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教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論教育》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的高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對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及教育的基本功能做了全面深刻的闡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論斷,系統回答了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和戰略性問題。《論教育》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是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與中國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結晶,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其中有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價值和職能、教育目的的闡述,指明了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的前進方向,為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決策,確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斗目標,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教育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他說:“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育在民族復興偉業中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地位和作用的系列論述,進一步闡明了教育在國家發展、民族進步中所擔負的歷史責任和社會職能,標志著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嶄新高度。
中國有悠久的文化教育歷史,重視教育是我們一以貫之的文化傳統。“重教尚學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學記》曰: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重教尚學始終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實現了從文盲眾多的國度向教育大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隨著強國建設的步伐,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進一步得到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培養只能通過高質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論述豐富和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本理論,為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二、“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
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指明教育要達到的標準和要求,說明辦教育為的是什么,培養人要達到什么樣的規格,對教育任務的確定、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制度的建立以及全部教育活動過程的組織都起著指導作用,在全部的教育活動和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就教育的核心問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他說,“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明確指出:“我們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我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我們思考和謀劃教育工作的邏輯起點,是絲毫不能偏離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他指出,一旦在辦學方向上走錯了,在培養人的問題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樹,無論如何都長不成參天大樹。他說:“我們的教育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絕不能培養出一些‘長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的人!那將是教育的失敗。教育的失敗是一種根本性失敗。我們決不能犯這種歷史性錯誤!這是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把握的大是大非問題,沒有什么可隱晦、可商榷、可含糊的。”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歷史高度,指出教育要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出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系列論述為教育強國建設和人才培養指明了價值方向與目標。
三、“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良好的德性是一個人得以在社會生活中安身立命的人生方向和重要保障,在一個人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積極的價值態度和情感、提高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并進一步培育堅定的價值信念是社會主義教育的基本功能,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高度的文化認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教育的重要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寄語和勉勵青少年要加強理想信念學習、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強調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教育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工作。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須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思想對于落實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進一步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提供了重要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論教育》科學地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系列論述環環相扣、邏輯層次清晰、思想深刻,豐富了對我國教育目的的思想內涵、歷史基礎以及育人方向的認識,對于深化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構建中國自主教育學知識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國化教育學話語體系構建研究”(項目批準號24JD710016)部分成果。]