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不僅是河南省農業大市,也是農機保有量大市。近年,隨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普惠制的實施,廣大農機從業者、農機合作社等群體購買各類農機具熱情高漲,伴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機事故逐年呈增長勢頭,農機安全監管問題逐漸凸顯。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以創建“平安農機”為抓手,不斷加強源頭管理、加大風險排查力度,提高農機安全監管水平、遏制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提升農機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駐馬店市農機安全監管現狀
目前,駐馬店市農機綜合機械化水平89%,位居全省前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小麥、玉米、花生機收率分別達99.81%、82.88%、82.34%。全市農機裝備總動力為1502萬kW,各類拖拉機保有量有58萬多臺,花生收獲機6.5萬多臺,聯合收割機4萬余臺。駐馬店市農機安全監管部門高度重視農機安全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關于農機安全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農機安全監管“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制度。近幾年,駐馬店市農機監管部門組織開展了農機安全執法檢查、農機安全生產月安全咨詢日、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以及變型拖拉機專項整治等工作,有效保障了本市農機安全。
二、農機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農機從業人員安全意識不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進城務工已成主流趨勢,而留守農村的農機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較低,農機安全意識較為淡薄,對農機安全操作缺乏足夠的了解,未按規定使用農機設備、違章操作、非法載人、無證駕駛等行為屢禁不止,為農機安全生產埋下隱患。
(二)農機監管部門力量薄弱
農機監理部門是農機安全生產的監管主體,駐馬店市農機監理機構經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后,整體劃入了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只有2~3人從事農機監理工作,對全市農機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農村地區對農機安全管理不夠重視,鄉鎮、村級配備農機監管人員普遍較少,鄉鎮基本是一名工作人員身兼數職,大部分不是專業人員,農機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同時,農業機械主要是在田間開展作業,基數大、分布廣,農機監管人員只有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工作,才能有效實施安全監管,農機監管工作開展較為困難。
(三)報廢工作推進緩慢
部分農業機械超過服務年限,磨損、老化嚴重,導致問題層出不窮。有的農機從業者為了節省開支,農業機械處于報廢狀態仍在使用,但我國目前沒有強制報廢標準,給農機安全作業留下了隱患。同時,報廢農機補貼額度較少,報廢補貼和更新補貼捆綁政策的實施問題,導致一些農民更新農機具的意愿不是很強。
三、農機安全監管措施與改進建議
(一)加強農機安全宣傳力度和人員培訓
地方農機安全監管機構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農機安全宣傳,同時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線下可以通過掛條幅、現場互動、發宣傳手冊、定期組織開展優秀農機安全宣傳作品活動、案例分析等方式。線上采取短信平臺農機安全溫馨提示、微信公眾號推送農機安全小視頻等形式,方便農機從業人員閑時瀏覽學習。同時,政府要加大對農機安全培訓經費的支持力度,鼓勵縣區開展農機安全培訓活動,從而提升農機操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
(二)加強農機監管隊伍建設
農機安全監管機構要逐步建立農機安全網格化管理,積極引進江蘇“柳堡模式”農機安全監管理念,建立起縣、鄉、村三級安全網格化監管,解決鄉鎮村農機安全監管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實現縣級牽頭、鄉鎮主抓、延伸到村級網格員的監管機制,發揮網格員來自基層群眾的優勢,協助鄉鎮村開展農機安全事故排查等工作,有效推動農機安全監管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大力開展農機報廢更新工作
為避免報廢老化的農機繼續參與農機作業,要建立合規合法的農機報廢回收機制。當地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監督報廢農機回收企業,加大對報廢農機補貼的扶持力度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調整農機報廢部分和購置新農機具部分的補貼額度,針對不同的農機具及部分急需扶持的農機具制定相應的補貼標準,來引導農機主自愿申請老舊農機具的報廢更新,進而從根本上保證農機安全運行。
四、結語
抓好農機安全監管工作對農業機械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各級政府及農機安全監管部門都應該提高思想認識,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激勵和監督機制等,從政策制定、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為更好地實施農機生產安全監管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簡介:姚俊祥(1990— ),男,河南平輿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機械化管理工作。
(責任編輯" "張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