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子
(一)選用高質量玉米種子
種植戶購買玉米種子時一定要選擇適合本地生長的玉米品種,仔細查看種子發芽率的標注,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發芽率標注較高的種子;還要查看種子籽粒大小是否均勻一致,玉米種子籽粒均勻一致的機械播種時可保障株距均勻一致,出苗整齊、均勻,芽勢一致。
(二)做好播種前發芽試驗
玉米播種前10天要做好播種前發芽試驗,隨機抽取種子100粒,在土壤墑情適宜的情況下,播入田邊地頭或庭院空閑土地,播種后5~7天時查看種子出苗情況,計算出苗率。可多做幾次發芽試驗,做到大面積播種時心中有數,確保出苗整齊、均勻。
(三)做好種子的二次包衣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玉米種子一般都經過包衣,而一些廠家為了節省成本,往往包衣劑里的農藥成分不達標,防控土壤中病菌和地下害蟲的效果不理想。為保險起見,要對購買的玉米種子進行二次包衣,增強防病、防蟲的效果。
二、整地
商水縣的玉米種植多是鐵茬播種,玉米出苗及長勢的好壞與上茬小麥種植時整地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小麥播種整地時要進行深耕作業,打破犁底層,最好連年進行深耕,逐年遞增5 cm,保持耕作層在40 cm左右。但不要一次耕層過深,耕層過深易將生土翻到表層,不利于農作物吸收養分。玉米鐵茬播種后,把麥秸粉碎鋪撒地表,可減少水分蒸發,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結構。
三、播種
(一)以品種特性確定種植密度
玉米播種時,要根據所購玉米品種的特性特征確定種植密度。葉片平展型玉米品種要適當種植稀一些,每公頃播種5.1萬~6萬株,間苗定苗后留苗4.8萬~5.7萬株。葉片緊湊型玉米品種要適當種植密一些,每公頃播種7.1萬~7.8萬株,間苗定苗后留苗6.8萬~7.5萬株。
(二)以播種模式確定種植密度
隨著玉米播種機械的創新要求,由等行距種植向大壟雙行“品”字型錯位種植、三角定苗、寬窄行新型種植模式轉變,新模式下玉米種植密度提高的同時,又增強了通風透光能力。
(三)提高玉米播種質量
1. 加強機手培訓。玉米播種前要對機手進行培訓,讓機手對玉米播種時的常識性問題進行了解和掌握,避免在播種作業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2. 注意種肥距離。玉米播種前要調試好種肥同播一體機,確保種肥橫向與縱向距離,避免因種肥距離過近出現燒種現象。
3. 控制播種深度。玉米播種適宜深度在3~5 cm,播種過深,不利出苗;播種過淺,覆土較薄,容易出現 跑墑不出苗或出苗吊死的現象。
4. 鋪設滴灌設施。玉米播種時或播種后及時鋪設滴灌帶,可減少水肥流失,節省勞動力,方便玉米生長期水肥管理。
四、田間管理
(一)澆(滴)水出苗
玉米播種后根據土壤類型和墑情及時進行田間管理。黃土質和潮土田塊在墑情適宜時播種,可等待自然出苗;墑情不好而播種前又沒造墑,播種后要及時澆(滴)水造墑。砂姜黑土田塊無論墑情好壞,都要在播種后澆(滴)水。有底墑無口墑,澆(滴)水150~225 m3·h m-2;既無底墑又無口墑,澆(滴)水300~375 m3·h m-2,確保玉米出苗快、齊、勻。
(二)科學化控
玉米生長到6~9葉期進行化學控旺,每公頃可用30%胺鮮·乙烯利450 mL,兌水450 kg,均勻噴霧進行化控,可以縮短玉米節間,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抗倒伏能力。
(三)水肥調控
根據玉米需肥需水規律,精準調控肥水,大力推廣滴灌技術,在基施平衡肥(N:P:K=15:15:15)的基礎上,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絲期、灌漿期等分別滴灌追施配方水溶肥300 kg·h m-2,有旱情時滴水300~375 m3·h m-2,無旱情時滴水300~225 m3·h m-2,確保授粉良好,增加穗粒數,提高產量。
(四)病蟲防控
玉米苗期應注重根腐病、立枯病、粗縮病、莖基腐病等病害和二點委夜蛾、薊馬、蚜蟲、黏蟲、棉鈴蟲、甜菜夜蛾、耕葵粉蚧、灰飛虱等蟲害的防控。玉米喇叭口期至抽雄期以防控玉米螟、玉米蚜、棉鈴蟲、黏蟲、草地貪夜蛾、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銹病、褐斑病、瘤黑粉病等為主。玉米抽雄吐絲至成熟期注重蚜蟲、黏蟲、斜紋夜蛾、南方銹病、青枯病、穗腐病、瘤黑粉病的防控。
作者簡介:劉校麗(1982— ),女,河南商水人,大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 "程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