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數字經濟不僅推動了城市發展,還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基于對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以及產業數字化轉型等要素的詳細分析,探討了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與實施路徑,總結了當前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成功經驗,并為未來發展提出了政策建議。研究表明,數字經濟正逐步成為鄉村振興的核心驅動力,助力中國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數字經濟;鄉村轉型;信息技術;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
中圖分類號:F32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25)01(b)--04
近年來,數字經濟迅速崛起,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突顯了在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從數字經濟的視角探討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不僅是推動我國鄉村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舉措,更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環節。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2)》,截至2023年底,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突破3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60%[2]。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模式,同時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并特別強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數字化升級。這為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明確的發展方向。
盡管數字經濟在城市地區的應用已相當成熟,但農村地區的數字化程度仍相對滯后。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農民的數字素養參差不齊,農業生產和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3]。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數字經濟的力量推動鄉村振興,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不僅是實現農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還是提升農民生活水平、促進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手段。通過深入研究數字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路徑,我們能夠探索出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升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有效策略。本文旨在通過對數字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進行系統分析,豐富數字經濟與農村發展研究的理論框架,探討通過數字化手段解決農村發展中結構性問題的可行性。本文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撐,特別是在完善農村數字基礎設施、提升農民數字素養、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
1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必要性分析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尤其在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方面,其作用不可替代。數字經濟的賦能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能和路徑選擇。本文將從國家戰略實施的需求、鄉村轉型升級的迫切性以及農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必要性三個方面,系統分析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1.1國家戰略實施的需求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農村地區因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匱乏、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滯后,城鄉差距日益擴大。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戰略舉措,力圖通過鄉村振興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數字經濟賦能成為推動農村現代化和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力量。
2019年發布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4]指出,“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也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綱要強調,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推動農業與農村數字化轉型,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此后,數字經濟逐漸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支柱。2022年發布的《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5]明確了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智慧農業、數字治理能力提升等八大重點任務。2024年,《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6]進一步強調推動農業現代化和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數字經濟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優化了資源配置,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7],還通過數字化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手段,改善了農村社會管理,提升了農民生活質量。同時,數字經濟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展現出綜合性優勢。例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廣鄉村文化,促進農村旅游業發展;數字技術的應用還縮短了城鄉公共服務差距,實現了教育、醫療等資源的共享。
1.2鄉村轉型升級的迫切性
鄉村傳統產業普遍存在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數字經濟的介入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和信息化改造,幫助傳統產業完成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融合。以智能農業、數字物流為例,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數字經濟還可以推動農村旅游業的發展,通過線上平臺推廣鄉村文化和自然資源,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前往農村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數字經濟能夠推動農村制造業的升級。通過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技術,農村的中小企業可以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數字經濟的應用不僅優化了鄉村的產業結構,還提升了鄉村產業的整體效益,增強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5]。
數字經濟不僅能夠改造傳統產業,還能催生出一系列新興產業,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鄉村電商、數字文旅、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極大拓寬了鄉村經濟的增長空間,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數字經濟還能帶動鄉村就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進一步推動鄉村人口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1.3農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必要性
數字經濟為農民提供了多種增收途徑。首先,電子商務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直接面向市場的渠道。農民可以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銷售農產品,省去了中間環節,獲得更高的利潤。其次,數字經濟推動了農村服務業的發展,農民可以通過參與農村電商、物流、旅游等新興行業實現多元化收入。
數字經濟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型升級。通過線上教育、技能培訓等方式,農民可以學習新技術,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在更廣泛的就業市場中找到高收入的工作。數字經濟的普及不僅直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通過提升農民的技能水平,為農村勞動力的跨區域流動和轉型提供了可能。
數字經濟為優化鄉村公共服務提供了新路徑。數字化技術的推廣,可以顯著提升鄉村的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公共服務水平。例如,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的普及,使鄉村居民能夠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和醫療資源,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差距,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2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現實基礎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要實現全面的鄉村振興,仍然面臨諸多現實挑戰和發展基礎的制約。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的數字化水平以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影響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需深入探討和完善。
2.1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與挑戰
數字公共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對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關鍵作用。盡管我國的鄉村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一定進展,如網絡覆蓋率的提高和智慧農業平臺的初步搭建,但仍然在明顯的不均衡性和不足[9]。
首先,網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盡管一些發達地區的鄉村已經實現了寬帶網絡全覆蓋,并引入了5G技術,但在偏遠和經濟落后地區,網絡基礎設施仍然滯后。例如,部分偏遠地區尚未普及衛星定位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限制了精準農業技術的推廣。不僅影響了鄉村居民獲取數字化服務的能力,還制約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和振興的進程。
其次,農業水利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水平較低。鄉村地區的傳統農業水利設施老舊,耗水量大且效率低,難以應對現代農業生產的需求。缺乏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水利設施,使鄉村地區的農業生產易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增加了農業生產的風險和成本。這表明,提升農業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水平,尤其是水利設施的智能化升級,仍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最后,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的數字化進程仍在起步階段。雖然部分地區已經探索了“互聯網+物流”的新模式,但整體而言,鄉村物流的數字化水平仍有待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較低,影響了鄉村經濟的整體發展。因此,加快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產品流通的數字化轉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
2.2基本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的提升與局限
數字化公共服務是提升鄉村居民生活質量、彌補城鄉差距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推廣應用,鄉村地區的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但與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教育方面,鄉村學校的信息化設備逐步普及,智慧課堂的應用也在推廣。然而,鄉村教師的數字素養參差不齊,教學資源的分布也不均衡,導致鄉村學生的教育質量與城市學生之間仍有差距。這一現象表明,提升鄉村教育數字化水平,不僅需要硬件設施的建設,還需要加強教師的數字素養培訓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在醫療方面,遠程醫療服務的推廣使鄉村居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享受到便捷的醫療服務。然而,鄉村基層醫療隊伍的數字素養和專業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特別是在偏遠地區,仍存在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管理不精細的問題。限制了鄉村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亟需通過提高醫療隊伍的數字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來改善。
總體而言,盡管基本公共服務的數字化發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實現鄉村振興,還需要進一步縮小城鄉數字化服務差距,提升鄉村公共服務的質量和覆蓋范圍。
2.3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與發展瓶頸
產業數字化轉型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當前我國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諸多挑戰和瓶頸。
鄉村產業的數字化基礎薄弱。鄉村地區的傳統產業鏈條較短,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缺乏與中高端市場的有效對接。這種產業結構不僅限制了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影響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度和廣度。要推動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數字化轉型的實踐經驗不足。雖然一些地區在產業數字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整體而言,鄉村地區的數字化轉型還缺乏成熟的模式和經驗。科技成果的推廣率較低,數字技術與產業經營主體之間存在差距,使鄉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面臨較大阻力。因此,需要在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持下,積極推廣成功經驗,加快數字技術在鄉村產業中的應用,提升鄉村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不足。盡管國家出臺了多項支持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政策,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政策的落地效果和執行力度仍有待加強[10]。地方政府在引導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需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協調與資源的整合,形成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合力。
3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選擇
為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必須從提高農民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參與度、推動農業農村生產要素數字化升級以及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等方面進行系統化的路徑探索。
3.1提高農民數字化應用場景參與度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提升其數字化素養和技能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數字素養調查分析報告》中,農民的數字素養得分僅為35.1分,比城市居民約低37.5%。要提高農民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參與度,首先應健全數字化技能培訓體系。例如,地方政府可以聯合職業院校開設技能培訓學校,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設立特色農藝班,提供農業技術、法律咨詢等服務。同時,還應推動鄉村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加快5G基站和智慧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鄉村的數字化水平。
3.2推動農業農村生產要素數字化升級
數據作為一種新興生產要素,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為了加快鄉村數字化轉型,必須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要素的宏觀調控,保障資本、人才等要素的合理分配。第一,將信息作為推動數字農業發展的新要素,通過信息化手段對農業生產進行全面管理。例如,江蘇省無錫市通過信息技術推動無人化農業生產,廣州市增城區建設“數字農業硅谷”等典型案例,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數字農業發展經驗。第二,推動數據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例如,將數據要素與鄉土文化資源、工商資本相結合,進一步釋放傳統要素活力,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
3.3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拓展產業融合新空間的關鍵。首先,應優化鄉村產業結構,通過數字經濟賦能鄉村產業鏈布局,推動鄉村產業的現代化轉型。其次,應加大對鄉村產業科技創新的投資力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例如,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通過將“智慧農業”融入茶業園區,打造了生態與經濟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最后,增強鄉村產業的創新動能。例如,設立鄉村創業孵化基地,推動鄉村電商和文旅產業的數字化發展,為鄉村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4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未來展望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數字經濟將進一步深入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為鄉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發展提供持續動力。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在政策、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4.1政策支持的持續加強
政策是推動鄉村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國家和地方政府應繼續加強對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制定更加具體和可操作的實施方案,為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例如,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數字技術在農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規范應用,保障農民的數字權益。同時,還應加強對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支持,確保各地能夠順利推進鄉村數字化轉型。
4.2技術創新的深化應用
技術創新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鄉村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和深度將進一步加快。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監控和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通過區塊鏈技術保障農產品的溯源和質量安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高農民的數字化技能培訓效果,推動鄉村教育和醫療水平的提升。
4.3人才培養的全方位推進
人才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鄉村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是否能夠培養和吸引足夠多的數字化人才。因此,應加大對鄉村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訓和引進機制。例如,通過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方式,提升鄉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的數字化素養;通過政策優惠和生活保障措施,吸引城市數字化人才到鄉村工作,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4.4資金保障的多元化拓展
資金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推廣的重要保障。鄉村數字化轉型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資金來源,除政府財政投入外,還應吸引社會資本和國際投資。例如,通過設立鄉村數字經濟專項基金,支持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和產業建設;通過建立PPP(公私合營)模式,吸引企業參與鄉村數字化轉型項目的投資和運營;通過引進國際合作項目,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快我國鄉村數字化轉型步伐。
5結語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是新時代我國農村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戰略舉措。通過探討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必要性、現實基礎與路徑選擇,我們發現數字經濟為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推動農村數字化轉型注入了新的動能。
數字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戰略意義深遠。它不僅推動了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還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提升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農民的數字素養和生活質量,并顯著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然而,當前我國鄉村數字經濟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面臨諸多挑戰。盡管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數字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覆蓋率不足,產業數字化轉型緩慢,數字技能人才短缺問題仍需解決。
本文建議通過提高農民數字化應用場景參與度、推動農業和農村生產要素的數字化升級、加快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等路徑,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這些措施不僅將提升農村的數字化水平,還將為農村經濟注入新活力,促進可持續發展。
未來,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鄉村振興的內涵將更加豐富。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加強協作,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這不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還是推動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8-29).
中國信通院.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R/OL].(2024-01-09)[2024-01-09]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401/P020240326601000238100.pdf.
鄔煦.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的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4(14):30-3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N].新華社,2019-05-16(01).
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印發《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N].新華社,2022-01-26(0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4-02-04(01).
肖龍,馬超峰.鄉村數智化治理的新質生產力邏輯、機制及進路[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1(4):97-105.
李昊諾,趙霞.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4(7):43-49.
吳云志,鄭澤眾.數字經濟賦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邏輯機理[J].農業經濟,2024(7):64-66.
韓利,曹俊勇,何健誠.數字經濟賦能城鄉融合的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西南金融,2024(6):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