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作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成效
(一)推動鄉村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
焦作市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的產業發展布局,在保障糧食和農產品供給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條,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焦作市是全國著名的糧食高產區,糧食種植面積為28萬hm2左右,總產量穩定在200萬t。
焦作市是“中國優質小麥之都”、全國知名的優質小麥種子生產基地。焦作市小麥種子繁育面積為6.67萬hm2,
約占全河南省良種繁育基地的1/4,年產優質小麥種子5億kg,銷售輻射整個黃淮海冬麥區,年推廣良種面積為233.33萬hm2,帶動農民增收上億元。
(二)推動鄉村產業科技化、品牌化發展
1.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70家,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有58家。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60家,市級107家。培育了一批以斯美特、天香、懷山堂、旭瑞等為代表的本土知名企業,并引進了蒙牛、輔仁等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涌現了大咖食品、京華食品等國內行業龍頭企業。
2.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全市小麥、玉米、四大懷藥年加工量分別達350萬t、300萬t、40萬t,牛奶、生豬年加工量分別達119.5萬t和286萬頭。小麥面粉及方便食品、玉米淀粉及淀粉糖、乳制品及肉類食品、調味品及飲料的生產量居全省前列。
(三)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動鄉村產業組織化、規?;l展
1.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焦作市通過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生產效率。2023年,全市農民合作社有6359家,市級以上示范農民合作社有317家。其中,國家、省級、市級合作社分別為26家、52家和239家。注冊登記家庭農場7323家,其中,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67家(省級43家),經營土地面積約6.2萬hm2,從業人員2.99萬。
2.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創新流轉方式,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夯實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根基。當前,全市土地流轉面積為9.53萬hm2,占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57.82%,其中新型經營主體流轉面積為6.43萬hm2,占流轉面積的67.45%,促進了197個村實現流轉。
3.打造農業產業聯盟。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引導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訂單農業+合同價收購+二次分紅”等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緊密的產業發展聯盟。全市80%左右的龍頭企業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發展綜合體。
二、焦作市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相對不高
產業層次相對不高,農業產業多以粗加工為主,企業規模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龍頭企業不強,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占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的比例低,與鄭州市、漯河市等農業產業化發展先進地市相比差距較大;農業品牌不響,農產品品牌多、小、散,在全國有名的品牌數量少且同質化嚴重,其品牌影響力僅停留在局部地域,走出去的品牌不多。
(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難
目前,全市基本農田占耕地總面積比例約90%,很多縣(市、區)已面臨無補劃空間的嚴峻形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落地缺乏政策支持,導致建設用地審批困難,如農產品初加工、休閑觀光旅游等配套建設用地因不符合規劃而難以獲得保障。
(三)沿山村莊農田灌溉能力不足
由于沿山村莊打井需要在300 m以上,成本較大,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投入不夠,導致部分沿山村莊農田灌溉能力不足,部分水渠年久失修,如果遇到干旱季節,會導致糧食減產。
三、發展建議
(一)推進農業品牌建設
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并利用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省級懷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項目載體,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標準化生產,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力培育省級知名農業品牌。
(二)滿足鄉村產業用地需求
結合村莊的發展實際情況,積極引導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倒逼集約節約挖潛。有關部門應出臺支持村莊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政策,滿足鄉村產業振興建設項目的需求。
(三)提高沿山村莊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
提高沿山村莊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的投入標準,或在已經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造升級,切實改善沿山村莊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從而保障糧食安全。
作者簡介:寇嬌嬌(1988— ),女,河南焦作人,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民科技教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劉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