風險識別與評估分析體系。首先,基于CiteSpace熱點分析和SCOR模型流程分析,系統梳理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建立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其次,基于層次分析法、熵權法,利用博弈論組合賦權模型實現對跨境出口供應鏈風險大小的客觀評估;最后,根據對風險因素及其影響的評估結果,提出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策略。本文旨在對跨境電商企業增強供應鏈韌性、提升經營能力和績效,促進跨境貿易產業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參考。
2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識別
為保證所構建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全面性和權威性,首先利用CiteSpace軟件對已有文獻進行計量分析,識別跨境電商供應鏈共性風險,完成風險指標的初步篩選,再結合SCOR模型和跨境供應鏈特殊性等,從全流程視角識別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
2.1CiteSpace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核心概念的凝練,對CNKI數據庫和WebofScience數據庫的文獻進行關鍵詞詞頻與聚類分析,能較為直觀的把握文獻的核心內容。
利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6.2.R5,對2014—2024年收錄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和WebofScience數據庫的跨境電商供應鏈相關文獻進行知識圖譜量化研究,檢索時間為2024年4月17日。中文文獻在CNKI數據庫中的檢索方法為高級檢索,檢索源類別為CSSCI、北大核心、CSCD和AMI,檢索主題為“跨境電商風險”“跨境供應鏈”,共得到1107篇文獻,經人工剔除與跨境電商供應鏈不直接相關的無效文獻,最后得到799篇文獻。外文文獻在WebofScience的核心合集數據庫中進行檢索,檢索關鍵詞為“Cross-bordere-commercesupplychainrisk”“e-commercerisks”,共檢索出318篇文獻,經過篩選,去除與主題相關性不強的文獻和會議報告,共得到有效文獻207篇。
從圖1和圖2可知,CNKI數據庫中關鍵詞共現次數較多的是海外倉、知識產權、風險防范、風險管理、物流風險、跨境支付等,WebofScience數據庫中關鍵詞共現次數較多的是model、impact、system、supplychain、optimization等;典型的聚類代表詞可大致分為跨境物流類(#海外倉、#海關監管、#freighttransportation、#channel),跨境支付類(#支付風險、#信用風險、#信貸風險、#onlinetransactions),法律法規類(#知識產權、#網絡營銷、#廣告投放、#法律監管),供應鏈協同類(#互聯互通、#供應鏈協同、#optimization、#quality)等四類。
2.2全域視角下的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分析
SCOR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ce-model)是一種全球通用的供應鏈管理標準,它可以幫助企業識別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和瓶頸,模型包含計劃、采購、生產、配送和退貨等全供應鏈流程。因此,本文嘗試將SCOR模型運用于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研究,并結合了SCOR模型和跨境電商特殊性的供應鏈運作流程,如圖3所示。
跨境電商將商品發布并展示于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或自行搭建的獨立站上,當用戶選定產品,下單并完成支付后,跨境電商出口企業會將商品交付給相關物流企業進行投遞。經過兩次(出口國和進口國)海關通關商檢后,商品最終被派送到企業或消費者手中,從而完成跨境電商整個交易的過程。
相較國內供應鏈,跨境供應鏈鏈條更長、參與者更多,更具復雜性和風險性。在跨境電商的供應鏈中,不但增加了跨境支付、跨境物流和網絡營銷等多個環節,而且在運營過程中必須考慮政治、法律法規、不同國家的文化與宗教背景等外部因素。本文從供應鏈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個維度構建風險指標。供應鏈外部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商業環境風險、自然環境風險、法律風險四類。供應鏈內部風險主要集中于計劃、采購與生產、推廣與營銷、物流、支付與退貨五個環節。結合CiteSpace分析與跨境電商供應鏈運作模型,本文提出包括9個一級指標和28個二級指標的風險指標體系,如圖4所示。
3研究方法
3.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簡便、靈活而又實用的多準則決策方法[16]。不同風險指標對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影響不同,可以借助層次分析法來確定不同維度下指標的權重。步驟如下:根據提出的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評價層次結構模型,構建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采用算數平均法,將判斷矩陣兩次歸一化,得到權重向量;最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3.2熵權法
熵權法屬于客觀賦權法的一種,常用來彌補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時的主觀性。通過熵值反映評分表中的信息量,根據信息量的大小賦予各風險指標權重。其確定權重過程有以下步驟[17]:首先,根據出口供應鏈風險指標集設計定性指標排序的調查問卷,得到n*m原始矩陣;其次,將原始矩陣正向化和標準化,得到標準化矩陣Zij并計算各評價值占該指標的比重Pij;最后,當Pij=0時,PijlnPij=0時計算第j項指標熵值;最后,計算第j項的權重。
3.3博弈論組合賦權法
博弈論組合賦權法采用博弈論思想,將多種方法計算的權重進行優化,既能解決權重分配的不確定性,又能實現優勢互補,進而提高權重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計算過程如下[18]:首先,構造基礎權重向量集。假設有L種方法(L=2)得到L個權重向量Wk={Wk1,Wk2,…,Wkn}(k=1,2,…,L),n為指標個數??捎伤鼈兊玫浇M合權重;其次,根據博弈論思想,以最小化w和Wk離差為目標,優化線性組合權重系數。優化目標函數為;最后,對求出的組合權重系數αk進行歸一化,進而得到線性組合系數以及組合權重矩陣。
4案例研究
為確定各風險指標對跨境供應鏈的影響,本文以具有跨境電商先行優勢和典型代表性的長三角地區(特別是浙江地區為調研對象,結合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風險指標重要性調查問卷和風險評分表,針對跨境電商相關從業企業、平臺、服務提供商、教學研究及管理機構開展細致訪談與調研。
4.1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通過網絡渠道以及線下走訪的形式發出250份風險指標重要性調查問卷,實際收回229份,通過一致性檢驗的合格問卷195份。利用問卷調研結果分別建立目標層指標、準則層指標、指標層指標的判斷矩陣,計算權重并檢驗一致性。
借助Yaahp10.3軟件,得到權重向量和一致性檢驗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一致性檢驗結果均滿足C.R.lt;0.1,通過一致性檢驗。在跨境供應鏈風險的指標中,影響最大的是采購與生產風險,權重為0.2575;其中產品質量問題、供應商合作風險和供應鏈計劃水平弱是最主要的風險指標。
4.2熵權法確定權重
通過網絡渠道以及線下走訪的形式共發送250份《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風險評分表》,實際收回233份問卷,通過信度檢驗和效度檢驗的有效問卷197份。根據熵權法,借助SPSSAU軟件,得到熵權法的客觀權重W熵=(0.0176,0.0178,0.0177,0.0163,0.0281,0.0133,0.0214,0.0251,0.0715,0.0230,0.0226,0.0839,0.0473,0.0381,0.0356,0.0331,0.0876,0.0269,0.0334,0.0719,0.0389,0.0287,0.0146,0.0323,0.0651,0.0230,0.0263,0.0389)。
4.3基于博弈論的組合權重確定
本文利用層次分析法和熵權法得到的權重結果以及博弈論組合賦權法,計算最優線性比例并通過歸一化處理得到組合系數α1=0.8436,α2=0.1564,組合權重結果如表2所示。
5結語
本文系統分析了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管理面臨的內外部風險,建立起綜合文獻計量、SCOR模型與跨境電商特殊性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根據組合賦權得到的風險指標量化結果,發現風險較高的指標依次為采購與生產風險、計劃風險、法律風險、物流風險、政治風險、交付與退貨風險、推廣與營銷風險、商業環境風險、自然環境風險。在采購與生產風險中,產品質量問題最為突出。這可能是因為跨境電商需要根據市場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快速更新上架的產品,導致選品難、質量不合格、貨不對板等情況頻發。此外,供應鏈計劃水平弱和市場需求預測不準確,也極易導致采購、生產、配送等計劃的延期,引發交貨以及現金流中斷等風險。另外,知識產權風險和海關事務風險顯著,表明由于國內外法律環境差異大、跨境電商從業者對合法合規責任認識不足甚至知之甚少等原因,導致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隱藏了部分違法風險。最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海關規定和通關流程存在差異,容易導致貨物延遲或被扣,并且貨損、丟包等物流風險和質量問題也時有發生。
針對跨境電商出口供應鏈存在的較高風險,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確定好企業定位和目標市場,加強選品質量與供應商質量管理,持續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和口碑,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忠誠度。
(2)提升跨境電商供應鏈數字化水平,打破市場需求預測、供應鏈計劃等信息鴻溝,促進市場信息共享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決策,提升市場需求預測、供應鏈計劃的準確性,助力柔性制造和供應鏈韌性提升。
(3)提高跨境電商參與主體的知識產權保護等合規意識。充分調查目標市場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環境,事先對涉及的商標、專利、外觀設計等進行了解。此外,跨境電商參與主體還應加強與海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的配合,做好法律風險防范。
(4)借助“一帶一路”與RCEP帶來的重要發展機遇,構建跨境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及政策現代化體系。當前,物流問題多集中于退貨處理、物流質量以及通關效率等方面。為此,應持續加大對海外倉、物流中心、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跨境供應鏈支撐體系;持續優化支持跨境電商出口的政策體系和環境,推廣電子報關,推行“單一窗口”系統,實現通關便利化,提升跨境物流整體服務效率和質量水平;跨境物流企業則應加大物流轉運過程中的貨物質量監測,降低運輸風險、提升物流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陳金曉,陳劍.從優化到重塑:大變局中的供應鏈高質量發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2,42(3):545-558.
吳迪.全球價值鏈重構背景下我國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選擇[J].經濟學家,2023,1(2):15-24.
陳向博,鄭凱.“一帶一路”供應鏈安全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2(3):59-66.
PournaderM,KachA,TalluriS.Areviewoftheexistingandemergingtopicsinthesupplychainriskmanagementliterature[J].Decisionsciences,2020,51(4):867-919.
李雪琴,胡永仕.供應鏈風險識別、評估與緩解研究綜述[J].物流技術,2023,42(2):122-126+141.
楊揚,李燕.基于改進SCOR模型的有色金屬跨境供應鏈風險及對策探討:以云南省特色有色金屬供應鏈為例[J].對外經貿實務,2023(8):14-21.
ChuCY,ParkK,KremerGE.Aglobalsupplychainriskmanagementframework:Anapplicationoftext-miningtoidentifyregion-specificsupplychainrisks[J].AdvancedEngineeringInformatics,2020,45:101053.
閆晗,高聰.中國跨境電商供應鏈風險因素研究[J].南方經濟,2023(6):104-121.
宋華,楊曉葉.供應鏈風險管理文獻綜述[J].供應鏈管理,2020,1(3):33-45.
趙闖,郎坤.基于貝葉斯網絡的生鮮物流風險評估[J].系統科學與數學,2020,40(11):2108-2124.
RathoreR,ThakkarJJ,JhaJK.EvaluationofrisksinfoodgrainssupplychainusingfailuremodeeffectanalysisandfuzzyVIKOR[J].InternationalJournalofQualityamp;ReliabilityManagement,2021,38(2):551-580.
UmJ,HanN.Understandingtherelationshipsbetweenglobalsupplychainriskandsupplychainresilience:theroleofmitigatingstrategies[J].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21,26(2):240-255.
CanSaglamY,Yildiz?ankayaS,SezenB.Proactiveriskmitigationstrategiesandsupplychainriskmanagementperformance:anempiricalanalysisformanufacturingfirmsinTurkey[J].JournalofManufacturingTechnologyManagement,2021,32(6):1224-1244.
楊繼軍,艾瑋煒,范兆娟.數字經濟賦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的場景、治理與應對[J].經濟學家,2022,1(9):49-58.
杜志平,區鈺賢.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跨境物流聯盟信息協同機制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23,31(4):228-238.
鄧雪,李家銘,曾浩健,等.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42(7):93-100.
張贈富.我國跨境電商海外倉綜合服務能力統計測度:基于TOPSIS方法[J].商業經濟研究,2021(21):103-106.
張哲亮,夏沛,張曉星,等.源-網-荷-儲一體化環境下復雜電網投資決策指標體系的研究[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23,38(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